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嗅裂区疾病

    作者:刘荣;王全桂

    嗅裂是位于中鼻甲前下部游离缘水平以上与鼻中隔之间的狭窄间隙,所处解剖位置隐匿.嗅裂区的早期病变观察较困难,易引起嗅裂疾病的误诊与漏诊.为进一步提高对嗅裂疾病的认识,加强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区原发病的重视.本文着重讨论以嗅裂区病变为主的疾病,按病变性质将其分为先天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三类进行综述.

    关键词: 嗅觉 鼻腔 嗅裂
  • 嗅裂疾病三例

    作者:刘剑锋;倪道凤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嗅觉障碍疾病--嗅裂疾病,总结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尝试.方法本组3例, 均以完全失嗅为主诉.详细采集病史,行耳鼻咽喉科常规体检、鼻内镜检查.主观嗅功能测试使用T&T标准嗅觉计行嗅觉察觉阈和识别阈测试.以醋酸异戊酯为刺激剂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刺激量为2 ml.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治疗方案:①抗生素治疗半个月;②糖皮质激素治疗半个月. 结果鼻内镜检查患者双侧嗅裂处黏膜肿胀,嗅裂消失.T&T主观嗅觉测试均为完全失嗅,大嗅刺激未引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鼻窦CT提示局限于双侧嗅裂的软组织影.抗生素治疗嗅觉无改善.局部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嗅觉改善,但停药后嗅觉又消失,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另2例嗅觉无改善.结论嗅裂疾病是一种以嗅觉障碍为主诉,病变局限于嗅裂的疾病,鼻窦CT有助于确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 嗅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荣光;刘穹;雷磊;王洪田

    目的 探讨嗅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经治的8例嗅裂疾病患者的资料.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嗅裂解剖、嗅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展开讨论.结果 8例嗅裂疾病患者的病理诊断分别为高分化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内翻性乳头状瘤、神经胶质细胞瘤伴脑脊液鼻漏、上鼻甲脓囊肿、血管纤维骨瘤、神经纤维瘤和血管瘤.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鼻塞和鼻出血.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手术,对2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给予放疗.结论 原发于嗅裂的疾病并不少见,只是以往对嗅裂疾病认识不足.为了防止误诊,首先应加强对嗅裂这一解剖部位的认识;其次要重视嗅裂疾病的特殊性,特别是巨大的嗅裂肿瘤,手术前仅凭CT扫描不能准确判定肿瘤的原发部位,只有在手术中,内镜下才能看到肿瘤的蒂部.在治疗方面,应首选内镜下手术,对于嗅裂的恶性肿瘤,手术后应当给予放疗.

    关键词: 疾病 嗅裂 诊断 治疗
  • 隐蔽区鼻出血的检诊及识别

    作者:楼正才;罗利民;陈家海;楼兴华;吴小洪;陈怀华;金靓;陈华英;杨剑

    目的 探讨隐蔽区鼻出血部位和出血灶的检诊及识别方法.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22例常规鼻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的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灶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认明出血部位及出血灶后分别采用电热烧灼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结果 122例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分别为:嗅裂48例(39.34%)、下鼻道20例(16.39%)、中鼻道6例(4.92%)、鼻中隔前上部5例(4.10%)、鼻中隔中部凸起的凹面28例(22.95%)、鼻中隔后端11例(9.02%)、总鼻道底部前端3例(2.46%)、咽鼓管隆突1例(0.82%).所有患者中,113例(92.62%)出血灶明确,分别为粟粒样隆起50例(44.25%)、点状突起37例(32.74%)、血管痣7例(6.19%)、粗糙隆起19例(16.81%),采用激光、微波、电凝等方法止血;另有9例(7.38%)出血灶不明,采用局部定向填塞止血.122例中1次治愈106例(86.89%),经2次治愈16例(13.11%),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 中、下鼻道侧后部及嗅裂等是隐蔽区鼻出血发生的常见部位,鼻内镜技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以及不同隐蔽区鼻出血的血流特点对探查隐蔽区出血灶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出血灶后于内镜下采用个性化微创干预可有效控制鼻出血.

