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F-FDG SPECT和CT检查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意义

    作者:胡健;王天佑;龚民;蔡执敏;贺文;杨吉刚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18F-FDG SPECT)与增强螺旋CT联合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163例考虑为肺癌的患者2周内均行18F-FDG DHC-SPE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3周内完成外科手术和病理学检查.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SPECT真阳性50例,真阴性61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分别为52.6%、89.7%、83-3%、57.7%;CT真阳性44例,真阴性58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分别为46.3%、85.3%、81.5%、53.2%.SPE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8F-FDG SPECT和CT作为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在肺癌临床N分期中准确率较低,但这两种检查的联合使用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一种手段.

  • 增强CT在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姜滨;蔡协艺;张伟杰;浦益萍;杨驰;王婧;厉婕嫣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估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并行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227例,对其发病原因、CT表现、累及间隙、治疗结果、随访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因多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别有167例和33例;CT主要表现为脓肿、气体积聚和蜂窝织炎;下颌下间隙累及频率高,为145例,其次为咬肌间隙(73例)、翼颌间隙(50例)和舌下间隙(48例);出现呼吸道梗阻15例,下行性纵隔炎11例;214例患者治愈,8例失访,5例死亡.结论:增强CT应作为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可为术前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