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房间传导延迟对猪左心房血流动力学及机械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房间传导延迟对小型猪的左心房血流动力学及机械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只巴马猪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在右心房内膜面尝试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Bachmann传导束,建立心房间传导延迟模型(消融建模不成功设立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机械功能参数,使用Swan-Ganz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消融建模后即刻(急性期)以及消融后3个月(慢性期)与消融前左心房大容积、左心房扩大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及心排出量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5只猪心房间传导延迟模型建模成功(延迟组),P波宽度从消融术前(69.4±2.9) ms延长至术后(113.4±4.5) ms及术后3个月(115.8±3.9) ms(P<0.001);另外3只猪P波未见明显改变(P=0.47).延迟组肺毛细血管楔压在消融术后慢性期较消融前明显增加[(18.0±1.8) mmHg(1mmHg=0.133kPa)对(11.2±1.3) mmHg;P<0.001],对照组肺毛细血管楔压则未发生显著变化[(12.3±0.5) mmHg对(12.0±1.0) mmHg;P=0.79].两组左心房机械运动功能参数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房间传导延迟可导致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升高,此可能是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之一.
-
心房间传导阻滞研究进展
心房间传导阻滞为右房至左房间的传导障碍,主要发生于Bachmann束.根据心电图P波的形态和宽度,可分为Ⅰ、Ⅱ、Ⅲ度3种,也可分为部分性和进展性两类.心房间传导阻滞的实际发生率高于既往研究,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间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心电图的P波增宽提示左房增大,并且与房性心律失常、收缩功能保留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等的发生相关.
-
导管射频消融右心房心内膜建立心房间传导阻滞猪模型
目的:探讨经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损伤心房间通路系统建立心房间传导阻滞(interatrial block, IAB)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实验猪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沿右心耳前壁与心房连接处的心房侧(右心房前壁)进行射频消融,再沿右心耳后壁与心房连接处的心房侧(右心房房间隔侧)进行射频消融,记录体表心电图和腔内电图变化,3个月后对消融线径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8只猪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5只建模成功.P波宽度从术前的(69±3) ms延长至术后即刻的(116±5) ms和术后3个月的(122±4) ms(与术前相比,P均<0.05).术后3个月右心房消融线径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或网状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结论: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右心房心内膜方法建立心房间传导阻滞猪模型,但有一定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