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旷场实验评价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神疲”的可能性及初步机制
目的 探讨旷场实验评价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神疲”的可能性及初步机制.方法 选取24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每组8只;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距离和站立次数;采用电镜观察各组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学变化;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的ATP水平.结果 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距离短于对照组,站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阳虚组在旷场实验中的运动距离短于脾气虚组,站立次数少于脾气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气虚组和脾阳虚组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均出现肿胀、空泡化,AT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脾阳虚组的ATP水平低于脾气虚组(P<0.01).结论 旷场实验能够较客观地评价和区分脾气虚和脾阳虚大鼠的“神疲”,其生物学基础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有关.
-
痉病核心药证复杂网络分析
目的:探讨痉痛核心证候及药物应用规律.方法:通过病例调查表在全国11家单位收集病例资料237例,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痉病证候与证候、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证候之间的关联规则,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建立网络模型.结果:利用关联规则选取置信度在60%以上证候关联项11条,中药关联项58条,中药与证候关联项20条,网络图显示痉病临床以项背强直、神疲、不寐、脉细为核心证候,芍药、甘草为核心药对,六味地黄丸、二陈汤等为核心方剂.结论:痉病证候和用药体现了痉病阴虚的基本病机,显示了痉病核心处方药物随临床常见气虚、痰浊、风动、气滞、血瘀等证候加减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