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总义齿(牙合)力与基托应力相关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为;张振庭

    目的 探讨无牙颌患者上颌总义齿(牙合)力与基托应力的相关性,为预防上颌总义齿基托折断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10例戴用6 ~ 12个月使用良好且配合良好的总义齿患者,使用应变仪及(牙合)力仪同步测定上颌总义齿基托的应力及第一磨牙的(牙合)力.结果 上颌总义齿腭侧基托的应变值与(牙合)力之间具有相关性或高度相关性.基托前部和后部的应变值大于基托中部的应变值.结论 (牙合)力是影响上颌总义齿基托折断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在进行上颌总义齿设计时要考虑减轻(牙合)力,并加强基托前部的强度.

  • 叩齿紧咬运动中松动牙动态(牙合)力变化特点的研究

    作者:李鸿波;姚月玲

    目的:研究紧咬、叩齿运动中松动牙(牙合)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9例单侧下颌第一磨牙松动的患者,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测量健侧和患侧下颌第一磨牙节律性叩齿和紧咬运动中(牙合)力动态变化曲线,分析大(牙合)力峰值和到达峰值的时间,对两侧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叩齿运动中健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峰值平均为25kg,到达峰值的时间为108ms;患侧的分别为21kg和126ms;紧咬运动中健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峰值平均为27kg,到达峰值的时间为768ms;患侧的分别为23kg和1023ms;经配对t检验,健侧与患侧的峰值及到达峰值的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牙齿松动导致咀嚼功能降低,(牙合)力值和(牙合)力上升的速度均降低.

  • 侧(牙合)运动中松动下颌磨牙(牙合)力变化特点的研究

    作者:李鸿波;姚月玲

    目的:研究侧(牙合)运动中松动磨牙(牙合)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9名单侧下颌第一磨牙松动的患者,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测量健侧和患侧下颌第一磨牙侧(牙合)运动中(牙合)力动态变化曲线,对两侧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侧(牙合)运动中健侧(牙合)力峰值平均为26.86kg,患侧的为21.24 kg.侧(牙合)运动中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经配对t检验,正常牙与松动牙间(牙合)力峰值差异有显著性,各阶段的时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明确了侧(牙合)运动中松动牙的(牙合)力动态变化特征.牙齿松动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其(牙合)力值及上升速度均比正常牙要低.

  • (牙合)力对楔状缺损发病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咬合力与楔状缺损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T-Scan Ⅱ型咬合检测仪对楔状缺损患牙及其对侧无缺损的同名牙(对照牙)的正中(牙合)(牙合)力值进行测量,并分析其与楔状缺损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楔状缺损患牙(牙合)力值大于对照牙耠力值,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楔状缺损磨损指数与年龄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但与(牙合)力值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r=0.6807).结论:楔状缺损患牙的(牙合)力值明显高于对照牙,并与磨耗指数呈正形线性相关关系,(牙合)力因素在楔状缺损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侧(牙合)运动中正常磨牙动态(牙合)力变化特点的研究

    作者:李鸿波;姚月玲

    目的:研究正常牙侧(牙合)运动中(牙合)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5名咬合正常的受试者,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测量侧(牙合)运动中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动态曲线,对大(牙合)力峰值进行分析.结果:侧(牙合)运动中下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峰值平均为26~28 kg,(牙合)力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主要咀嚼功能侧的大(牙合)力值大于非主要功能侧.结论:采用PVDF动态(牙合)力仪,我们明确了侧(牙合)运动中正常牙的(牙合)力动态变化特征,功能刺激对(牙合)力值具有一定影响.

  • 顽固性全口义齿咬合痛患者软衬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艳南;孙惠强;李佳佳

    目的:观察silagum硅橡胶软衬材料用于缓解压痛、提高其咀嚼效率、满意度、(牙合)力的效果;方法:用吸光度法法测定患者软衬前及软衬后、衬后1周、1月、3月的咀嚼效率并用T-ScanⅡ咬合力计测量(牙合)力及两侧(牙合)力的平衡状况.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舒适度情况的主观评价;结果:衬后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改善,(牙合)力明显升高,两侧(牙合)力更趋于平衡,主观评价也较为理想;3个月时各项指标达高峰,3个月后开始下降;结论:硅橡胶软衬材料可明显提高此3例患者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压痛状况,提高患者的咀嚼效能、满意度及(牙合)力,并改善义齿的(牙合)力平衡,提升总义齿配戴者的生活质量.

  • 全口义齿闭口式印模的初步研究

    作者:矫忻;赵永;刘海容;赵鹏

    目的:用操作简单、易掌握的闭口主动性印模法取得总义齿精确终印模.方法:用托牙基底板加自凝牙托粉作(牙合)托基托,用蜡作(牙合)堤,确定好颌位关系后,在牙尖交错位让病人做主动的闭口功能性咀嚼压力印模,获得精确的总义齿终印.结果:用闭口印模制作的总义齿,提高了义齿基托边缘形态学的适合度,固位力明显提高,很少发生黏膜压痛.结论:闭口印模简单易学、操作误差较小,表现了功能状态下的黏膜形态,符合无牙颌黏膜受力情况,是真正的功能性印模.

