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磨截联合法下颌角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磨截联合下颌角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260例下颌角宽大畸形者先磨骨打磨斜梯形切迹,然后按切迹线截骨的方法进行矫正.结果 术后随访185例中,满意者181例,占97.8%,1例经面部脂肪抽吸后满意;1例因原下颌角过于宽大,截骨后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受术者不满意,未处理;另2例出现骨蜡反应,经处理后满意.结论 采用磨截联合法下颌角整形术,易定位、易截骨、截骨弧线更流畅、后角暴露好,可预防截骨不到位而可能导致的下颌骨骨折.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
-
双切口辅以颌面外科技术矫治成人严重肌性斜颈畸形
目的 探讨双切口辅以颌面外科技术矫治成人严重肌性斜颈畸形的方法及美学效果.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7例严重先天性肌性斜颈伴颌面畸形的患者,采用乳突区、锁骨上双切口行胸锁乳突肌多头切断松解辅以健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技术矫治严重肌性斜颈及其伴发的颌面不对称,颧骨发育低平者辅以颧骨整形.联合术后石膏托及颈托外固定3~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血肿发生.术后2周评定疗效:6例斜颈完全改善,1例斜颈明显改善,患侧乳突尖至胸锁关节的距离为(14.80±0.59)cm,较术前(11.44±0.78)cm明显延长.经辅助下颌骨或颧骨整形,患者面部对称度明显改善.结论 胸锁乳突肌多头切断联合颌面外科技术治疗伴发颌面发育不良的成人严重肌性斜颈,可达到功能与外观的统一,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
下颌角成形术相关面静脉及颌后静脉走行的CTA定位研究
目的 应用CTA影像测量面静脉及颌后静脉位置与走行以及与下颌角的位置关系,为下颌角成形手术提供临床指导,避免因损伤面静脉及颌后静脉造成术中、术后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正常成人进行下颌角及周围血管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面静脉及颌后静脉距下颌角处颌骨各边缘的三维解剖位置关系.结果 面静脉在下颌骨的投影与下颌骨边缘交点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31.26±3.34)mm;颌后静脉距下颌角点的距离为(11.26±2.34)mm;距下颌角点上1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8.18±2.12)mm;距下颌角点上2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6.38±2.12)mm;距下颌角点上3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3.18±2.12)mm;距下颌角点上40mm处下颌升支后缘为(2.18±1.16)mm.结论 下颌角成形手术时,操作位置越高,颌后静脉距下颌骨越近,越容易损伤颌后静脉.参照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可为下颌角成形术提供手术安全范围,避免损伤面静脉及颌后静脉.
-
3D打印技术结合咬(牙合)面定位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下颌咬(牙合)面为定位基准的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的安全准确截骨效果.方法 术前通过测量耳垂到咬(牙合)面的垂直距离,并根据患者对术后下颌角形态的要求来弯制截骨引导板的弧度,使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的下颌咬(牙合)平面板、固定板、下颌升支后缘保护板和截骨引导板与3D打印模型贴合.术中将弯制好的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按照术前预定的位置安放并固定后,紧贴引导板内侧面截骨.结果 本组8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脱套分离下颌骨和下颌角,使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安放更加容易,固定板与下颌骨外板固定后截骨引导保护器处于稳定状态,便于安全准确地进行截骨操作.结论 下颌咬(牙合)面定位下颌角截骨引导保护器可以安全准确地引导下颌角截骨,是一款有效的辅助手术器械.
-
下颌角成形术细节决定成败
下颌角成形术是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原理并不复杂,但实际操作时却存在较大风险.其难点主要在于视野的显露和呼吸道通畅的维持.而决定术后效果的因素包含在手术操作的各个步骤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以手术步骤为线索,对下颌角成形术中的相关细节进行评述.强调术中及固手术期的细节关注,进而实现手术的安全、有效.
-
磨截联合法下颌角成形术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磨截联合法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下颌角肥大畸形者,先磨骨打磨斜梯形切迹,然后沿着切迹线以截骨的方法进行矫正,随访观察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对矫形效果满意者有57例,总满意率为95.0%。结论针对下颌角宽大畸形者给予磨截联合法下颌角成形术易定位、易截骨,且截骨弧线流畅,术后面部整体轮廓满意,是矫正面下部宽大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导板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并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3D打印技术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优化手术模式与获得佳整形美容效果.方法 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 6例方脸患者术前拍摄头颅CBCT并进行三维数据重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个性化下颌角截骨范围,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模型,并制作实施准确手术的导板.在手术中用此导板引导进行下颌骨的“V-line”弧线截骨,部分患者同时结合颧骨颧弓与颏部的面部轮廓整形手术,术后效果通过3D曲线函数来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对自己面型满意,术后下颌骨两侧几乎完全对称,X线显示截骨线流畅平滑,完全达到术前设计要求.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下颌角成形术的准确性、安全性与可预见性提供了新策略与新方法.数字化下颌角成形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美容效果,而且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并降低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数字化技术在牙颌面畸形诊疗中的应用
牙颌面畸形是指在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它的矫治主要涉及颌骨与牙齿等硬组织.近年来,以虚拟手术、实时导航和快速成型(又称3D打印)为基本特点的数字化技术在牙颌面畸形矫治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在牙颌面畸形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手术模拟、术中导航、效果预测、医患沟通、青年医师培训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与关节外科从2008年起开始开展牙颌面畸形的数字化诊疗工作,建立了包括螺旋CT、牙弓激光扫描仪、面部三维照相机、虚拟手术软件、高精度3D打印机、睡眠呼吸监测仪等一整套设备在内的数字化诊疗中心,制定并形成了包括数据采集、虚拟手术、3D打印手术导板、手术效果评价等内容的具有"华西特色"的牙颌面畸形数字化诊疗流程.本文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颌与关节外科近十年的数字化技术临床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国内外新文献,介绍数字化技术在牙颌面畸形诊疗中的应用.
-
颧骨颧弓前后段斜行截骨联合下颌角成形术矫治单侧面部肥大
目的:研究颧骨颧弓前后段斜行截骨联合下颌角成形术治疗单侧面部肥大的效果.方法:报告2008年7月~ 20012年7月间9例单侧面部肥大患者,应用颧骨颧弓前后段斜行截骨联合下颌角成形术矫治患侧.结果:所有9例患者矫治后Ⅰ期愈合.6个月后随访,所有患者肥大侧颧骨颧弓明显降低,肥大侧下颌角正侧面观明显缩小,面中下部由明显不对称变为基本对称,表情自然,生理功能良好.结论:颧骨颧弓前后段斜行截骨联合下颌角成形术可有效地矫治单侧面部肥大.
关键词: 单侧面部肥大 颧骨颧弓前后段斜行截骨 下颌角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