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交接班中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作者:张文婧

    目的 了解护理交接班中安全隐患因素及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分析和总结在护理交接班中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和管理因素.深化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培养护士前瞻性思维,健全和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监控等措施.结果 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明显提高,护理交接班中的安全隐患因素明显减少,无严重事故发生.结论 加强护士前瞻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降低护理交接班中的安全隐患,保证病人安全.

  • 流程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莫秀献

    目的:探讨床头交接班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总结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床头交接班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规范化的床头交接班,促进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减少了护理差错缺陷,保障了患者护理安全.结论:规范化的床头交接班管理,显著提高护士实际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

  • 改进式晨间床边护理交接班在神经外科的管理

    作者:芮洁

    目的:探讨改进式晨间床边护理交接班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每天的早交班完成后,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病区床边交接班,时间为30分钟.结果:对比神经外科实施改进式晨间床边护理交接班前后,患者满意率由87.50%上升至98.04%,护士专科知识掌握率由实施前的40%上升至86%;护士病情知晓率由53.0%上升至93%.结论:神经外科应用改进式晨间床边护理交接班后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障了医疗安全.

  • 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的实施效果

    作者:张群虹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护士采用量化评估方式进行交接,主要观察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和护理风险.比较评估式交接班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急诊监护病房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为97.96%,高于实施前的92.94%(P<0.05);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为98.41%,高于实施前的96.25%(P<0.05);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为99.51%,高于实施前的96.01%(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91%,高于实施前的96.46%(P<0.05).结论: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对于提高急诊监护病房的交接班质量和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SBAR 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作者:勾洋;石群;汤月明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模式,建立“急诊重症监护室交班表”,规范护理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发生输液脱出/渗漏19例(2.68%),压疮8例(1.13%),管路脱出12例(1.69%);应用后分别为3例(0.39%),1例(0.13%),3例(0.39%),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14,4.52,6.20;P<0.05)。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风险及护理重点的掌握情况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患者满意度为90.41%,应用后满意度为9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P<0.01)。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交接班顺序及内容,能使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病情,使接班护士快速明确后续治疗及护理重点,从而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临床护理交接班质量效果评价

    作者:张建华

    目的 了解执行北京地区护理质量标准后,临床交接班质量改进情况.方法 采用交接 班质量评分表、护士对危重病人掌握情况表2项指标对8个病区执行新标准后6个月、12个月交接班质量和护士对危重病人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执行新标准前后护理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标准出台后12个月的交接班质量比前6个月明显提高;重病人病情及床头交接班质量有了很大改进,尤其在掌握诊断、入院原因、目前病人基本状况、异常检查、护理、安全上均有差异(P<0.05).结论 新交接班标准出台对临床提高交接班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护理管理提供了一个规范的质评标准.

  • 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改革与探索

    作者:古成璠;刘雪琴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交接班形式和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在医院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组长,高级、初级责任护士,护士助理不同层次的使用和管理,对交接班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明确了不同层级护士在交接班活动中的责任;发挥了护理组长在交接班活动中的骨干作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护士群体良好习惯的养成.结论:规范交接班流程和指引,充分发挥护理组长在交接班活动中的作用,可以保证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的交接班质量,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

  • 品管圈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徐春燕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室于2014年4~10月进行QCC活动,确立“降低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为课题,对活动前护理交接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再对护理交接班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地巩固措施。结果活动后,护理交接班不合格率降低,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护理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证。结论 QCC活动在护理交接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优质护理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交接班河南省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情景剧表演在护理交接班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科16名护士作为培训对象,以时间为界限,将2012年7~12月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6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交接班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融入优质护理情景剧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护理交接班培训,同时进行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定,并向护士和患者发放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定、护士满意程度、患者满意度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景剧表演有利于规范护理交接班工作,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

  • 规范临床护理交接班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薛庆凡

    目的 贯彻实施护理服务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观察不同交接班对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理论指导临床交接班并与同期未实施组比较.结果 开展按护理程序交接班,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整体护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护理交接班工作,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以及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上升.结论 实施护理服务人性化的护理规范临床护理交接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工作开展.

