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BCT三维容积重建对诊断骨开裂和骨开窗准确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寇玉倩;栾庆先

    目的 评价CBCT三维容积重建对后牙颊侧骨开裂与骨开窗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以干头骨标本后牙颊侧的骨开裂和骨开窗的诊断作为参考标准,与3名观察者的主观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研究CBCT三维容积重建对骨开裂和骨开窗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CBCT三维容积重建后骨开裂和骨开窗的诊断与头骨的诊断结果一致性系数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BCT三维容积重建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干头骨后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情况,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 锥形束CT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研究

    作者:赵岩;屈振宇;刘琳;胡炜;李刚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2 37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65例成人患者进行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样本人群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5.38%(49/65)和86.15%(56/65).在不同骨开窗类型中,小于等于根长1/3的骨开窗约占骨开窗总数的76.88%.在不同骨开裂类型中,范围在2~4 mm的多,约占骨开裂总数的77.13%.在样本牙齿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0.78%,以左上颌侧切牙高(7.69%),右上颌侧切牙次之(6.92%),右上颌中切牙低(1.15%);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36.15%,右下颌中切牙高(9.62%),左下颌中切牙次之(8.27%),下颌的发生率高于上颌.男性与女性切牙唇侧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骨开窗范围小于等于根长1/3,骨开裂在2~4 mm之间.

  • 浅谈正畸与骨开窗骨开裂

    作者:刘怡;李小彤;韩劼

    正畸治疗基于牙根在牙槽骨内的移动来完成,牙根的移动能力与范围决定了正畸治疗效果.传统正畸诊断与评价手段不能对牙槽骨的三维完整性做出准确的评价,也不要求在正畸治疗前去评价和诊断骨开窗骨开裂.随着近些年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广泛应用,三维评价牙槽骨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正畸研究开始报告正畸患者治疗前后均有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引起许多质疑和担心.本文希望向读者阐明,骨开窗与骨开裂影像诊断仍缺少标准,需要区别认识解剖发育异常与组织缺陷的骨开窗与骨开裂.三维正畸诊断技术需要不断提高,终建立骨开窗与骨开裂的正畸诊断标准,同时正畸治疗也需要更精确规范,避免不必要的牙周损害.

  • 不同年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特征

    作者:邓建清;张雪芹;卢新华;谢永建;吴莉萍

    目的 研究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开窗及骨开裂等根周牙槽骨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骨性Ⅱ类高角患者46例,其中青少年组26例,年龄(12.9±1.2)岁;成人组20例,年龄(22.3±3.2)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拍摄的CBCT三维影像数据,独立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两组患者右侧上下颌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特征,卡方检验两组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结果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附着高度低于青少年患者(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釉牙骨质界下2 mm处及根尖部牙槽骨厚度薄于青少年组(P<0.05);成人组切牙区唇舌(腭)侧牙槽骨面积少于青少年组(P<0.05).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正畸治疗前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2.50%;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分别为3.37%和14.90%;成人组切牙区牙槽骨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χ2骨开窗=6.794,P骨开窗=0.009;χ2骨开裂=16.030,P骨开裂<0.001).结论 骨性Ⅱ类高角成年患者切牙区根周牙槽骨量少于青少年患者,骨开窗、骨开裂发生率高于青少年患者.

  • 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骨膜"包饺子"植骨法

    作者:马志贵;杨驰;谢千阳;叶周熹;潘璐璐;沈佩;陈琢之

    目的:介绍并评价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下前牙区唇侧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即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对牙根表面牙槽骨缺损行骨增量术.方法:自2014年3月-2014年8月,对8例(男2例,女6例)下前牙唇侧骨开窗、骨开裂患者行骨膜"包饺子"植骨法.首先向根方分离半厚瓣,于半厚瓣下方切开骨膜层,仔细将骨膜层剥离牙槽骨骨膜,以利于骨膜下植入骨移植材料,后将骨膜缝合固定于骨面,形似"饺子",以防止植骨材料移位与外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进行锥形束CT (cone-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评价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及冠1/3、中1/3、根1/3的中部牙槽骨宽度改变.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CBCT显示骨植入物形态维持良好.冠1/3中部唇侧牙槽骨宽度增加(0.65±0.89) mm,牙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3.30±1.09) mm,根1/3中部宽度增加至(3.96±1.35) mm,所有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前牙垂直向牙槽骨增加(5.35±1.90) mm(P<0.01).结论: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能防止移植材料移位,利于其塑形,促进骨再生在需要的部位发生,终有效增加了缺损牙槽骨的高度及宽度.该方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 非拔牙正畸治疗牙槽嵴高度变化的CBCT研究

    作者:苑子艺;刘莉;柯华峰;刘冉冉

    目的 采用CBCT评估非拔牙正畸治疗前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高度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30例,存在轻中度拥挤.正畸前后进行CBCT扫描影像.分别对每个患者的24颗牙齿从釉牙骨质界与颊侧( n=720)和舌侧(n=720)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1 440处测量中,正畸治疗前有130(9.0%)例,治疗后有199例(13.8%)釉牙骨质界到牙槽骨嵴顶的距离超过2 mm(牙槽骨开裂).结论 骨开裂在正畸治疗前的牙齿中占9.0%.正畸治疗后,釉牙骨质界与骨嵴顶的距离发生变化.

