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实验模型

    作者:陈梅花;陈贵珍;贾万钧;孙汝亮;胡丙杰

    目的 改良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改良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使用渡银染色及HE染色法检测.结果 损伤呈全脑局部弥漫性分布,有出血、神经细胞肿胀、胶质细胞嗜酸性变、脑组织疏松、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嗜神经现象.结论 改良的marmarou闭合性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可作为闭合性弥漫性颅脑损伤研究的病理实验基础.

  • 异丙酚对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小平;王建璞;蒲国华;李建珉;孙续国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损伤后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取健康Wistar大鼠72只,采用Marmarou弥漫性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制备方法,造成大鼠重度颅脑损伤.异丙酚组(P组)给予1%异丙酚lmg·kg-1·min-1持续静注3h;对照组(C组)伤后不作处理;正常组(N组)不造成颅脑损伤.各组在伤后6、24、48和72h分别取脑组织做电镜观察和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1)形态学:C组各时相显示了典型DAI改变过程;P组在48和72h轴索改变、微血管及胶质细胞损伤程度均明显轻于C组;(2)血生化指标:损伤后NES、ET和MDA值P组和C组均较N组明显升高.但P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C组,并且随时间延长P组各值逐渐下降,而C组仍持续在较高水平.MBP与NO在损伤组(P组与C组)升高较迟缓,于72h达到高峰.MBP升高程度P组明显低于C组,而NO改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3)脑组织含水量:损伤后C组持续高于正常水平,而P组显著低于C组,并且在48h和72h恢复到N组水平.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异丙酚的脑组织保护作用.

  • 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对颅脑损伤后大鼠肠机械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唐明贵;王宝华;王印华;浦践一;邱方;柴海霞

    目的 探讨早期灌胃给予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对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方法 采用Marmarou模型制备方法造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造模后成活的大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生理盐水组(NS组,n=32)、卡巴胆碱组(CAR组,n=32)、膳食纤维组(DF组,n=32)、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组(CAR+ DF组,n=32).另设只切开头皮的假手术组(对照组,n=20).对照组自由饮水,实验组从造模成功后2h开始灌胃,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卡巴胆碱(100 μg· kg-1·12h-1)、膳食纤维(8g·kg-1 ·d-1)、卡巴胆碱+膳食纤维,于伤后6、12、24、48 h活杀取材,检测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D-乳酸含量,并观察小肠绒毛病理学改变.结果 成功制备弥漫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大鼠肠黏膜固有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绒毛变短,在12h损伤重.CAR组、DF组及CAR+ DF组肠绒毛较NS组恢复快,表现为炎症、水肿减轻,肠绒毛高度增加,并且血浆中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低于NS组,但至伤后48 h均并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AR组、DF组与CAR+ DF组比较,除6 h CAR组D-乳酸含量较CAR+ DF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CAR组、DF组及CAR+ DF组6~48 h DAO活性、D-乳酸含量及肠绒毛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早期灌胃给予卡巴胆碱、膳食纤维、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可减轻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机械屏障,但本实验中卡巴胆碱复合膳食纤维与单药应用比较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 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和病理学变化

    作者:赵甲山;靳峰;赵洪洋;张方成;朱贤立;陈登;杨兵;苏良平;王世灏;张择林

    目的 探讨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病理学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100只,以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外伤后1 h、3 h、6h、12h、24h、48h、72h、7d和14 d等10组,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中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的结构变化.结果 外伤后脑皮层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3 h含水量有较大幅度升高,24 h达高峰,其后下降,14 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伤后6、12、24、48和72 h组与对照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结构变化与脑水肿变化相平行.结论 弥漫性颅脑损伤后发生缺血、缺氧,导致微循环障碍,终血-脑屏障结构破坏,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紊乱,使脑组织发生继发性脑损伤.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是造成继发性脑损伤病理学变化的基础.

  • 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与血清镁离子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玉;赵甲山;朱贤立;李金星;王翀;陈登;杨兵;苏良平;王世灏;张择林

    目的探讨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及血清中Mg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应用SD雄性大鼠55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5)和弥漫性脑损伤组(n=50).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大鼠,按Elliott等的方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Mg2+浓度.结果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短期内就增加,伤后6 h达较高水平,约130 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损伤后336 h仍然高于正常水平(P<0.05);损伤后的血清中的Mg2+含量迅速下降,约60 h达到低,虽然以后有所恢复,但伤后336 h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①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短期内脑组织含水量快速增加,伤后6 h就达到较高水平.②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清中Mg2+含量约伤后60 h降到低,以后逐渐回升.③弥漫性脑损伤后补充镁剂应从伤6 h就开始,补充时间应不低于两周.

  •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关祖斌

    目的 探究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疾病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的效果.方法 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时间选取为2015年6月-2018年5月,例数为96例,按照其诊断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CT诊断,实验组则接受MRI诊断,对比2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共计检出病灶216个,对照组共计检出病灶115个,其病灶直径范围为3-24mm,主要为圆状或片状,其中实验组对于非出血性病灶、脑深部区域病灶、出血病灶检出的例数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疾病检出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疾病检出率(56.25%),P<0.05.结论 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接受CT与MRI诊断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MRI的应用价值更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