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眉间囊性畸胎瘤1例

    作者:吴寒冰;牛建瑛;陈仁物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自幼发现眉间无痛肿物,渐增大2年于2002-11-30入院.查体:双眉正中可扪及一肿物,约2 cm×2cm×2 cm大小,质偏硬,边界尚清楚,无压痛,活动度较差,似与深部组织粘连.临床初步诊断:眉间纤维瘤.

  •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在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刘业海;张琨龄;沙群;杨克林;杨见明;方平;童步升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24例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其中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穿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筛窦骨瘤2例,鼻中隔血管瘤1例,鼻腔、筛窦血管瘤3例,鼻腔、上颌窦血管瘤3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7例,鼻腔筛窦鳞癌2例,鼻腔鳞癌3例,上颌窦鳞癌2例,复发性上颌窦鳞癌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皆未侵犯前筛窦、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2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12例面部麻木术后6个月均渐好转;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鼻窦肿瘤的方法.

  • 老年患者的耳神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张爱珍;张开文

    目的:报道我科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经乙状窦后进路手术65岁以上患者68例,讨论了各种异常对手术的可能影响及围术期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手术治疗的疾病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2例,桥小脑角胆脂瘤3例,听神经瘤1例,半面痉挛12例.术前检查异常的有:心电图29例,占42.65%;胸部放射线检查异常11例,占16.18%;高血脂3例,占4.4%;糖尿病1例,占1.47%;高血压病8例,占11.76%;白细胞低下2例,占2.94%;血小板减少1例,占1.47%;腹部B超9例,占13.24%;神经性耳聋9例.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8个月至5年,症状无复发.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2例,迟发性小脑血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认为老年患者虽然体质较差,体检结果异常多,但只要正确处理围手术期的异常,老年患者完全可以耐受耳神经外科手术.

  • 应用CO2激光治疗可疑喉癌前期病变

    作者:王军;韩德民;叶京英;李秋珍

    目的:研究利用CO2激光治疗可疑喉癌前期病变手术适应证、切除范围及对该疾病转归的意义.方法:全麻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慢性增生肥厚性喉炎、喉角化症及喉乳头状瘤等可疑喉癌前期病变患者84例,随访1~5年.结果:一次治愈率为85.7%(72/84),有7例喉角化症及5例喉乳头状瘤术后6个月内复发,占14.3%(12/84),其中有2例喉角化症和3例喉乳头状瘤在5年内先后发生了恶变,占5.95%(5/84).结论:应用CO2激光治疗可疑喉癌前期病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嗓音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对防止该类疾病恶变及向良性过程转归有积极的意义.

  • 喉次全切除双颈前皮瓣喉重建术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伍国号;陈福进;李庆端;王雅超;曾宗渊;魏茂文;郭朱明;李浩;冯愉态

    目的:探讨喉次全切除双颈前皮瓣喉重建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技术操作及疗效.方法:选择13例T4喉鳞状细胞癌施行喉次全切除双颈前皮瓣喉重建术.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发音成功率为100%,其中11例言语可接受度达7级,言语可理解度为95%以上,余2例言语可接受度为5级,言语可理解度为90%以上.误咽发生率为15.38%.本组3年局部复发率为15.38%,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和76.92% .结论:该术式扩大了常规喉次全切除术的适应证,且有效地恢复喉的全部功能,并减轻致残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贾深汕;贾书生;杨武双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自1976年2月至1997年10月间行外科治疗的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中8例有癌变,癌变率为30.8%.均行外科治疗.随访2~5年局部复发5例,其中3例死亡(均为乳头状瘤合并有癌变者).局部复发率为19.2%(5/26).结论:术中连同上颌骨内壁切除及筛窦整块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佳方法,内窥镜鼻窦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病变.

  •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外耳道或中耳乳突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郑雅丽;郭继周;戴海江;赵守琴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及伴中耳畸形外耳道、中耳乳突胆脂瘤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1例病人中9例为单纯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胆脂瘤,进行外耳道胆脂瘤根治术,并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7例行外耳道成形+鼓室成形术;22例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中耳畸形和中耳乳突胆脂瘤,在根治胆脂瘤的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13例进行鼓室成形术,随访3个月到1年.结果:7例外耳道成形+鼓室成形术者,成功率为85.7%(6/7);13例进行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者,成功率为76.9%(10/13).凡鼓室成形术成功者听力均提高15dBHL(语言频率500~2000Hz)以上.结论: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外耳道胆脂瘤或中耳胆脂瘤病人,在彻底清除胆脂瘤的基础上进行鼓室成形术,可以提高病人的听力;术中发现中耳畸形常有面神经遮盖卵圆窗或无卵圆窗者,对该类病人应在控制感染后再行前庭或半规管开窗术.