  • 调(牙合)对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

    作者:解建立;汲平;刘晓华;葛文章

    目的:探讨调(牙合)对楔状缺损充填后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楔状缺损牙常规充填后应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调耠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应用改良的USPHS系统对楔状缺损充填物的固位、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时,楔状缺损充填物的各项临床评价标准中,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个月时,各项指标中固位及边缘密合性在调骀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等在两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调(牙合)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牙合)后楔状缺损充填治疗疗效优于不调(牙合)患牙.

  • 个别正常(牙合)牙尖交错位的大(牙合)力绝对值及其牙位分布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叶颖;邸萍;贾胜男;林野

    目的 利用新型(牙合)力分析系统(Tee Tester)测量个别正常(牙合)人群,获得牙尖交错位时的大(牙合)力绝对值及其在各牙位的分布特点,为咬合相关研究提供客观数据支持.方法 共纳入29名21~32岁的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使用(牙合)力分析系统测量牙尖交错位时的大(牙合)力.同时取上下牙列模型测量各牙位宽度,分析得到大(牙合)力在各牙位的分布.结果 全牙列在牙尖交错位的大(牙合)力为(900±361) N[(335~1 727)N],大接触面积为(515±115)mm2[(242~773)mm2].大(牙合)力与咬合接触面积呈正相关关系(P<0.001).磨牙区各牙位承受(牙合)力平均值为(107~156)N,同一象限中第一磨牙平均值高于第二磨牙;前磨牙区各牙位承受(牙合)力平均值为(39~66)N;前牙各牙位受力平均值为(11~33)N.结论 个别正常(牙合)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大(牙合)力个体差异较大.该(牙合)力分析系统可实时获得全口及各牙位(牙合)力绝对值数据,对评价个体(牙合)力及各牙位的(牙合)力分布有临床指导意义.

  • 覆盖义齿的力分布

    作者:杨德圣;刘洪臣

    覆盖义齿是由基牙和黏膜组织共同支持,因两者承担力的能力不同,在力作用下移位程度不同,为了它们的健康有必要合理分配力.本文分析了基牙和黏膜组织承担力的特点及调整力分配的方法.

  • 146颗牙齿隐裂的临床分析

    作者:宏玉权;赵晶

    目的:探讨牙齿隐裂的的成因、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46颗发生隐裂的牙齿在口腔中的位置和患者年龄进行总结,对隐裂牙齿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40岁~60岁的人群是牙齿隐裂的好发人群,以磨牙发生率高,双尖牙次之,前牙未见到隐裂发生者,经调(牙合)和全冠修复后隐裂牙齿多可保留.结论:牙齿隐裂是牙体的非龋性疾患,它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调(牙合)和全冠修复是牙齿隐裂治疗的主要方式.

  • 正常(牙合)者咬合功能的研究

    作者:华咏梅;牟福元;金蕾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者的咬合功能状况.方法 用T-scan Ⅱ型系统4.02版记录26名正常(牙合)青少年在牙尖交错位(ICP)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大位移(MMCOF)、(牙合)干扰指数(OII)、(牙合)接触点数(NOC)、(牙合)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分析(牙合)力及咬合接触点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正常(牙合)者三次咬合记录的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及COF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牙合)者AOF、MMCOF、OII均较小,男性(牙合)力总值大于女性(P<0.05).③正常(牙合)者NOC主要分布在磨牙区,前牙几乎无接触,咬合接触点与(牙合)力成正相关.结论 ①T-scan Ⅱ系统传感器薄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②正常(牙合)者具有平衡稳定的咬合.

  •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单侧上颌骨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咀嚼功能研究

    作者:孟兆强;彭歆;邓旭亮;毛驰;胡晓阳;俞光岩

    目的研究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一侧上颌骨缺损后常规局部义齿修复的(牙合)力与咀嚼效率的恢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28例患者,测定戴用义齿前后健侧、患侧的(牙合)力及咀嚼效率的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义齿修复侧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牙合)力值为10.73kg,健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合)力值平均为35.83kg,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戴用义齿前咀嚼效率平均值为75.14%,戴用义齿咀嚼效率平均为81.53%,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缺损后有利于术后常规义齿的修复,显著提高了患者咀嚼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 牙冠折裂19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冠杰

    牙冠折裂(简称冠折)属于临床常见症状,预后较差.冠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受外力直接撞击,咀嚼时咬到硬物,咀嚼过程中(牙合)力的影响,修复性治疗导致牙体硬度降低等.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对长期咀嚼过程中牙体硬组织完整牙发生冠折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与冠折发生的相关因素.

  • 调(牙合)对楔状缺损治疗效果影响的评价

    作者:时光辉

    目的 评价调(牙合)对楔状缺损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及同济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73例251颗楔状缺损患牙用单组分光固化复合体充填,随机对118颗患牙进行调(牙合)(调牙合组).充填后6、12、18、24个月对充填体脱落情况和颈部新楔状缺损形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4例患者失访,调(牙合)组为113颗牙,未调牙合组127颗牙.24个月复查时调牙合组充填体脱落率显著低于未调牙合组(6.2%对14.2%,P<0.05).结论 楔状缺损充填体脱落率受患牙承受咬合力的影响.

