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酶谱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锋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早期小儿手足口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手足口病患儿110例,对照组为健康患儿11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检侧,对比检测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手足口病的检测较为敏感,治疗后其水平的改变可以作为手足口病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及其预防

    作者:宋春兰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原则以及如何预防。方法分析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临床发病原因及其治疗方法、预防策略。结果120例患儿经过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均安全康复。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及早发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是患儿康复的关键。

  •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作者:尚金变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诊治序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静滴治疗.治疗组44例患儿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药.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退热药;增强患儿免疫力,服用维生素C;若患儿出溃疡面则对溃疡部位进行处理,采用生理盐水对溃疡面进行清洗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陈久清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依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添加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患儿低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患儿低热、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效果显著,患儿症状快速缓解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作者:张翠平

    目的 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行利巴韦林与热毒宁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单药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行利巴韦林与热毒宁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行利巴韦林与热毒宁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利于患儿康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媛

    目的 探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考组运用干扰素凝胶治疗,试验组运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症状消除速度.结果 用药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7.5%高于参考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足疱疹消除时间为(3.4±0.5)d,少于参考组的(5.2±0.3)d,试验组退热时间为(2.2±0.3)d,少于参考组的(3.8±0.4)d,试验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为(2.9±0.6)d,少于参考组的(4.8±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运用干扰素凝胶联合炎琥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药物疗效,同时更快速的改善病灶症状,控制疾病不良问题.

  • 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裴绣萍

    目的 探析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A组的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3,P=0.0270<0.05).B组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41、7.1470,P=0.0002、0.0000<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可及时改善患儿病情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建议进一步推广.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策略

    作者:翟晓楠;王琳;郭蓓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措施,以帮助患儿早日得到康复。方法对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具体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儿经过科学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病情有所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科护士应当深入了解手足口病的发展规律,全面实时地监测患儿的病情并系统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并能对小儿手足口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 综合性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萍

    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8.2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5.32±1.23)d、皮疹消失时间(3.12±0.65)d均短于对照组的(12.12±2.13)、(5.50±1.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综合性护理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儿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安全性

    作者:王小燕

    目的:分析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在退热、疱疹消退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平均留观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愈合时间短,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是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并神经系统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汤玉妍;廖友明;李碧燕;王潇娉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6例HFMD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脱水利尿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行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患儿行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IVIG治疗,对比组间疗效差异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脑电图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病程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大剂量IVIG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HFMD并神经系统损伤安全、有效,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期恢复.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炎琥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叶伟杰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炎琥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儿进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46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炎琥宁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的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均P<0.05);且两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CRP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3.5%)明显优于对照组(78.3%)(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儿疾病预后.

  • 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继芳;张红梅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79例采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73例单纯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疗程为3~5d,观察2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52-1.43)d,皮疹消退时间为(3.58±1.37)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57±2.33)和(5.56±1.78)d;1个疗程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72/79),对照组为72.60%(53/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2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体会

    作者:敬丽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6)。观察组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00%(4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6%(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6±1.13)d和(5.03±2.0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2±1.56)d,(7.82±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效果明显,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极大程度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及缩短痊愈时间,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综合治疗观察

    作者:林国深

    目的 观察临床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1 00例小儿手足口瘸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用病毒唑,西咪替丁、喜炎平治疗,对照组50例用病毒唑,西咪替丁治疗.5d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发热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6%,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率为54%,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退热、口腔疱疹消退及手足臀部皮疹消退时间也明显优干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病毒唑、西味替丁、喜炎平临床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育卫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与喜炎平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与喜炎平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魏建华

    目的 分析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收取例数90例;收取时间2016年5月25日~2017年6月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实施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退热时间(1.85±0.35)d;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2.35±0.41)d;住院时间(5.21±0.54)d,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

  • 不同护理方法对小儿手足口病护理的应用评价

    作者:栾冰冰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整体护理,n=36)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36).对比两组皮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出现2例脑炎,2例心肌炎,发生率为11.1%.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2%(35/36)、80.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实施整体护理能促使患儿症状改善,降低疗程时间,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指标改善效果分析

    作者:霍丽春;韩英恺;朱丽娟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实施循证护理的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蛋白含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蛋白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患儿住院时间为(9.0±2.1)d,短于对照组的(12.6±2.6)d(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实施循证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病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高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 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能一

    目的 探究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取只使用病毒唑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7 d后的治疗效果以及体温恢复正常和皮疹消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与皮疹消退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较单纯使用病毒唑更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被考虑并推广使用.

815 条记录 7/41 页 « 12...45678910...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