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为今后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某区两所高中,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08名高一学生,他(她)们对性生理知识的掌握较好,但对性心理知识的了解较少(只有27.30%的学生正确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对中学生恋爱保持“中立”态度的对象占5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恋爱过的比例高于女生(OR=1.92,95% CI:1.20~3.07);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的学生恋爱的比例较高,(OR=4.34,95% CI:1.35~13.92).结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性心理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关注男生恋爱现象,及时疏导.
-
中学生性及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学校和家庭性教育对中学生性和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 在上海市徐汇区11所中学开展干预研究,干预持续2年.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1组初中生总知识得分(18.75)低于干预2组(26.00)和对照组(28.55)(P<0.05).高中生干预1组、干预2组、对照组总知识得分分别为40.54,37.57和38.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组中学生各项知识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但2个干预组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2个干预组与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值的差值初中生为16.5和22.9,高中生为18.8和16.8.结论 性教育可明显提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对于不同年龄段中学生,不同的性教育模式效果有所不同.
-
职校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职校生不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3所职校作为研究现场,其中两所职校为干预组,分别采取由学校老师(干预1)和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干预2)开展干预活动的模式,另一所职校为对照组.干预持续2学年,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两种干预模式均能有效提高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我悦纳程度,其中干预1组和干预2组与对照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8.4和18.2,与对照组自我悦纳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1.0和0.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模式还能有效提高职校生的安全性行为意识,干预2组与对照组和干预1组安全性行为意识得分增值调整均数之差分别为0.3和0.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由学校老师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相比,由校外医学专业人员开展的教育和服务模式更有效.
-
少数民族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和态度调查与教育对策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并探讨其与汉族大学生的差异,以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方法 自编"大学生生殖健康及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对中央民族大学955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态度上则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少数民族间比较,在性知识和性态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藏族学生对性与生殖知识认知水平低,而在性态度上,满族学生为保守;(3)51.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生殖健康教育;68.5%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行学习来获取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结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不如汉族学生,更需要性和生殖知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