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粘结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下颌单个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 C 型固位体组、D型固位体组,每组38例,比较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近中基牙、远中基牙修复前后牙菌斑指数、各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C 型固位体、D 型固位体远中基牙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牙菌斑指数明显高于本组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型固位体术后24个月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 C 型固位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粘结固定桥 D 型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显著,牙周的维护在单个后牙缺失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研究进展
牙列缺损指单合或双合中部分天然牙的缺失,常规的修复方法包括固定义齿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按照传统固定桥的结构固定义齿的类型包括单端固定桥、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及混合固定桥,还有其他类型的固定桥例如种植固定桥、固定可摘联合桥、粘结固定桥、CAD/CAM固定桥等.
-
三种牙釉质粘合剂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常用的牙釉质粘合剂(下称粘合剂)包括复合树脂和修复体粘合剂.我们将三种修复体粘合剂用于后牙铸金树脂粘结固定桥(称粘结桥),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87例后牙缺失(单个桥)患者,其中上颌牙缺失121例,下颌牙缺失67例,均行后牙铸金树脂粘结固定桥行粘结固定.67例采用EB型复合树脂粘合剂(EB型),52例采用京津釉质粘合剂(京津型),59例采用SC型粘合剂(SC型).对粘结桥行粘结前先行牙釉质表面处理,清洁粘结牙面的色素及牙垢,用30%~50%磷酸水溶液处理1分钟.机械打磨去除金属表面结构疏松的氧化层及油垢等以形成粗糙面,增加粘结效果.严格按操作程序完成粘结固定.
-
前牙粘结固定桥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前牙粘结固定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间接粘结修复法,将基牙预备成一定的机械固位形,利用德国进口网状加强片制作舌翼板,运用酸蚀-粘结技术粘结修复.结果 96例中粘结修复成功91例,成功率94.7%.结论该类固定桥固位良好,能恢复切割功能和美观功能.
-
两种固位型粘结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C型和D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下颌单个后牙缺失并伴远端基牙向近中或舌侧倾斜的42例患者,分别采用C型和D型固位体粘结固定桥修复,两种固位型的修复体粘结后即刻、6、12和24个月随访观察,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X线片检查、患者主观感受和牙菌斑指数等进行评价.结果:牙菌斑指数:与修复前相比,两组病例近远中基牙在修复粘结后即刻、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中基牙修复12、24个月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基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在修复后相同时间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0.5~2年复查:两组病例X线片显示基牙牙周膜间隙均无异常;C型修复组出现4例修复体松脱,1例不满意,2年总成功率为80.95%,D型修复组出现1例舌侧金属翼板松脱,2年总成功率为95.23%.结论:粘结固定桥D型临床疗效优于C型固定桥临床疗效,两种固位型粘结桥修复后牙周的维护都是很有必要的.
-
粘结固定桥修复单个后牙缺失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改良C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伴桥基牙倾斜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口腔门诊下颌单个后牙缺失并伴远端基牙向近中或舌侧倾斜的32例患者,采用改良C型粘结桥修复,修复体粘结后即刻、半年、la和2a观察,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基牙菌斑指数、X线片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修复后半年内复查,未有一例失败,基牙菌斑指数与对照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2a定期复查有4例舌侧属翼板松脱,但患者自觉咀嚼功能良好,X线片显示基牙牙周膜间隙无异常,基牙菌斑指数与对照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C型粘结固定桥修复下颌单个后牙缺失,短期临床修复效果较好,树脂粘接技术也能满足临床修复的要求,但修复后牙周的维护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