  • 锥型束CT在双颌前突患者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刘靖祎;金晶;叶茂昌

    目的 探讨锥型束CT(CBCT)在双颌前突患者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就诊的未经正畸治疗的双颌前突成人患者65例,按照垂直骨面型将患者分为低角组(20例),均角组(31例)以及高角组(14例),在相同参数下拍摄CBCT,比较各组中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及骨开窗,骨开裂的检出率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65例患者中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检出率为67.31%,其中骨开窗检出率为40.77%,牙槽骨开裂检出率为26.54%.牙槽骨骨开窗主要发生在上颌(χ2=69.380,P<0.05),而骨开裂主要发生在下颌(χ2=18.959,P<0.05).低角组骨开窗的检出率7.68%低于均角组21.92%和高角组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骨开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结论 CBCT可反映双颌前突患者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中骨开窗,骨开裂的易发部位,.

  • 锥形束CT在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开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立;史雪峰

    目的:应用锥形束CT研究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开裂的发生率等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9月期间在汉中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患者421例,统计在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开裂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统计的421例患者中,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和20.43%.骨开窗以骨性Ⅰ类错(牙合)多39.49%,骨性Ⅱ类次之.骨开裂以骨性Ⅱ类错(牙合)33.82%多,骨性Ⅰ类次之.骨开窗牙位以左上侧切牙高20.43%,骨开裂牙位以左下侧切牙高6.6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中,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38.95%和20.43%,无性别差异,骨性Ⅰ类错(牙合)切牙区骨开窗的发生率高,以上侧切牙为主,骨性Ⅱ类错(牙合)切牙区骨开裂的发生率高,以下中切牙为主.

  • 正畸患者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骨缺损影响因素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胡丽华;沈丹阳;左思慧;康启超;查畅;阎秀林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危险因素.方法:实验对象选自2014~2016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患者治疗前的CBCT,存在骨开裂或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4例和上颌尖牙43例为实验组,不存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3例和上颌尖牙41例为对照组.结果:牙体倾斜度、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角度、牙槽骨曲度、牙槽骨宽度、牙根宽度与牙槽骨宽度差、牙齿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根长度、根尖距牙槽骨凹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齿舌倾、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角度大、牙槽骨薄、牙槽骨弯曲大、牙齿位置偏离牙槽骨中心(偏唇侧或舌侧)等是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发生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危险因素.

  • 骨开窗和骨开裂与正畸治疗

    作者:邓建清(综述);吴莉萍(审校)

    骨开窗与骨开裂是常见的牙槽骨缺损。先天存在的骨开窗、骨开裂增加正畸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正畸治疗的效果,而不恰当的正畸治疗也会导致骨开窗、骨开裂发生。本文就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与错牙合类型、正畸治疗关系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成人双颌前突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研究

    作者:朱明敏;李煌

    目的:利用三维CBCT评价成人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率和骨开裂率的变化.方法:选取笔者科室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需要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种植支抗内收的患者20例,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8±3.0)岁.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观察切牙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18颗开窗,治疗后有26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下颌切牙区共80颗牙,治疗前有8颗开窗,治疗后有15颗开窗,但无统计学意义.切牙区的牙槽骨开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有3颗开裂,治疗后6颗开裂,上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切牙区总共80颗牙,治疗前10颗开裂,治疗后21颗开裂,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开裂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辅助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牙槽骨骨开窗无显著性变化,下切牙区牙槽骨骨开裂率有加重.提示口腔正畸医生应对下切牙的牙槽骨状况做密切关注.

  • 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洪建梅

    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的移动能力和范围决定了矫治终效果.牙齿移动量,移动方向与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密切相关.骨量不足将大大增加骨开窗骨开裂,牙根吸收或前牙区美观欠佳,牙周组织破坏等风险.影响骨厚度的相关因素为牙位,错牙合类型,牙槽骨高度,密度,牙周生物型等.本文对牙槽骨厚度与正畸治疗的密切联系及影响牙槽骨厚度的因素做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