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重度聋的婴幼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l]),我科于2010年开展此手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岁9个月、8岁6个月和2岁1个月.1岁左右时发现不会说话,对声响无反应,佩戴助听器行康复训练效果不理想.ABR检查3例分别为105、110、100 dB nHL双耳未引出.多频稳态检查3例分别于117、115、110 dB SPL双耳未引出.3例DPOAE双耳均未
-
7月龄婴儿人工耳蜗植入1例
近年来,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患儿低年龄不断降低,低于12月龄的患儿也接受CI手术,这样的报道在国外屡见不鲜[1],而国内报道相对较少.2007年我科室曾报道1例9月龄患儿接受CI[2].现我科对1例7月龄先天性双耳重度感音聋患儿进行单侧CI手术,现报道如下.
-
人工耳蜗植入术影像学评估体系初探
本文描述了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在分析400余病例的基础上总结了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证和妨碍人工耳蜗植入的其他颞骨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及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数字化人体技术在人工本耳蜗植入应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颞骨内的重要组织器官具有复杂而精细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诸如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耳科手术对手术的应用解剖要求极高.传统的颞骨解剖教学仅仅停留在平面示意图或模型教学的水平上,其三维立体空间解剖信息和精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受到颞骨标本来源的限制,又使得大量的尸颅解剖和颞骨训练不能广泛开展.
-
9月龄婴儿人工耳蜗植入1例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能使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获得听力重建的唯一有效方法.
-
糖皮质激素在人工耳蜗植入残余听力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适用范围的扩大,许多有一定残余听力的重度聋患者已被纳入其列,他们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对声音的定位、音调感知、回声及噪声下的言语识别率及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较全聋患者更具优势.因此,大限度的保存残余听力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而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术重要措施之一.
-
蜗窗膜进路人工耳蜗植入相关颞骨解剖学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有效的治疗手段,经典术式为乳突后鼓室进路,即面隐窝进路.随着20世纪90年代“柔手术”和微创手术概念的引入,蜗窗膜进路在保留残余听力等方面的优点愈加显露.国内外对人工耳蜗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早己开展,但针对蜗窗毗邻关系、蜗窗及蜗窗龛形态学、电极与蜗轴关系、临床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及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事件相关电位在人工耳蜗领域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这种心理学常用的研究工具现在被应用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测试中,期望通过观察听觉中枢的认知来探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不同听觉状况.相同或不同的测试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本文就目前人工耳蜗植入研究中应用到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几种成分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
多频稳态在低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
多频稳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临床听力学检查方法,具有频率特性好、大声输出高、客观性好、检查快速便捷、不受睡眠和麻醉的影响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低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术前听力检查,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评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日趋低龄化,而其他听力检查方法对于低龄患者的听力评估尚有不足之处,多频稳态对此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
耳蜗植入深度与言语识别
人工耳蜗是一种帮助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重获听力的电子装置,可有效帮助使用者改善言语识别、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对既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深度的增加,基底膜接受刺激范围扩大,可有效的改善蜗内电极的输出频率和耳蜗基底膜特征频率之间的匹配程度,进而为耳蜗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频率-部位信息,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言语识别能力.
-
人工耳蜗植入术在内耳畸形治疗中的进展
先天性内耳畸形是儿童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多采用配戴助听器及手术进行治疗,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内耳畸形导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佳方法.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在先天性内耳畸形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中的应用及价值做一综述.
-
人工耳蜗植入对耳蜗残余听力的影响
现代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极重度聋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术后效果差异较大.研究表明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对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大有益处,这就使人工耳蜗植入后耳蜗残余听力的保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就人工耳蜗植入对残余听力可能的损害机制,一些保留人工耳蜗术后听力的现有方案及其效果做一综述.
-
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耳蜗解剖学
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逐步开展使得对耳蜗结构的认识显得极为重要,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时鼓阶钻孔的安全位置,电极的长度、直径、插入的角度,与螺旋神经节的位置关系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尽量减小对螺旋板、基底膜的损伤,获得更好的语言识别率.本文主要综述了鼓岬区的蜗窗、螺旋板、前庭窗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蜗管的走行、长度,前庭阶、鼓阶的宽度高度以及蜗轴中螺旋神经节与蜗管的关系.
-
326电子耳蜗植入并发症
本文对电子耳蜗植入术出现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发展动态评估方法
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植入效果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评价其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程度.本文介绍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识别评估方法学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儿童言语识别动态评估方法,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典型与常用的儿童言语识别组合测试法.
-
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元音声学特性
人工耳蜗在临床应用以来,许多学者从语音学方面对植入者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所发元音的声学特点.
-
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感知能力影响因素
人工耳蜗是治疗双耳重度聋的可靠方法,但是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对言语的感知能力却有着天壤之别,甚至耳聋病史相同而且使用相同的人工耳蜗系统的不同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力差别也相当大.本文就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后言语感知能力的患者因素和人工耳蜗因素进行综述.
-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经让千千万万的聋人重返有声世界,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开展,则让人工听觉更加精细完美.国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国内相关技术的系统报道尚罕见.本文通过对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一些特点、热点的介绍,向人们展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
光学人工耳蜗的基础研究及展望
光学人工耳蜗是一种旨在利用激光作为能量来源的新型人工耳蜗,属于一种新兴技术.迄今为止的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其与传统人工耳蜗相比具有多种独特优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学者的新研究做一综述,重点阐述光学人工耳蜗的作用特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做一展望.
-
人工耳蜗植入径路探讨
近年来,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在临床得到了快速发展.针对不同患者结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式出现.理想的手术入路要求既要考虑到保证所选入路的手术成功率,又要想到所选入路的通用性,同时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了2000年以来CI的研究成果,从CI的手术方式及特点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