  • 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钛板固定复位术-附5例报告

    作者:刘韵;张道行;刘永祥;杨和钧;姚艺文

    目的:探讨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的复位方法与效果.方法:选用发迹冠状切口与钛板固定复位对6例额面部外伤塌陷性骨折进行复位.结果:6例均获得了满意的纠正塌陷性骨折的效果.结论:发迹冠状切口与使用钛板固定,在处理鼻骨及其以上大面积、复杂外伤性骨折塌陷中,可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 口咽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方凤琴;李树春

    目的:探讨口咽癌扩大切除一期再建的手术方法,观察并发症及术后语言、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方法:30例口咽癌中软腭癌2例,扁桃体癌3例,咽侧壁癌16例,舌根癌9例;Ⅱ、Ⅳ期患者占63.3%(19/30),颈淋巴结转移53.3%(16/30).22例用下颌骨切开外旋或切除升支入路进行了肿块根治性切除,同期行颌下清扫术1例,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3例,根治性颈清扫术26例.咽部缺损用带蒂胸大肌皮瓣整复17例,胸锁乳突肌皮瓣4例,额顶部岛状皮瓣3例,斜方肌皮瓣和颈阔肌皮瓣各1例,游离前臂皮瓣+带蒂复合瓣4例.手术+放疗25例,单纯手术5例.结果:3年生存率为66.7%(14/21).术后局部感染7例,涎瘘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局部缺损范围和选择适宜的肌皮瓣是恢复腭咽闭合及舌可动性的主要因素,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软腭、口咽侧壁及舌根大面积缺损效果良好.

  •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6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虎;于淑珍;杨洁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及探讨甲状腺癌再手术方式.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同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共133例,其中62例属再次手术治疗(占46.6%),男性15例,女性47例.再手术原因包括:①原发癌灶残留;②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后复发或淋巴结转移;③对侧甲状腺及对侧颈淋巴结出现病灶;④甲状腺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再手术方式包括:①对原发灶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腺叶次全切除者,切除残叶及峡部,或加对侧叶次全切;②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③对隐性癌并颈淋巴结转移者,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④对侧甲状腺及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者,作对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再手术组5年生存率84.8%,8年生存率80%.结论:对局限于一侧甲状腺叶的甲状腺癌,首次手术至少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切除,避免单纯肿瘤摘除术;联合根治术后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仍为主要治疗手段;应重视甲状腺隐性癌的诊断及处理.

  • 改良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恶性肿瘤

    作者:蒋立新;孙连玉;柴利;陈少茹;宋德辉;梁鸿雁;李晓俞

    目的:评估改良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Fisch氏侧颅底手术大"S"形切口,改良"整块"凿除颞骨为"分块状"磨除的方法,用显微电钻将乳突、外耳道、鼓部及岩部分块磨除.在手术显微镜下处理颅底、乙状窦、颈内动静脉、咽鼓管鼓口、面神经及迷路病变.转带蒂肌瓣修补术腔.结果:14例中耳癌,4/14例颈廓清术,2/14例髁状突切除术,4/14例腮腺切除术,3/14例面神经移植吻合术,术后2年面神经功能达Ⅱ~Ⅲ级.3/14例硬脑膜修补术,术后无脑脊液漏.4/14例迷路切除术,术后眩晕5~9周好转.结论:改良颞骨切除术安全彻底,并发症少,尤其对侵犯迷路、颞颌关节及颅底内病变更优于"整块"颞骨切除术.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维川;文爱芳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电钻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处理,对1999年7月~2001年10月完成随访2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20眼)中,女16例(16眼),伴有鼻中隔偏曲者4例次,钩突肥大3例次,中鼻甲肥大2例.男4例中,鼻中隔偏曲2例,鼻息肉1例.同期行钩突切除术2例,鼻中隔矫正术2例,中鼻甲前端部分切除术1例.结果:20例(20眼)中,治愈17眼,好转2眼,无效1眼.鼻内造孔上皮化时间;16眼为1.8~2.1个月,平均2个月,12眼为2.1~2.7个月,平均2.5个月.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电钻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 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处理

    作者:朱明炜;王晓云;张锦;曹金铎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近30年中发现的5例甲状旁腺囊肿,结合囊肿的大小,位置,临床症状,随诊情况,讨论其治疗方法.结果:5例均手术治疗结果满意,治愈率100%,随诊4~24年无异常,1例术前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治疗失败.结论:甲状旁腺囊肿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无功能性囊肿可试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治疗.

