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实验室感染布鲁氏菌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海艳;马立宪;周艳丽

    布鲁氏菌病[1]是由布鲁氏菌引起人蓄共患病,由牛、羊、猪、犬等带菌动物通过皮肤、粘膜接触及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给人.

  •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真空冷冻干燥实验风险溯源监测分析

    作者:黎薇;张薇;苏娟;莫艳玲;肖红

    目的通过菌(毒)种真空冷冻干燥模拟实验,对实验产生微生物污染风险进行研究,为对实验操作人员的危害评估和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沙门菌作为指示细菌,对真空冷冻干燥实验活动前后的试验关键设备和操作人员出现污染的风险评估,使用物表采样和空气采样方法对实验者,实验设备、实验物品等进行污染监测分析.结果实验后生物安全柜台面、实验者手套、防护服、实验后冻干机干燥室、冻干管等均检出沙门菌,提示存在污染情况.冻干机排气管未检出沙门菌.结论菌(毒)种真空冷冻干燥实验操作在菌液制备、冷冻干燥、封口过程会产生气溶胶污染,应注意加强实验技能的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 职业性感染与防护

    作者:张朝武

    职业性感染和职业安全防护是关系职业人群健康与生存质量的大事,已经引起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界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研究方面的职业性感染与安全防护进行重点阐述.职业性感染的定义是指凡从事接触感染性病原相关工作而导致的感染,称为职业性感染.

  • 中国援塞移动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生物安全应对措施

    作者:田曙光;王雪松;陈勇;张文义;陈泽良;常国辉;刘超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急性出血症状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性极强,感染患者病死率极高.在疫源地现场标本接收、处理及分离鉴定过程中实验人员均可能接触到埃博拉病毒,这些实验活动存在较高的实验室感染风险.中国援塞埃博拉检测队在西非执行任务期间,基于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传播途径和实验活动等内容,对实验室中埃博拉病毒引发感染及可能造成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订了具体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确保了实验室人员和环境安全.本文对中国援塞移动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情况和实验环节几个关键点的应对措施作了归纳总结,可为以后其他高致病性传染病实验室检测的安全防护提供借鉴.

  • 浅谈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雪飞;关亮

    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和接触大量血液样品,而这些样品有病原体存在的可能性.近年来,无偿献人群中,HIV、TP等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上升,而且有的未列入血液检测项目,无疑给人们敲响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警钟,加强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和管理势在必行.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展与对策

    作者:罗成旺;卢金星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安全与和平的大命题.所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Biosafety)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以防止实验人员感染和防止感染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际上又将生物安全提升到生物安全保障(Biosecurity)的概念,即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以避免因微生物资源的不适当使用而危及公共卫生[1].

  • 离子型聚丙烯纤维对病毒的吸附作用研究

    作者:宋娟;周伟;吴政;王颖;崔雨;周绍箕;李朝品;韩俊

    目的 研究新型离子型聚丙烯纤维以防止病毒感染.方法 构建四种离子型表面活性聚丙烯纤维,与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分别相互作用,通过观察GFP的表达和病毒六邻体壳粒基因的表达来判断纤维对病毒的吸附能力.结果 四种纤维对腺病毒具有一定的吸附或灭活能力.金属离子纤维和两性离子聚丙烯纤维具有更好的灭活病毒能力.结论 提示金属离子纤维和两性离子聚丙烯纤维可以作为实验室防护装备的原材料.

  • 近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病例分析及其控制策略的初步研究

    作者:魏强;李晓燕;王雷;卢选成;盖孟楠;武桂珍;侯培森

    目的 分析研究2000-2009年文献报道的引起全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感染途径、发生原因并初步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选择PubMed、Embase、Biosis以及涵盖SCIE、SSCI、CPCI-S和CPCI-SSH的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源,以Laboratory-acquired(associated)infections为检索词,检索2000-2009年发表的有关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文献后,对获取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 近10年来引起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有l9种,其中细菌15种,占78.9%;病毒4种,占21.1%.报道病例83例,其中细菌性病例60例,占72.3%;病毒性病例23例,占27.7%.感染途径以摄入和吸人性感染为主,分别占32.5%和31.3%,感染主要原因为意外事故,占47.0%.结论 近年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病例仍时有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意外事故,暴露出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方面的缺陷.实验室工作人员注重安全意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仍是预防控制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关键.

  • 痘苗病毒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病例的状况及特征分析

    作者:魏强;卢选成;武桂珍

    目的 通过分析文献报道的痘苗病毒实验室感染病例状况与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我国痘苗病毒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提供相关建议与措施.方法 选择PubMed、Embase、Biosis以及涵盖SCIE、SSCI、CPCI-S和CPCI-SSH的Web of Science作为数据源,检索痘苗病毒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文献,对获取病例资料从是否接种疫苗、症状出现时间、发病部位、症状特征、发生原因等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52%病例从未接种过疫苗,82.4%病例在从事痘苗病毒相关研究10年内未接种过疫苗,52.9%病例是在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意外针刺手部而导致感染,70.6%病例感染部位发生在手部,暴露后平均5.1天出现感染症状.结论 虽然在开展痘苗病毒相关研究工作之前是否接种疫苗还存在争议,但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要求,加强个人防护,出现意外情况后立即采取现场应急措施,及时就诊并向医生提供研究背景信息应是预防和控制痘苗病毒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方面.

