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和汉族骨密度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高国一;刘平华;马志强;姜范波;吴东颍;杨玲

    目的 研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汉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健康傣族男女1 126名,汉族健康男女1 328名,年龄均为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测量,取3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傣族和汉族男女峰值骨量都在30~3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2%以上傣族男女分别在60~69岁和50~59岁年龄段,汉族男女分别在70~79岁和60~6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25%以上傣族女性在60~69岁年龄段,汉族女性在70~79岁年龄段.傣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378 g/cm2和0.3349 g/cm2.汉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614 g/cm2和0.3473g/cm2.傣族和汉族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0~29岁年龄段P<0.05,30~79岁年龄段P<0.001.傣族和汉族女性30~79岁年龄段骨密度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西双版纳傣族与汉族男性正常成人骨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女性30岁年龄段以后差异有显著性.汉族男女骨密度均值高于傣族男女.傣族男女骨量丢失速率早于汉族男女.其差异是种族,还是饮食结构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正常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作者:高国一;姜范波;杨玲;平措扎西;华桑;李奎;汪建

    目的:研究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蒙古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为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测量,取三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女性峰值骨量在30~39岁年龄段,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女性60~6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5.01%,在70~7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21.09%,达2.328SD;男性在70~7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994g/cm3和0.3776g/cm3.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值均高于女性.结论:放射吸收法测量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健康人群峰值骨量和骨量丢失规律符合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率,但晚于国内相关报道.本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蒙古族骨密度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和资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