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性病专科病人HIV相关知识及筛查情况分析

    作者:陈其华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对HIV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和对HIV筛查的态度.方法:对前来就诊的性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语言交流的形式获取相关信息和素材.结果:大部分患者对HIV知识欠缺;部分患者希望进行HIV检测.结论:对高危人群加强HIV相关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能更有效预防和控制HIV的传播.

  • 经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性行为特征及对二代传播率的影响

    作者:吴欣锐;窦倩如;鲍宇刚;张艳辉;谭红专

    目的:了解经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的性行为特征,并估计其二代传播率.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新报告的经性途径感染的HIV阳性者感染告知前6个月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应用二代传播率数学模型估计二代传播率.结果:共调查HⅣ感染者769例,其中女性186人,异性性行为男性(men who have sex with women,MSW) 286人,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242人,双性性行为男性(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nd women,MSMW)55人;其平均性伴数分别为2.29,1.61,3.32和4.10;6个月的性频次分别为26.03,20.97,14.77和25.51次;不安全性行为比例分别为74.14%,73.53%,59.60%和72.06%;6个月的二代传播率分别为0.0095,0.0151,0.1759和0.1985.在其他因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性伴数减少1个、每月性频次减少1次、不安全性行为比例降低20%,则二代传播率将分别下降30.13%~82.00%,23.00%~49.51%和16.10%~19.09%.结论:在HIV感染者中,MSMW有大的二代传播风险,性行为特征改变能显著降低HIV的二代传播风险.

  • 桂西地区配偶间HIV传播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坚;柳智豪;廖建英;梁旭;汤健闻;高建华;农慧桃

    目的 了解艾滋病配偶间HIV的传播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动态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现场招募百色市202对艾滋病单阳配偶为研究对象,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并对其阴性的配偶进行HIV检测,运用100人年阳转率来计算配偶间HIV的传播率,Kaplan-Meier分析HIV阴性的配偶仍保持阴性的概率,含依时协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配偶间HIV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单阳配偶中HIV患者平均年龄37.66±11.61岁,基线CD4+ (o)计数均值314.30±215.99个/mm3,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IQR:16-52),患者以男性、45岁以下、壮族、初中文化、农民及农民工、农村居住和异性性途径感染为主.随访期间共计14例阴性配偶发生了HIV阳转,阳转率为2.21/100人年,配偶1~6年累积HIV阳转率分别为2.11%、5.29%、7.75%、8.92%、8.92%、12.88%.经含依时协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职业(AHR=16.28,95%CI:1.47-180.33)、配偶结果告知时间(AHR=0.10,95% CI:0.02-0.57)和安全套使用频率(AHR=0.02,95%CI:0.00-0.19)与配偶间HIV传播存在统计学关联,患者经HIV确诊后6个月内及时告知配偶结果的HIV传播风险降低了90%,配偶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HIV传播风险则减少了98%.结论 加强咨询检测服务,及时告知配偶HIV检测结果,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利于预防配偶间经性传播HIV.

  • 在静脉吸毒者中减少HIV传播干预模式的研究项目效益评价

    作者:孙乔;周久顺;邱学朴;翟锦华;王勇胜;陈均

    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子项目"在静脉吸毒者中减少HIV传播干预模式的研究"于2002年6月在乐山市中区正式启动.项目由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和乐山市中区卫生防疫站合作执行.

    关键词: IDU HIV传播 干预模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