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培养基诱导人和大鼠脂肪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培养基诱导人和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的成脂分化能力,探寻更为适宜的ADSC成脂诱导方案.方法 提取3例临床患者的脂肪干细胞(hADSCs)及出生6周大鼠的脂肪干细胞(rADSCs),将hADSCs、rADSCs分别接种于六孔板,分为未诱导组、成脂诱导Ⅰ组和Ⅱ组,分别使用普通培养基、成脂诱导培养基Ⅰ和Ⅱ,培养10 d后以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及检测490 nm吸光度值(A490),比较脂滴形成情况.结果 未诱导的hADSCs和rADSCs均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成脂诱导培养3d后出现脂滴;油红O染色显示,成脂诱导组脂滴呈橘红色,hADSCs和rADSCs的成脂诱导Ⅱ组形成的脂滴均明显大于诱导Ⅰ组,统计学分析显示hADSCs的成脂诱导Ⅱ组测得的A490明显高于诱导Ⅰ组(P<0.01);而两组的rADSCs的A49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ADSCs和rADSCs在两种诱导培养基中均可成脂分化,但成脂诱导Ⅱ组优予成脂诱导Ⅰ组.
-
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脂肪干细胞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后生物力学的影响
背景:聚乳酸共聚物骨支架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且易被塑造为三维立体支架,能促进骨组织和血管的生成、生长.目的:观察骨质疏松骨折后,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脂肪干细胞对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切除双侧卵巢3个月后,制作双侧胫骨骨折模型;细胞治疗组切除双侧卵巢3个月后,制作双侧胫骨骨折模型,于骨折周围植入脂肪干细胞;联合治疗组切除双侧卵巢3个月后,制作双侧胫骨骨折模型,于骨折周围植入聚乳酸共聚物-脂肪干细胞复合体.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骨密度、骨痂厚度、生物力学参数及骨小梁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骨密度:模型组骨密度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但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骨密度高于细胞治疗组(P<0.05);②骨痂厚度:细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骨痂厚度高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高于细胞治疗组(P<0.05);③生物力学测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破坏载荷、极限应力、剪切强度、弹性模量降低(P<0.05),剪切应变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细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破坏载荷、极限应力、剪切强度、弹性模量升高(P<0.05),剪切应变降低(P<0.05),且以联合治疗组改变更显著(P<0.05);④骨小梁微结构:模型组骨小梁排列紊乱,间距增大,甚至出现断裂和陷窝;细胞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骨小梁数目增多且增粗增厚,间距减小,陷窝减少;⑤结果表明:聚乳酸共聚物复合脂肪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可明显改善愈合后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参数.
-
SPIO标记对成骨样分化细胞IRP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RADSC)后,其成骨样分化细胞中铁调节蛋白1 (IRP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转染剂多聚赖氨酸(PLL)介导SPIO标记RADSC,然后将其诱导为成骨样分化细胞,分别在诱导后0、7、14、21 d进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其IR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成骨样分化细胞IRPl mRNA表达水平在SPIO标记与未标记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571,P=0.239);IRP1蛋白表达水平在标记与未标记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0.547,P=0.500).[结论]SPIO标记并未对成骨样分化细胞的IRP1基因及IRP1蛋白表达产生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