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9月医院ICU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感染患者相应部位取样进行病原学分析和药敏试验,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共出现感染58例,感染率为32.22%,共分离致病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41.33%,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4株占58.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75.00%、磺胺甲噁唑耐药率83.33%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100.00%、阿奇霉素耐药率52.17%等具有较强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具有较强敏感性.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00%、阿莫西林耐药率均为100.00%等具有较强耐药性,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耐等具有较强敏感性.复合外伤、昏迷、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为导致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多为多药耐药菌感染,临床治疗困难性较大,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ICU内患者感染的发生.
-
探讨急诊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人性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焦虑程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94.0%,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ICU患者心理状态多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自我形象紊乱。而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利于减低患者焦虑感,且满意度高,具推广意义。
-
华生人性关怀理论的细节护理干预在急诊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华生人性关怀理论的细节护理干预在急诊IC 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IC U收治的91例急危重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华生人性关怀理论的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护理安全度及仪器设备执行准确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8.23±2.41)d较对照组(23.76±3.5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1.30%(42/46)比66.67%(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IC U患者实施华生人性关怀理论的细节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护理满意度高.
-
无缝隙护理在急诊ICU患者交接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析无缝隙护理在急诊ICU患者交接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诊ICU交接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取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交接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科室间电话确定率3.3%、责任推诿率0.0%、危急值漏交接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26.7%、1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急诊ICU患者交接中的实施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急诊IC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ICU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方式为依据将其分做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予以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住院用时、住院花费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住院用时、住院花费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急诊ICU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降低患者住院用时与花费,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