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0期诊断技术对新兵训练性下腰痛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0期诊断技术对新兵训练性下腰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驻豫某部新兵80例,在新兵训练第4周末,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采用训练性下腰痛0期诊断方案进行筛查,以磁共振成像(MRI)为参照标准,对0期诊断检查结果进行真实性和可靠性分析.结果:(1)MRI确诊肌源性下腰痛8例,0期诊断确诊10例;肌源性下腰痛0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7.5%、95.8%、95.0%、70.0%、98.6%、20.8、0.13和0.83.(2) MRI确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6例,0期诊断确诊7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0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3.3%、97.3%、96.3%、71.4%、98.6%、30.85、0.17和0.81.(3) MRI确诊骨关节源性下腰痛5例,0期诊断确诊6例;骨关节源性下腰痛0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0.0%、97.3%、96.3%、66.7%、98.6%、30.0、0.21和0.77.结论:0期诊断技术用于新兵训练性下腰痛的应用价值较高.
-
针刺痛经穴治疗急性训练性下腰痛158例
本文报告了运用平衡针刺痛经穴治疗急性训练性下腰痛158例,总有效率100 %,疗效满意.
-
手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治疗训练性下腰痛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推拿手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MET)用于体操运动员训练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 45例体操运动员随机分为手法组、MET组、手法配合MET组各15例,并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在入组时、疗程末对各组患者进行疼痛VAS、腰部功能障碍R-MQ评价,并通过等速肌力测试对腰背伸肌进行力学性能评价.结果 治疗前3组之间上述指标两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疗程末手法配合MET组VAS评分、R-MQ评分与其他2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等速测试60°角速度下PT、120°角速度下PT及AP与其他2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以手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下腰痛体操运动员的腰部功能障碍,改善其腰背伸肌力学性能,并能发挥手法治疗与肌肉功能训练相配合的协同优化作用.
-
银质针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军事训练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银质针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部队官兵军事训练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6例训练性下腰痛官兵采用银质针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结果56例患者痊愈29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结论银质针疗法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的方法对官兵训练性下腰痛有很好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医学意义和军事意义。
-
药械冲和治疗训练性下腰痛80例临床分析
训练所致下腰痛,即训练性下腰痛为部队官兵、体育运动员等人群训练时常发生的训练性伤病,对训练影响较大,主要以软组织性下腰痛(肌源性下腰痛)为主.2006年11月-2007年3月我们在保障新兵训练期间采用冲和疗法治疗本病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不容忽视的训练性下腰痛
在基层卫生机构就诊的官兵中,训练性下腰痛患者比较多见,并且呈逐年增多趋势.文献报告,成年人每年下腰痛的发生率为15%~ 45%,部队官兵每年发病率更高,严重影响官兵的训练及生活质量.训练性下腰痛是指腰骶部区域的疼痛不适,可牵涉到背部及臀部,严重者可有下肢放射痛,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及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根据病理,训练性下腰痛可分为肌源性、骨关节源性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多无明显外伤史,以前有过腰部扭伤史,或长期谐振接触史,腰骶部反复疼痛可超过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