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作者:王杰;李健东;赵亮;李杨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面神经功能异常导致其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逐渐萎缩,但是否存在面部微循环功能改变尚无明确说法.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实时监测等优点在浅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动态监测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应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检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情况对于阐明面瘫患者微循环改变的评估标准、发病机制以及微循环状态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王杰;赵亮;李杨;张雅悠;于慧杰;李健东

    目的 探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检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方面的价值.建立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血流灌注的评估标准、阐明面部微循环状态与面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和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7例,行面部激光散斑血流检测,选定四个检查区域,分别为眼周、面颊中0部、嘴角及鼻唇沟,测出监测区域血流灌注值(BP,Blood Perfusion),并通过公式计算(R=(BP患-BP健)/BP健)得出相应部位血流变化率.结果 1.通过对正常人面部血流差异性分析,发现眼周、脸颊以及鼻唇沟部位都可以作为面部血流灌注差异性分析的代表性监测部位.2.选定眼周部位与脸颊部位,亨特综合征组、贝尔面瘫组相比正常组血流变化率存在显著减少,但亨特综合征组和贝尔面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相比正常组,重度面瘫患者在整个发病时间内眼周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均存在显著减少,且发病时间超过2个月的面瘫患者较发病时间在1至2个月的患者眼周部位血流灌注变化率存在显著减少.4.发病时间在1个月至2个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较正常组脸颊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减少.5.在鼻唇沟部位,重度面瘫患者在发病1月内较正常组血流灌注变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发病时间超过2个月后,鼻唇沟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率较发病1个月之内升高.6.在眼周部位,中度面瘫组、重度面瘫组较正常组血流变化率均减少,重度面瘫组较中度面瘫组血流变化率减少.且周围性面瘫患者SunnyBrook评分越低,眼周血流变化率越小.结论 眼周部位在周围性面瘫面部血流检测方面更加敏感、显著、稳定.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的确存在血流灌注的减少,且面神经损伤程度越重,患侧血流灌注越少,贝尔面瘫与亨特综合征这两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面部血流改变无明显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