  • 蝶窦区病变外科手术径路之探讨——附50例报告

    作者:甄泽年;赵敏;陈辉;李建忠

    目的:探讨切除蝶窦区病变的良好手术径路.方法:根据病变种类的不同,分别采用:①用鼻内镜经单侧鼻腔入路治疗双侧蝶窦病变;②腭部粘膜"T"形瓣翻揭+硬腭开窗入路;③扩大的鼻侧切开+鼻锥翻揭入路;④颅面联合径路;⑤骨折外移鼻中甲行鼻中隔蝶窦入路.结果:本组50例,术中视野较为开阔、清晰.因减少了手术盲目性,本组未出现医源性并发症.蝶窦区良性病变37例中,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蝶窦区恶性肿瘤13例中经随访.3年存活率为61.5%(8/13).5年存活率为46.2%(6/13).结论: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根据蝶窦的不同病变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是合理的.

  • 腭咽成形术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疗效对比

    作者:林琳;张玉庚;孙沛勇;王晓非;岳振忠;鲁宏华;张文萍;徐晓梅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与腭咽成形术(palatopharyngoplasty,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疗效比较及保留悬雍垂的意义.方法:分别对PPP(保留悬雍垂12例)及UPPP(不保留悬雍垂10例)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多导睡眠(PSG)监测,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两组术式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PPP手术中保留悬雍垂不影响疗效,保留悬雍垂生理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

  • 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附28例报告

    作者:孙敬武;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金自仓;周全藩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鼻内镜下经鼻中隔-蝶窦、鼻内镜辅助经鼻中隔-蝶窦和经鼻腔-蝶窦三种人路手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共28例.结果:Hardy-Wilson分级Ⅰ级者7例全切除;Ⅱ级者7例,5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Ⅲ级者11例,5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Ⅳ级者3例,部分切除.严重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2个月~56个月,手术全切除17例中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克服了显微镜下不能观察蝶窦外侧壁重要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的缺点,经鼻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到达蝶鞍比较容易、损伤小的优点,符合微创外科手术原则.

  • 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诊治

    作者:王卓颖;王弘士;吴毅;周晓燕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84至1999年22例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22例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60%.年龄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可能与预后相关,而手术方式不影响治疗结果及预后,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结论: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治疗应采取化疗辅助甲状腺及颈部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性的外科手术应避免,而仅作为病理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 甲状旁腺肿瘤诊治中几个临床问题的探讨-附4例报告

    作者:王挥戈;林心强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肿瘤诊治中的几个基本临床问题.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旁腺肿瘤的临床诊疗过程、疗效和经验.结果:4例甲状旁腺肿瘤中,2例腺瘤、1例腺癌和1例囊腺瘤依据术前和/或术中临床特征的综合分析而得到正确诊断,但其中的1例腺癌术中冰冻切片误诊为腺瘤;2例有术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和术后严重低血钙的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4年,疗效满意.结论:甲状旁腺肿瘤诊治中涉及许多特殊的临床问题,尤其是甲状旁腺肿瘤及由此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的防治和甲状旁腺肿瘤的手术策略与技巧等问题.

  • 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与切除中鼻甲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湘;高云海;陈雷;李蕾;王荣光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筛窦术腔愈合以及对鼻中隔粘膜的影响.方法:①选择39例慢性鼻窦炎病人(Ⅰ型2期6例,Ⅰ型3期1例,Ⅱ型2期17例,Ⅱ型3期9例,Ⅲ型6例,不含Ⅰ型1期、Ⅱ型1期).采取同一患者一侧切除中鼻甲,而另一侧保留中鼻甲的方法;②应用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筛窦术腔闭塞和鼻中隔鼻甲的发生率.结果:①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2.90个月和4.47个月;②两侧鼻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0.2%和33.3%;③两侧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15.3%和46.2%.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中鼻甲,对筛窦术腔的愈合和减少筛窦术腔闭塞有积极作用.

  • 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治疗眶骨爆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永宁;蒋立新

    目的:探讨筛窦径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眶骨爆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8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眶壁骨折患者19例,均在鼻内镜下,行眶骨骨折整复术.结果:经6~12个月随访眶骨骨折19例,术后复视消失,眼球凹陷改善.结论: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手术治疗眶骨爆折,入路简捷,操作方便,眶内侵袭少,无面部疤痕,疗效可靠.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