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视多焦视网膜电图在黄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阴正勤

    多焦视网膜电图因其能够客观、无创、定量地评估视网膜后极部尤其黄斑区的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广泛.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在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测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操作的技术规范性、对黄斑疾病的形态及功能全面诊断、随访及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体现视觉电生理技术尤其是多焦技术在黄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多焦电生理设备的研发、使用、结果判读都必须严格遵循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的标准.一些黄斑疾病尤其是早期病变,在形态上并未出现变化但其功能已经异常,需要借助多焦电生理技术的诊断.一些黄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态和功能上会出现不对应的变化,比时使用多焦技术可进行全面的评估.而通过开发新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方法等则能够拓展多焦技术的使用范围,使其可以帮助进一步研究视网膜、视神经、视皮层疾病,在动物模型上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眼科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

    作者:李上;谢连永;于晶;凌宇;董宏伟;郭纯刚;潘志强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且第1次发生CMV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给予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对每例患者的视功能进行评估,以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正常人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眼视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CMV视网膜炎患者mfERG一阶反应中心区域N1-P1的振幅密度,治疗前为(36.98±17.93) nV·deg-2,治疗1个月后为(41.33±16.78)nV·deg-2,治疗3个月后为(36.12±15.46) nV·deg-2,正常对照组为(76.99±11.27) nV·deg-2.患眼发病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1~4环区域mfERG的一阶反应N1-P1的振幅密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1~6环区域mfERG的一阶反应N1波和P1波的潜时,以及N1-P1的振幅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没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MV视网膜炎的患者在经过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后,视力虽然能够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恢复,但视网膜外层仍然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视网膜的功能显著降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