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的护理分析。方法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把102例出血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抗凝透析,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透析,C组采用肝素钠抗凝透析。通过三组不同的抗凝方法,从出血情况、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和护理特点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出血量情况:A组80例次完成了透析,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B组76例次进行了透析,出现了体外循环三级凝血,透析终止,没有出血或加剧情况;C组84例次进行透析,其中有2例次发生出血情况。由此可见,B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凝血指标的比较:B组透析器前APTT远远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由数据分析得出,患者血液透析采用A组抗凝透析比较安全,护理流程相对简单;B组抗凝透析由于不能顺利进行,效果低于A组;进行C组透析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安全性相对比较低。
-
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无肝素透析治疗高危出血患者的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预冲、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敲打透析器,开大流量,保证操作顺利进行.结果 除个例因特殊因素重新更换透析器重新透析外,大部分达到防止再度出血的效果.结论 此操作行之有效,安全可靠,且效果令人满意.
-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净化在高危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血液净化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4年12月需要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高危出血患者42例,分析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钾离子(K+)浓度的变化;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行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血液净化后SCr、BUN及K+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及INR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血液净化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高危出血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血液净化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3年10月~2015年12月需要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高危出血患者42例分析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钾离子(K+)浓度的变化;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行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血液净化后SCR、BUN及K+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T、APTT、TT及INR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血液净化在高危出血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