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隐匿性房室旁道心电图定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对于隐匿性房室旁道心电图定位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通过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的隐匿性房室旁道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其房室心动过速时逆转P 波的特点,比较其V1和食管导联的RP 间期,以此来探讨隐匿性房室旁道心电图定位的特征.结果 通过LAVL 导联显示,60 例P波倒置的患者为左心旁道,且其中有50 例为左游离壁旁道,另有10 例为左后隔旁道.而通过Ⅱ-F 导联显示,有30 例患者P 深倒,且在左后隔旁道的25 例中,有18 例为P 深倒,右后隔旁道的20 例中,有16 例为P 深倒.在左心室旁道的患者中,其RP 间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右心室旁道中,其RP 间期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P 波倒置是左心旁道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而Ⅱ-F 导联中显示P 波深倒则是后隔旁道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左心旁道的RP 间期较短,而右前隔旁道与右游离壁旁道的特点则是RP 期较长.分析P 波的特点并且测量RP间期的长度对于隐匿性房室旁道心电图的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自制腔内心电图定位连接线在临床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腔内心电图定位连接线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留置三向瓣膜PICC导管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应用自制腔内心电图定位连接线完成三向瓣膜PICC导管腔内心电定位,对照组应用常规腔内心电定位.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到位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3项观察指标.结果 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到位率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8.21%、96.43%、7.14%,对照组分别为94.64%、94.64%、10.7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腔内心电图定位连接线可在临床中安全应用.
-
心电图定位法在PICC置管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输液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营养不良及需要长期静脉用药治疗患者.PICC导管尖端理想位置应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上方3~4 cm,这样可减少感染、血栓、堵管、移位、静脉炎和房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但采用临床常用的体表测量法置管,由于置入导管长、操作刺激、静脉瓣、血管分叉等原因,常使导管无法达到理想位置,导管尖端定位错误的发生率可高达15% ~35%[1-2].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定位 护理 -
ECG定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体表心电图早期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将1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特征(以ST段梗死和Q波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广泛前壁V1~ V6导联ST段同时抬高19例,伴不同导联病理性的Q波出现及伴Ⅰ、aVL、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在前降支和左旋支.正前壁V3~V5导联ST段抬高24例,同时伴病理性的Q波出现,主要病变在前降支及左旋支;前侧壁V4~ V6抬高15例,V4 、V5可见病理性Q波出现,主要病变是左回旋支,其次是左降支.前间壁V1~V3导联ST段抬高11例,V2 、V3病理性Q波形成,伴Ⅱ、Ⅲ、aVF ST段下移,主要病变在左旋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下壁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同时有病理性Q波形成43例,主要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回旋支;下侧壁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33例,Ⅰ、aVL、V1、V6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血管在右冠状动脉,其次回旋支,左降支少见.下间壁Ⅱ、Ⅲ、aVF、V1、V2导联ST段抬高,V3~V6导联ST段下移6例,主要病变血管为回旋支,部分在右冠状动脉,极少数为左降支;高侧壁Ⅰ、aVL导联ST段抬高伴病理性Q波出现,Ⅱ、Ⅲ、aVF、V5 V6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为左旋支,其次是前降支;正后壁V7、V8导联ST段上抬,V1、V2、V31 V4R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其次是左旋支.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造影确认,均为双支或3支病变.结论 冠脉的解剖及供血特点决定了心电图不同导联对梗死相关冠脉的诊断定位.随着对梗死区对应导联与闭塞冠脉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深刻的认识,心电图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定位诊断价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
B超引导下应用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心电图定位在判断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位置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行PIC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心电图定位(X线胸片只作验证,不计入费用),对照组采用X线胸片定位,比较两种定位方法所需时间、费用,预测置管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差异及PICC头端位于不同部位时静脉腔内P波振幅.结果:研究组置管定位所需时间比对照组短,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ICC置管预测长度与实际置入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下段所记录到的腔内心电图P波的振幅[(8.12±2.62) mm]具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方法准确性高,能节约置管定位时间和定位成本,可替代X线胸片定位法.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B超引导 心电图定位 -
V3转换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目的 通过体表心电图定位室性早搏起源已有不少报道,但关于R/S转换在V3导联的左右定位报道较少,文中报道V3转换的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VA)的体表心电图定位特征,进而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连续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经电生理检查及心室造影证实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LVOT) 或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RVOT)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胸前导联R/S转换在V3的VA患者75例,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8例、特发性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67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结果 75例V3转换患者中,22例V2转换晚于窦性心律均起源于RVOT,VA时V2转换晚于窦性心律提示起源于RVOT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分别为100%、32.35%、100%、13.21%.结论 V3转换的流出道VT/PVCs,V2转换晚于窦性心律时提示起源于RVOT的特异性与阳性预告值均高.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价值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早期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梗死相关冠脉对应于不同的心电图表现.结论 目前冠心病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使急性心肌梗死与闭塞冠脉之间的相应关系更加明确,急性心梗时,心电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梗死相关冠脉.
-
漂浮导管急诊床旁临时起搏心电图定位
紧急床旁心脏起搏术是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有效的办法.漂浮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方便、快捷,无需大型X线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在无X线情况下,正确识别右侧心腔内不同部位的心电图特点对于床旁起搏技术至关重要.右心室起搏主要有两个部位,即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心电图特点:左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左偏,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下,V5、V6导联QRS主波向下或向上;右室流出道心电图特点:左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右偏,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