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下固定融合椎选择

    作者:王岩;张永刚;张雪松;陆宁;王征;王冉东;张巍

    目的:探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时下固定融合椎(LIV)的选择.方法:2003年5月~2003年10月,采用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38例单胸弯AIS患者,其中,Lenke Ⅰ A 20例,Lenke Ⅰ B 18例,均采用站立位胸弯下旋转中立椎(NV)结合骶正线的方法确定LIV.术前摄站立前后、侧位,卧位左右侧屈位片,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平片,观察手术前后的躯干平衡、失代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未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融合8.4个节段.胸弯由术前平均57.4°矫正至术后平均11.3°,腰弯由术前平均26.8°自发矫正至平均4.9°;下固定融合椎的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8.1°纠正至平均3.5°.胸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27.1°改善至平均32.3°;水平面顶椎旋转度由术前Ⅰ~Ⅲ度改善至0~Ⅰ度.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失代偿,其余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采用后路侧弯全节段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治单胸弯AIS患者时结合站立位下NV和CSVL确定LIV,可在保证矫形效果的同时节省融合节段,保存更多的腰椎活动节段.

  • 前路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长期随访

    作者:张宏志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治疗策略及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2008年2月---2012年8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6例,男9例,女57例。均采取前路融合治疗。上融合椎取上端椎,下融合椎取下端椎。测量冠状及矢状位Cobb角、顶椎及下融合椎旋转、躯干偏移,来观察侧弯矫治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手术前后融合弯冠状位Cobb角分别为47.52°±13.61°(38o-82o)和17.78°±8.32°(6o-37o);27例伴胸腰椎或腰椎后凸的病人由后凸13.59°±9.11°(9o-38o)矫至前凸6.35°±6.93°(-6o -17o);躯干偏移由23.2±9.7mm(14-43mm)矫至11.3±10.6mm(3-36mm),有6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躯干失平衡,1年随访时恢复至术前,2年随访时进一步改善。结论端椎至端椎的前路融合手术在矫治胸腰弯、腰弯及部分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可获得良好的冠状及矢状面矫形效果,并保留更多的活动节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