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淋巴细胞微核及DNA异倍体率对MDS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与DNA倍体分析对白血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及预后、转归的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对MDS、对照组(急性白血病(AL)、良性血液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札和恶性肿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与恶性肿瘤比较(p>0.05);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降低.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DNA异倍体率:AL及恶性肿瘤分别与良性疾病和正常人有差异(p<0.05及p<0.01);MDS较ALL明显减低(p<0.01);而与ANLL和良性肿瘤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DNA异倍体率均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p<0.01),并与疾病进展、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及DNA异倍体丰,二者关系密切,可作为白血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
-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外周血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326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各类白血病中,L1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四项检测指标较其他白血病组明显减低,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相互间有明显差异(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比传统诊断方法早0.5a~5a年即可预测早期白血病的发生,该项指标的建立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458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无血清全血培养法,常规制片,镜检计数.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细胞遗传学的损害效应.
-
毛细管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的结果分析及质量控制
微核检测方法是在染色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于19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建立和日益受到重视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由于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率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而微核检测比染色体分析具有简便快速和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
放射作业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结果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进行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剂量估算的实际意义.方法 查阅太钢放射作业人员的健康档案,选出有确切暴露剂量的放射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选用某福利企业非放射作业人员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按不同工龄组、不同性别组以及吸烟组,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射线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微核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线暴露的不同工龄组的微核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两性别组的微核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者的微核检出率均高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小剂量电离辐射的累积剂量的大小之间存在着剂量一反应关系;性别对放射作业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结果无影响;吸烟是诱发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微核的危险因素之一.
-
荷泽市放射人员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射线会对人体造血系统产生损伤,为了解低剂量长期接触射线对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我们于2004年3月对全市684名放射人员外周血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濮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在辐射损伤临床检验中,方法简便的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指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已作为我国诊断职业性放射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1年10月对我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分析,现将微核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淋巴细胞微核与超薄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及超薄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测对提高早期宫颈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住院的8 950例患者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其中正常范围及良性反应性改变7 958例(88.9%),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CS)710例(7.9%),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Ⅰ级154例(1.7%),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Ⅱ,Ⅲ级91例(1.1%),宫颈癌18例(0.2%),非典型腺细胞17例(0.2%),同时进行淋巴细胞微核分析.结果:改良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两项指标随鳞状上皮细胞瘤变级别增高而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和平均微核细胞率两项指标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
苯乙烯对接触男工的遗传毒性
目的探讨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损害.方法选择某厂从事苯乙烯作业男工30名,平均工龄4.5年,以微核检测进行细胞遗传毒性效应研究.结果工人在苯乙烯平均浓度为99mg/m3的作业环境中工作,微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工龄的延长,微核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苯乙烯对接触男工有一定的遗传毒作用,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苯乙烯作业环境的监测和作业人群的防护.
-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的分析
为评价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对238名放射工作人员和100名健康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尿中8-OHdG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尿中8-OHdG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
-
三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
通过对34名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及作业环境的卫生学调查,发现三氯乙烯接触工人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三氯乙烯可导致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
-
苯乙烯职业暴露对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核微核率影响的Meta分析
为探讨苯乙烯职业暴露导致作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检索1990-2018年有关职业接触苯乙烯与淋巴细胞微核的文献,利用分析软件RevMan5.3对苯乙烯职业暴露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研究文献8篇、11个职业暴露组,苯乙烯职业暴露人群与对照人群微核率的加权均差(mean difference,MD)为2.26‰,95% CI为(1.00‰,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苯乙烯可引起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毒性损伤,利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可作为苯乙烯遗传毒性早期筛查的生物监测手段,提供CB-MNT在苯乙烯职业暴露人群基因生物检测的理论支持.
-
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照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曝磁组小鼠分1、2、3和4四组,分别置于微机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中,每天照射分别为20min、40min、60min、6h,对照组不接触极低频电磁场,4个月后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随小鼠每天曝磁时间的增加,其血液中的RBC、WBC、PLT数量及Hb含量呈逐渐下降、淋巴细胞微核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逐渐增高,淋巴细胞比值逐渐下降,以曝磁4组表现为显著.RBC、Hb数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长时间接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数量和不同WBC比值存在明显的影响, 同时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发生.
-
汞对作业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为了解汞对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对汞的遗传毒性作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的监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4年的检测结果动态分析,探讨微核与工龄、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东省某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体检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培养法测定微核率,并按年份、工龄、工种等分类进行微核率比较.结果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现剂量累积效应,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
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者淋巴细胞变化与受照剂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个人受照剂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连续4年进行监测,并检验淋巴细胞微核,分析两者相关规律.结果:放射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乡镇医院组、工业探伤组显著高于市属医院和县区医院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与放射工龄呈曲线正相关关系(r=0.957,P<0.01);与个人年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96,P<0.01);与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96,P<0.01).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物质有一定损伤,放射防护工作中必须重视工作场所和个人防护,减少工作者受照剂量.
-
云南省2927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13年1至11月份资料完整的2927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与对照组的不同工种、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有显著差异,呈“二次曲线”分布.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特别是放射工龄在22年左右的人群应作为重点防护对象.
-
463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12年1~12月份随机抽取463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09年3 034名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与对照组、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级别单位、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
贵州省57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机体健康影响.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08年不同工种、年龄、工龄及不同级别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减少电离辐射的危害,加强放射防护,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