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胡腾华;王少兵;刘红朝;欧阳伟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PCoAA)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开颅手术的42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磨除前床突,20例未磨除前床突,分析术中夹闭动脉瘤难易程度及术后疗效。结果在22例磨除前床突术中,动脉瘤均得到满意夹闭,术中均未使用脑牵开器,术后仅有1例出现脑梗死,无动眼神经麻痹病例,无动脉瘤夹闭不全病例。20例未磨除前床突病例中,3例瘤夹置入困难造成动脉瘤夹闭不全,2例出现脑梗死,1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结论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给PCoAA夹闭手术带来便利,术中能有效避免瘤夹置入困难,应用安全,降低术后并发症。

  • 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刘爱华;李传辉;杨新健;罗斌;吴中学

    目的 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 方法 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例.基于栓塞前后的三维脑血管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及术后瘤颈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对动脉瘤复发(2~18个月)的影响. 结果 栓塞术前,复发组瘤颈区域的收缩峰期壁面切应力( 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29 ±7) Pa和(0.62±0.12) m/s,稳定组分别为(31±12) Pa和(0.85 ±0.29) m/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相同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48±4) Pa和(0.99±0.09)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稳定组分别为(21±12) Pa和(0.57 ±0.27) 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瘤颈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结论 栓塞PCoA-An后,瘤颈区域存在的高WSS、高血流速度可能是导致术后动脉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 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

    作者:王洪生;赵佩林;孙晓峰;殷尚炯;杨昭伟;徐新文;王辉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PCoA)镜像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手术时机与方法,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16个)PCo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PCoA镜像动脉瘤.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①PCoA镜像动脉瘤均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两侧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完全对称(I型)的有6例,不完全对称(Ⅱ型)的有2例.动脉瘤大小:0.5~1.5 cm的有9个,>1.5~2.0 am的有5个,>2.0 am的有2个.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Ⅱ级的有2例,Ⅲ级的有4例,Ⅳ级的有2例.②直接夹闭PCoA镜像动脉瘤15个,未处理的有1个.一期手术5例,均经双侧开颅,夹闭PCoA动脉瘤10个,对其中2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二期手术2例,第1次手术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2个,对其中1例同时清除脑内血肿,第2次手术夹闭另一侧PCoA动脉瘤2个.夹闭一侧PCoA动脉瘤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1例.③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的有6例,轻残的有1例,重残的有1例.随访3~48个月,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PCoA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将PCoA镜像动脉瘤分为I型和Ⅱ型,有助于判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患者Hunt-Hess分级及周身状况等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 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比较

    作者:谭海斌;黄光富;张天;刘进平;李自力;王振宇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13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是否破裂、治疗间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术前ONP程度及术后12个月的ONP恢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ONP恢复程度的因素.结果 176例PcomAA瘤患者中,终ONP完全恢复137例(77.8%),部分恢复25例(14.2%),无恢复14例(8.0%).(1)手术夹闭组132例中,有SAH 73例,无SAH 59例,终ONP完全恢复123例(93.2%),部分恢复7例(5.3%),无恢复2例(1.5%);血管内栓塞组44例中,有SAH 26例,无SAH 18例,终ONP完全恢复14例(31.8%),部分恢复18例(40.9%),无恢复12例(27.3%).(2)对ONP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是ONP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368,95%CI:7.556~ 47.603,P<0.01).结论与血管内栓塞比较,手术夹闭使 PcomAA导致的ONP恢复疗效更加显著.

  • 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治疗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邓青山;李定君;顾应江;黄昌仁;董劲虎;陈礼刚

    目的 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BPcoAA)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B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三维CT 血管成像(3D-CTA)检查.全部经一侧翼点入路行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夹闭BPcoAA.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复查头部3D-CTA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并以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①3D-CTA术前良好显示28例的56个动脉瘤,动脉瘤被完全夹闭的有24例,对侧动脉瘤夹闭不完全的有3例,入路侧动脉瘤夹闭不完全的有1例,无一例死亡.术中入路侧动脉瘤破裂的有8例.②术后7例出现脑积水,5例入路侧及3例对侧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对侧动眼神经损伤.③平均随访1.7年.GOS评分:5分10例,4分7例,3分9例,2分2例.无动脉瘤复发及新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夹闭不全者无再发破裂出血. 结论 根据3D-CTA检查,采取单侧翼点入路,针对视交叉位置及对侧动脉瘤的指向,一期显微夹闭BPcoAA是安全可行的.