  • 医学实验室常见学生生物安全问题及其应对

    作者:王蓓蓓;冯鑫;张剑平;曾辉

    在整个传染病医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是暴露感染的高危人群。本文从造成自体损伤、他人损伤和环境污染3个方面分析医学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安全问题或潜在风险。提出从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安全再培训、定期开展生物安全演练3个方面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生物安全培训,规范学生安全操作。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分区分级管理和现场事故处理能力,完善安全学分管理和安全奖惩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从而达到将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降至低水平的目的。

  • TTV在恒河猴实验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肖红;骆抗先;胡章勇;文维群;张明霞

    通过TTV在恒河猴的实验感染,了解TTV的嗜肝性及其在各组织中的分布。 从5只实验感染病毒的恒河猴各组织中抽提DNA, 经PCR检测各组织中TTV的感染;分别用病毒双链探针或单链负义探针, 与吸附在纤维膜上的组织DNA进行斑点杂交。PCR结果与双链探针的杂交结果一致,肝、骨髓、脾、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及血清均阳性,都有TTV的感染。单链负义探针与各组织DNA杂交, 仅在肝、骨髓和小肠为阳性, 表示肝、骨髓和小肠可能有作为病毒复制中间体的正义DNA。提示TTV能侵染恒河猴的许多组织,但仅在肝、骨髓和小肠可能是病毒的复制场所, 故TTV可能具嗜肝性。

  •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环境潜在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壮;李劲松

    三级生物实验室(BSL-3实验室)的研究对象都是对个人和环境有高度危险性的致病微生物,如何避免其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各国政府、环境保护和相关科研人员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重点阐述三级生物实验室对环境危害的重要因素和防范对策.主要研究了其对环境潜在危害的影响因素和造成危害的基本要素,对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安全设备要求、防护性能检测验证以及管理软件建设进行了探讨,以终实现BSL-3实验室的感染性三废(固体、液体和气体)"零排放"的目标.

  • 感染性气溶胶泄漏环境风险预测模型系统与应用

    作者:丁峰;李时蓓;伯鑫

    目的 针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适用于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发生感染性气溶胶泄漏的环境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以烟团扩散模型为基础,并结合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和周边地形条件进行修正,建立了感染性气溶胶泄漏环境风险预测模型系统.结果与结论 模拟案例分析表明,在发生极端风险泄漏事故时,实验室周边将出现短暂的高风险区.当大气环境为中性稳定度时,发生感染性气溶胶泄漏事故对环境浓度影响大.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操作对室内空气产生微生物污染的研究

    作者:温占波;陈咏;杜茜;杨文慧;李劲松;胡凌飞;王洁;李娜;张柯;殷喆;董晓凯

    目的 通过模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操作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对实验室产生微生物污染风险进行定量研究,为实验操作人员危害评估和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黏质沙雷菌作为指示细菌,在实验室内对多种实验操作如吹吸混匀、培养瓶意外跌落、正常离心、离心管破裂、注射攻毒、解剖动物和安全柜泄漏等进行正常操作和意外事故模拟,使用定量空气采样和沉降平皿的方法对各种操作造成的微生物气溶胶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本实验条件下,局部环境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差异较大.吹吸混匀、培养瓶意外跌落、正常离心、离心管破裂、注射攻毒、解剖动物和安全柜泄漏产生的大源强分别为1409、9346、<10、138、>8232、<4和>801 CFU/m3.结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各种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源强差异较大,在局部环境中可以产生较高的气溶胶污染,应加强实验技能的培训和一级呼吸道防护装备的应用.

  • 流行性出血热与实验室感染

    作者:方喜业;陈化新;杨果杰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通过鼠类携带出血热病毒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出血、休克、肾衰竭为主要症状.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传染性强,流行区域广,是目前我国危害较严重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仅由野鼠传播给人群,而且通过野鼠感染实验动物,形成实验室感染,二次传播从事动物实验的人群.现把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感染介绍给读者,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目前我国已将流行性出血热列入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必检指标.

  • 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体会

    作者:刘文宝;何川

    血站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对血站的质量管理和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对血站实验室严格把关,加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避免实验室人员职业暴露是血站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笔者根据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对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 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及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影响

    作者:李冰冰

    通过对生物安全有关概念的了解学习,探讨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结果存在诸多隐患,为了消除这些隐患,必须改善医院的管理状况,确保生物安全各项制度的实施,从而控制实验室感染,控制医院感染。

  • 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风险与防范

    作者:黄元华

    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临床改善内分泌措施改变了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防御机制,体外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移植替代了性交,而临床操作对于女性是个风险,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机械传播,同时也可能被用于患性传播疾病( STD)的不育男性.应高度关注在ART实施过程中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状况和感染问题,避免人为机械性地将病原生物植入女性盆腔深部组织.应用ART避免男性STD传播问题应当慎重.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的精子分离程序、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患者充分知情同意是必须的.对ART中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应当从生物学、操作程序和伦理学方面再评价.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避免因实验室环节疏忽导致病原污染事件发生的必要手段.

  •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气溶胶的产生及安全防护

    作者:曹璟宜

    目的 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气溶胶的防护和控制.方法 通过了解实验室气溶胶的产生原因、扩散规律以及人体的暴露和吸收过程,制定有效措施.结果 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改进操作技术,以达到避免实验室气溶胶的产生,防止气溶胶的扩散,防止个人暴露的目的.结论 实验室气溶胶的产生及其防护是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应使每一位实验人员不仅成为实验室安全的受益者,而且是合格的管理者.

  • 预防病原菌冻干时对实验室感染的方法探讨

    作者:徐书显;王常有;杨志奎;张凤云;王忠海

    病原菌在冻干过程中对实验室的感染率很高.我们采用在待冻干的菌液上面覆盖一层无菌血清,结果表明,既不影响水份的升华,又能防止菌粉的播散.该法简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