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偏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许旭东;杨峻山

    目的研究偏斜淫羊藿(Epimedium trunc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偏斜淫羊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偏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8种已知成分,分别为宝藿苷Ⅱ(工),金丝桃苷(Ⅱ),淫羊藿苷-C(Ⅲ),齐墩果酸(Ⅳ),宝藿苷-Ⅲ(V),宝藿苷-V(Ⅵ),淫羊藿苷-A(Ⅶ)和山奈素-3-双鼠李糖苷(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 芨芨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叶冠;范明松;黄成钢

    芨芨草系禾本科植物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Nerski的地上部分,为高大的多年生密丛禾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的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区.芨芨草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牧草,而且在民间还有许多用途,西北地区将麝香、蘑菇、芨芨草称为大草滩上的3件宝.除此之外,芨芨草的茎、颖果、花序及根还可入药,能清热利尿,主治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尿闭,花序还有止血的功效[1].

  • 卷柏属植物黄酮类成分及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作者:汪晓;岳乐乐;李驰坤;鲁时琦;李海燕;张莲珠

    卷柏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学成分,在抗炎、抗病毒、降血压、降血糖、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归纳卷柏属植物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可为卷柏属植物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开发及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 风毛菊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赵磊

    目的 综述风毛菊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并加以综述.结果 风毛菊属植物中已知的黄酮类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黄酮醇.结论 风毛菊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相关药理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一测多评法测定藏药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

    作者:万青;涂楚月;熊慧;张胜男;梅之南

    目的:建立藏药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Fortis Xi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1.0%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0%A→28%A;15~30 min,28%A;30~40 min,28%A→55%A;40~55 min,55%A;55~60 min,55%A→90%A),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Penduletin为内参物,分别建立Chrysosplenoside D、Pendulin、Chrysosplenoside B相对于Pendul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4种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二者结果的相对误差.结果:Chrysosplenoside D质量浓度在28.05~140.24μg·mL-1,Pendulin质量浓度在16.53~82.64 μg·mL-1,Chrysosplenoside B质量浓度在48.08~240.40 μg·mL-1,Penduletin质量浓度在32.53~162.6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化学成分相对于Pendul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88、0.629、0.489;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RSD<3.0%);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一测多评法为民族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与方法.

  • 中国药典中桑叶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的优化

    作者:张丽丽;白永亮;宿树兰;钱大玮;尚尔鑫;欧阳臻;段金廒

    目的:优化中国药典中桑叶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方法:采用LC-MS联用技术和标准加入法鉴定中国药典方法下“芦丁”峰的纯度;优化后的色谱条件: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min,18%A;0~5 min,18%A→20%A;5~7 min,20%A→22%A;7~24 min,22% A→23%A),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58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桑叶的含量测定项下“芦丁”峰实际是芦丁与异槲皮苷的混合峰;优化后的方法实现了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基线分离,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222~8.88 μg(r =0.9999)、0.143~5.72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0.8%(RSD=1.6%)、100.5%(RSD=1.4%).结论:优化后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客观准确地用于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为中国药典中桑叶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