  •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瘤夹的选择和应用

    作者:李良;莫大鹏;张莹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的手术中,动脉瘤夹的选择规律和使用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颅手术夹闭的46例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分析瘤颈的位置、术中动脉瘤夹的型号及放置方式等.术后对患者以门诊、电话、DSA进行随访4个月至4年.结果 ①将46例PCoAA分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型3种类型.其中分叉型22例、颈内动脉型19例、后交通动脉型5例.动脉瘤的位置(按时钟模式的12个钟点方向)位于1个钟点的2例,跨2个钟点的34例,跨3个钟点的10例.②对37个动脉瘤选用弯型动脉瘤夹、6个选用直型、2个选用成角度跨血管型(90°)、1个选用枪型.瘤夹长度54.3% (25/46)的为6~7 mm,另有21.7%(10/46)的长度为5~7 mm.对后交通动脉型及分叉型动脉瘤夹放置均采用平行于血管方向,而对颈内动脉型动脉瘤,垂直血管放置瘤夹13例,平行于血管放置瘤夹6例.③术后随访显示,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破裂的临床表现.对12例行DSA随访,显示动脉瘤颈均夹闭完全,无动脉瘤残留.结论 PCoAA夹闭术中,确认动脉瘤颈的位置,辨别瘤周血管的解剖关系,对动脉瘤夹的选择和放置至关重要.首选弯型动脉瘤夹,能提高完全夹闭PCoAA的成功率.

  • 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文帅;张信芳;赵伟;李庆民;王丰淼;赵端允;张海兵;马鹤;赵瑞;张全忠

    目的 比较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121例,根据是否使用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3例)和非支架组(5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对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1)支架组宽颈动脉瘤比例高于非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 (58/63)比8.6% (5/58),x2=84.249,P<0.01],两组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性别、Hunt-Hes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8% (3/63)、3.4% (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2,P=0.717);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 (8/63)、5.2%(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70,P=0.150).支架组1例残疾,1例死亡;非支架组无手术相关致残病例,1例死亡.(3)支架组与非支架组术后即刻栓塞结果比较,完全闭塞率[39.7% (25/63)比37.9%(22/58),x2 =0.039]、瘤颈残留率[25.4%(16/63)比39.7%(23/58),x2=2.811]、瘤体残留率[34.9%(22/63)比22.4%(13/58),x2=2.29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支架组动脉瘤复发率[4.3%(2/46)]低于非支架组[31.8% (1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610,P=0.001).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 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相比,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并且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分析

    作者:闫凯旋;张恒柱;甄勇;申林海;董伦;佘磊;王晓东;何亮;陈诗苇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及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MNP)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2月治疗的23例颅内PcoAA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13例,开颅夹闭治疗10例,对不同治疗方式、术前是否发生SAH、术前OMNP程度、动脉瘤瘤径以及治疗时机等可能影响OMNP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 结果 ①血管内栓塞组13例中,入院时有SAH者9例,无SAH者4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6例;部分OMNP 4例,完全OMNP 9例;早期手术9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2例,终OMNP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4例;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0分的为13例.②开颅夹闭组10例中,人院时有SAH者7例,无SAH者3例;动脉瘤瘤径≤7 mm的7例,>7 mm的3例,部分OMNP 3例,完全OMNP 7例;早期手术7例,中期手术2例,晚期手术1例;终OMNP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1,无恢复1;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9例,1分1例.③随访6个月,OMNP完全恢复13例,部分恢复5例,无恢复5例.其中部分OMNP患者完全恢复率高于完全OMNP患者,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也高于中期及晚期.结论 开颅夹闭治疗可以直接消除PcoAA对动眼神经的损伤.患者在OMNP的恢复程度方面,开颅夹闭术有优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趋势.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恢复效果更好.

  • 子囊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袁金龙;方兴根;李真保;赵心同;吴德刚;赖年升;刘佳强;徐善水

    目的 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探讨子囊型破裂与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的血流动力学和差异.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全脑DSA诊断为子囊型PCoA-AN 31个,其中破裂动脉瘤20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重组三维DSA动脉瘤模型,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PCoA-AN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形态学的相关参数. 结果 破裂组动脉瘤平均壁面切应力(WSS)明显低于未破裂组[(11.8±1.3)Pa比(13.8±1.0) Pa,P=0.02].破裂组低WSS面积比值(LSA)明显高于未破裂组[中位数为9.0(8.2,10.2)比3.1(2.3,3.2),P<0.01].两组间的剪切振荡指数、归一化WSS、纵横比、大小比、椭圆形指数、波动指数及非球面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 低WSS和高LSA可能是导致子囊型PCoA-AN破裂的原因.

  •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合并动脉圆锥影像学特点及术中治疗方式的分析

    作者:胡腾华;王少兵;刘红朝;欧阳伟;袁辉胜;杨敏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合并动脉圆锥的影像特点及开颅夹闭术中的处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CoAA合并动脉圆锥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动脉瘤夹闭方式,以及对动脉圆锥的处理方式.结果 45例患者术前3D-DSA均显示PCoAA合并动脉圆锥,动脉圆锥呈漏斗样,与动脉瘤共基底,位于颈内动脉近心端下前侧,动脉瘤则位于颈内动脉远心端外后侧,圆锥顶端有细小后交通动脉(PCoA)显影,圆锥大径<3mm.术中显微镜下所见与DSA检查一致,残存的PCoA血供极少,血管变细,外观较正常动脉颜色稍浅.当瘤颈较宽时,动脉圆锥基底亦增宽,圆锥深度浅,结构不典型,瘤颈较窄时,圆锥结构较为典型.术中动脉瘤瘤颈连同动脉圆锥共同夹闭18例,术后无脑缺血发生;保留PCoA及动脉圆锥夹闭动脉瘤27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形成或复发.结论 PCoAA合并动脉圆锥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应根据动脉瘤瘤颈夹闭难易程度、瘤颈与动脉圆锥共生关系及后循环供血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保留PCoA.