  • 探讨护理交接班过程中的护理教学

    作者:陈紫君

    护理交接班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完整性的必要步骤,其目的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交接班方式包括书面写清、口头讲清、床前交清3个过程[1].我们针对该3个环节,有效地实施了护理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降低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的品管圈实践

    作者:胡心英;赵铟;代梦;廖磊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2017年12月-2018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43.5%降为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P< 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不合格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证了病人安全,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

  • 层级管理模式在胸外科床边交接班中建立与实践

    作者:左兴桂

    目的:层级管理模式在胸外科床边交接班中建立与实践方法在胸外科对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分配及监管,对交接班的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实行护理组长在护士长指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明确了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使护理组长起到了骨干作用,引领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提升。结论规范交接班流程,减少交接班的次数,保证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交接班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及隐患。

  • 品管圈在缩短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作者:陈利云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缩短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护理交接班时间为主题,分析晨间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由原来的50 min降低至30 min,不但没有降低护理交接班质量,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降低了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发生率,终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 标准化沟通在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顾永梅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在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学习标准化沟通规范模式,制定标准模板,进行标准化沟通方式的学习培训,执行标准化沟通交接班流程,施行6个月后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实施标准化沟通之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且提高了护士对交接班制度现状的很满意比例(P<0.05),因交接班沟通不良而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在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分析和汇报能力,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 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护理缺陷与对策

    作者:韦丽萍

    随着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人员在工护理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加大。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护理缺陷,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而护理交接班作为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既是对本班患者病情的总结,也是对当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的评价,同时为下一班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只有交的清楚,接的明白,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保保质保量的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因此如何规范交接班制度,完善交接班内容,提高交接班质量,是确保临床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1]。

  • 护理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作者:王伟;魏兰

    根据护理交接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管理措施.以人性化护理为导向,通过对交接班规章制度的管理,提高交接班质量,使护士认识到交接班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的交接班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对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至关重要.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的改革

    作者:高莉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交接班形式和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在医院对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分配及监管,对交接班的时间、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通过护理组长负责制,实现对护理交接班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结果:明确了交接班中的岗位职责,使护理组长起到了骨干作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的提高.结论:规范了交接班流程及指引,减少了交接班的次数,保证了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的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 呼吸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沟通模式比较

    作者:吴燕娟;许芳;张晓;刘少甜

    目的 探索SBAR沟通模式在呼吸科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用SBAR沟通模式,制定并建立呼吸科监护室交班表,规范护理交接班内容及过程.结果 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呼吸科共检查66名患者,漏项576项,漏项率17.4%,实施后检查75例,漏项224项,漏项率5.8%,实施前不良事件管道脱出15例(22.7%),漏执行医嘱8例(12.1%),约束不良2例(3%),实施后分别为2例(2.67%),1例(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32,6.84,2.31,P<0.05).对比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后护士对患者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护理重点、相关风险的掌握,实施前分别为(6.80±1.44)、(6.55±1.29)、(7.90±0.30)、(7.89±1.43)、(7.10±0.88),实施后分别为(9.06±0.82)、(8.73±0.59)、(8.99±0.67)、(9.56±0.44)、(9.32±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4,-17.4,-16.81,-11.35,-21.01,P<0.05).结论 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规范交接班内容与重点,让接班护士快速明确当班护理重点与后续治疗,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 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交接班模式在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作者:徐双燕;周海燕;王惠琴;金炜;陈亚红;陈雅

    为了提高护理交接班的安全性,应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程序建立普外科SBAR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实施标准化护理交接班模式.2013年7月至9月,护士对SBAR交接班模式的平均执行率为94%,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和近似缺陷同期(2012年7月至9月)下降69.2%,因交接不清导致交接班后再次联系交班护士的事件同期下降了70.1%,实施前后同期晨间交接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提升.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