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琳;刘霖;宋为群

    目的 研究重复性训练对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情况.方法 选择卒中偏瘫患者31例.分为康复组(13例)和对照组(18例).采用运动器械MOTOmed viva 2进行上肢重复性训练3周,以两个手摇板记录每侧肢体肌张力变化情况、脚板力矩.并以肌电图检测患侧康复前、后屈伸肌群收缩变化情况.采用卒中损伤评定量表(SIAS)、徒手肌力检测(MMT)及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结果 训练前康复组SIAS、MMT及Asworth评分各为1.28±0.25、1.42±0.35及3.42±0.68,对照组为1.18±0.04、1.24±0.31及3.21±0.64;训练后评分各为3.85±0.55、3.28±0.66及0.86±0.15,2.63±0.53、2.49±0.62及1.21±0.24.训练后两组比较,P<0.01.关节活动度评定示康复组患者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度增加.结论 患侧上肢在经过重复性运动训练后,力量增加,关节活动度扩大,肌痉挛降低.

  • 重复性下肢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改善的作用

    作者:黄怡;潘翠环;万新炉;叶正茂

    目的:观察重复性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痉挛的作用.方法:51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均采用平衡协调训练,体位转移及步行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MOTOmed(类似踏车)智能训练系统进行重复性训练.2组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及Ashworth痉挛分级法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AC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shworth评分明显下降(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重复性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改善和整体功能的恢复有更显著的效果.

  • 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的效果分析

    作者:吕玺;彭建梅;泽仁扎姆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所有患者入院均常规及针对性治疗,在所有患者在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损伤无进展的情况下,起病48 h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共治疗4周,研究组患者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共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定及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FAC评分均显著增加,Ashworth评分显著降低,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FMA评分、FA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及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联合丁苯肽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康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