  • 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闫亚洲;吴一娜;唐海双;曾张伟;赵开军;洪波;许奕;刘建民;黄清海

    目的 评价血管内治疗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患者55例(共57个动脉瘤),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其中27个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0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后即刻栓塞程度.影像学随访采用DSA或MR血管成像,临床预后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55例患者中,41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1个(36.8%)动脉瘤RaymondⅠ级,11个(19.3%)Ⅱ级,25个(43.9%)Ⅲ级;所有PCoA保持通畅.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5.5%),为手术相关出血,无缺血事件发生;死亡3例.对39例患者包含41个动脉瘤进行影像学随访,其中26个(63.4%)动脉瘤治愈,1个(2.4%)改善,8个(19.5%)稳定,6个(14.6%)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中所有合并fPCA的PCoA保持通畅.临床随访52例患者,死亡2例,1例患者术后1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随访mRS评分为:0~2分47例(90.4%),3分1例,4分1例,5分1例,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合并fPCA的PCoA动脉瘤可行和有效.

  •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瘤颈位置与分型

    作者:李良;段鸿洲;伊志强;张扬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瘤颈位置和分型,以指导手术中动脉瘤夹的选择.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单一术者开颅手术夹闭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其瘤颈位置、宽窄、术中动脉瘤夹类型和型号等.瘤颈位置按时钟模式的12个钟点方向分类,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术后对患者以门诊、电话、脑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 55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开颅夹闭病例纳入研究.瘤颈位置和宽窄按时钟模式的12个钟点方向记录:位于1个钟点的3例,跨两个钟点的42例,跨三个钟点的10例.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分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三种类型.其中分叉型30例、颈内动脉型20例、后交通型5例.84%(46/55,30例分叉型、13例颈内动脉型、3例后交通动脉型)动脉瘤选用弯型动脉瘤夹,11% (6/55)直型,4%(2/55)成角度跨血管型,2% (1/55)枪型.术后随访1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破裂的临床表现,21例行DSA检查随访患者动脉瘤颈均夹闭完全,未见动脉瘤残留.结论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瘤颈位置和宽窄对动脉瘤夹的选择至关重要,弯型动脉瘤夹在本组后交通各型动脉瘤中使用多,建议首选.

  • 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鸿生;武永康;秦洪;彭爱军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1例.首次出血9例,未出血1例.采用一期与二期,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后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的原则,显微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经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残1例,重残1例.术后随访1年,并发脑积水4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 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急诊处理

    作者:林忠;罗良生;张健;廖萍;吴有志

    目的 探讨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术前行3D-CTA检查,9例行DSA检查,3例直接手术探查.术前Hunt-Hess分级V级DSA检查后,因病情危重放弃手术治疗.其余12例均行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术后随访3个月~2.5年,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4例,4分7例,3分1例;放弃手术治疗3例死亡.结论 以颞叶血肿为主要表现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急诊行血肿清除并同时探查夹闭动脉瘤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 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李光标;邱修辉;叶远良;罗毅

    目的 探讨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1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及复发,载瘤动脉均通畅,11例均完全栓塞.不完全性麻痹7例中,5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完全性麻痹4例中,1例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发病14 d内栓塞治疗8例,其中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5例,不完全恢复3例;大于14 d 3例中,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2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对于动眼神经恢复有良好的疗效,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极为重要.

  • 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前床突磨除的意义

    作者:许州;李明昌;陈谦学

    目的探讨经硬膜外磨除前床突在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行显微夹闭术治疗的21例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1例术中均经硬膜外途径磨除前床突以促进术野显露.结果21例动脉瘤均夹闭满意,其中6例动脉瘤因被前岩床皱襞遮挡,辅以切开电灼扩大操作空间后顺利放置瘤夹.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18例,4分3例.结论磨除前床突有利于低位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瘤颈暴露、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以及动脉瘤夹的放置.

  •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分析

    作者:顾大群;张扬;晁迎九;魏建军;傅先明;牛朝诗;余舰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 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1例(40.4%),无变化6例(11.5%).血管内栓塞33例中,ONP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14例,无变化4例;手术夹闭19例中,ONP完全恢复10例,部分恢复7例,无变化2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和ONP持续时间与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对改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的ONP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和ONP持续时间短患者术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更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