  • 217例慢性鼻窦炎伴发嗅裂息肉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晓林;吴正虎;林琳;张洋;朱瑾;李勇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裂息肉的起源部位、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 鼻内镜下观察217例(351侧)慢性鼻窦炎病例的嗅裂,对其伴发的嗅裂息肉的起源部位、临床特征以及对鼻窦炎的预后和嗅觉功能的影响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嗅裂息肉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8.52%.嗅裂息肉患者嗅觉障碍的发生率为81.82%,高于无嗅裂息肉患者(25.63%,P<0.01),嗅裂息肉可影响患者嗅觉障碍的预后(P<0.05);嗅裂息肉的发生与慢性鼻窦炎的分型分期呈正相关(r=0.8321,P<0.05),但不影响慢性鼻窦炎的预后(P>0.05);单发性嗅裂息肉多来自嗅裂中隔面,多发性息肉则来自后组筛窦.结论 嗅裂息肉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炎症相关,可造成患者嗅觉功能障碍,并影响术后嗅觉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嗅裂 息肉 鼻窦炎 嗅觉
  • 嗅裂区鼻出血的特征

    作者:赵慎林;赵玉凤;宋道亮;张旻

    目的:探讨嗅裂区鼻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嗅裂区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50岁,出血反复发作,病程长,多次鼻腔填塞;出血部位明确22例,不明确8例,蝶窦假性颈内动脉瘤2例;内镜下烧灼、钳夹及嗅裂区局部填塞成功止血21例,筛前动脉结扎6例,DSA治疗1例,4例保守治疗自愈.结论:嗅裂区出血不易发现、治疗,用内镜及正确的检查方法发现出血点是关键.

  • 鼻内镜下治疗嗅裂区出血12例

    作者:郭冬梅;梁大鹏;李娜;盛海燕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其中嗅裂区出血部位隐蔽,不易填塞止血,门诊治疗效果较差.2002年8月至2004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共收治该病患者12例,均用鼻内镜下处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嗅裂 鼻出血 鼻内镜
  • 鼻睫神经痛18例误诊分析

    作者:邹冰;佟威;凌威;覃丽玲;陈华东;林贤俊;祥春

    目的 探讨鼻睫神经痛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8例误诊的鼻睫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被误诊为神经性头痛10例,鼻炎、鼻窦炎5例,颈椎病3例.均在鼻内镜下分别行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及骨折外移术,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术后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该病易误诊为鼻窦炎、神经性头痛、颈椎病,细致的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是防止误诊的重要手段,鼻中隔矫正及中鼻甲部分切除加骨折外移术疗效确切,治疗鼻睫神经痛效果满意.

  • 鼻内镜电凝止血术替代后鼻孔填塞术的研究

    作者:张萌;肖斌;杨飞

    目的 研究顽固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规律和鼻内镜电凝止血术替代后鼻孔填塞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因顽固性鼻出血接受鼻内镜电凝止血术的患者120例,其中入院前行后鼻孔填塞者31例.总结其出血部位规律,探讨鼻内镜电凝止血术替代后鼻孔填塞术的有效性.结果 120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位于嗅裂52例(43.3%),下鼻甲-下鼻道37例(30.8%),鼻中隔20例(16.7%),中鼻道7例(5.8%),鼻咽部4例(3.3%);行1次手术者113例(94.2%),2次手术者6例(5.0%),3次手术并转院者1例(0.8%),治愈率99.2%.在入院前行后鼻孔填塞的31例患者中,出血部位位于下鼻甲-下鼻道15例(48.4%),嗅裂11例(35.5%),鼻中隔5例(16.1%);行1次手术者27例(87.1%),2次手术者4例(12.9%).结论 顽固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嗅裂、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并非为传统理论所认为的蝶腭动脉和鼻-鼻咽静脉丛.用鼻内镜电凝止血术替代后鼻孔填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有效的.

  •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内镜手术嗅裂区处理对嗅觉的影响

    作者:温太佩;李亶;蔡运杆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嗅觉障碍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嗅裂区的处理对嗅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9例伴嗅觉障碍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鼻腔分左鼻腔为实验组,右鼻腔为对照组,实验组开放嗅裂区,保留嗅裂区的所有嗅黏膜;对照组常规清除嗅裂区病变,不作其他处理.术前及术后4周用T&T嗅觉计定量检查法检查嗅觉功能变化.结果 主观嗅觉的观察,实验组嗅觉好转率为66.7%,对照组嗅觉好转率为4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嗅裂的正确处理对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嗅觉障碍患者嗅觉良好恢复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