  • 采用一种新型动态(牙合)力加载装置研究(牙合)力对镍铬烤瓷合金中镍离子释放的影响

    作者:刘贤;孙皎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动态(牙合)力加载装置,研究(牙合)力对镍铬烤瓷合金中镍离子释放的影响.方法 依据人咀嚼的平均(牙合)力(45 N)和频率(80/次min)设计一种动态(牙合)力加载装置.运用该装置研究3种常用镍铬烤瓷合金(上齿牌、Stellite、BEGO)分别在pH 2.3和pH 7.0的人工唾液中镍离子的释放量.结果 新型动态(牙合)力加载装置能够模拟咀嚼频率进行人体平均(牙合)力的加载.当pH 2.3时,上齿牌、Stellite和BEGO 3种镍铬烤瓷合金镍离子释放量分别为6.9(2.07)μg/cm2、3.7(0.662)μg/cm2和5.88(1.57)μg/cm2;当pH 7.0时,分别为0.272(0.059)μg/cm2、0.144(0.014)μg/cm2和0.435(0.053)μg/cm2.同种镍铬烤瓷合金材料在pH 2.3的人工唾液中镍离子的释放量均远大于在pH 7.0环境下的释放量,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动态(牙合)力加载装置可有效地被用于体外研究(牙合)力对镍离子释放的影响.酸性环境可明显加快镍铬烤瓷合金中镍离子释放.本研究中Stellite镍铬烤瓷合金释放的镍离子量相对少.

  •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前后咬合力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玉华;唐友盛;徐兵;史俊;彭玲玲;赵颖

    目的:应用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评价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前后的咬合力变化情况.方法:临床收集1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利用T-ScanⅡ茠(牙合)力测量系统在术前一周内、术后3月和术后6月(牙合)力测定.分析患者的总(牙合)力(TOF)、MIP/MAX指数、(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的位置(COF)及其咀嚼时的大位移距离(MCOF)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颧骨复合体骨折术后3个月时总(牙合)力有所上升,6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已有显著差异(P<0.05),此时咀嚼功能已有提高.MIP/MAX指数略有下降.不对称指数术后呈下降趋势,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均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P<0.01).术后(牙合)力中心点位置逐渐趋向正常,咀嚼时(牙合)力中心点大位移距离有下降趋势,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表明患者的咀嚼功能有所提高.结论:T-scan-Ⅱ能定量评价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对颧骨复合体患者的咀嚼功能的变化,术后患者的总(牙合)力及平衡性明显提高.

  • 人工楔状缺损牙颈部硬组织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接触分析

    作者:杨文丽;林雪峰;李相如;刘耀鹏

    目的:分析人工楔状缺损患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下颌前磨牙沿釉牙本质界建立三角形缺损,设计楔状缺损模型,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对下颌前磨牙颈部硬组织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结果: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釉牙本质界缺损的下颌前磨牙缺损区尖端均存在明显的拉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区沿釉牙本质界向(牙合)方延伸,其中尤以侧方运动工作侧一点接触载荷下的应力集中为明显,应力值大.结论:釉牙本质界破坏改变了缺损区牙颈部的应力分布.

  • (牙合)因素在牙根纵裂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戴丽霞;童万良;郭金陵

    目的:分析牙根纵裂患牙的咬合特征,观察牙根纵裂患牙的牙体磨耗情况,并从(牙合)学角度探讨牙根纵裂的病因及咬合异常、牙体磨耗与牙根纵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牙根纵裂的患者277例,患牙309颗,对其牙周情况、(牙合)面磨耗及形态、(牙合)接触区、(牙合)干扰或(牙合)创伤及X线片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牙根纵裂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第一磨牙的近中根或近中颊根,患根牙周组织破坏明显大于无纵裂的牙根,形成局限性牙周袋.患牙(牙合)面磨耗严重,出现非工作尖高陡,工作尖磨平,深(牙合)面凹及远中边缘嵴低平等改变.牙根纵裂的程度与深(牙合)面凹的部位有关.患牙存在(牙合)干扰或(牙合)创伤,并存在咬合不协调的易感因素.结论:本组患者牙根纵裂的发生与咬合异常和牙体磨耗有关,患牙(牙合)关系改变,导致过大的(牙合)力与异常方向的(牙合)力,可能是牙根纵裂发生的重要因素.

  • 早期牙隐裂7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旭东

    目的探讨早期牙隐裂的临床特点和X线片表现,为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70例86颗早期牙隐裂病例的发病情况,结合咬(牙合)纸法和X线片分析,对患牙作隐裂修补术治疗.结果 40-50岁中年人上颌第一磨牙发病率高,X线片显示57%患牙牙周组织存在根周硬骨板增厚或牙槽骨密度增高等特征,19%患牙牙根形态异常.1年的治疗有效率为90.9%.结论牙周支持组织在X线片上的一些特征,对早期牙隐裂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