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治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

    作者:李超;付青松;周宇;于海洋;赵刚

    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1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形治疗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4~44岁,平均17.7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7例,陈旧性胸腰椎结核1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陈旧性T3骨折1例.角状后凸节段:T3、T4和T5各3例,T6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73°~155°,平均98.9°;腰前凸角24°~81°,平均48.2°;矢状位偏移距离-5.0~5.5cm.7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10°,平均56.0°;冠状位偏移距离0.2~6.5cm,平均3.24cm.2例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和1例结核患者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0.6h;术中出血1400~5600ml,平均3750ml.切除椎体1~2个,平均1.5个.脊髓短缩1.6~2.6cm,平均2.1cm.融合固定5~12个椎体,平均8.7个.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矫正至平均19.0°,矫正率80.3%;腰前凸角矫正至平均34.3°,矫正率33.5%;冠状面Cobb角矫正至平均12.0°,矫正率79.9%;躯干矢状位偏移距离矫正至-0.5~0.5cm,矫正率90.4%:冠状位偏移距离矫正至平均0.51cm,矫正率89.5%.术前2例Frankel C级和1例D级神经损害者,术后恢复到E级.随访25~69个月,平均38.2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无脊髓损伤和矫正度的显著丢失.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牵引后伸交叉棒加压矫治重度高位胸椎角状后凸畸形可提供安全有效的矫正力并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