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枕骨切线角协助后路枕骨髁螺钉置钉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娄桢祺;徐顶立;王扬;马维虎;李国庆;阮超越;赵华国

    目的 探讨枕骨切线角在协助后路枕骨髁螺钉置钉中的可行性,验证自制置钉器辅助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取12具成人尸体枕颈部标本,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对每具标本行枕骨及寰椎的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通过3-matic软件测量置钉参数枕骨切线角、头倾角、内倾角、进钉长度及舌下神经管下缘至螺钉中轴线距离.利用自行设计的枕骨髁螺钉置钉器,结合枕骨切线角、内倾角及进钉点行工具辅助下后路枕骨髁螺钉标本置钉,术后再次对枕颈部行薄层CT扫描并行重建,测量实际置钉后相应置钉参数.手术前后对应置钉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三维重建下枕骨髁螺钉模拟置钉测得佳钉道参数头倾角5.3°± 0.9°,切线角14.9°±3.7°,内倾角28.1°±5.9°,进钉长度(21.4 ±1.7) mm,舌下神经管下缘至螺钉中轴线距离(4.74 ±0.36) mm,术前左右侧枕骨髁上述模拟置钉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32、-0.48、0.10、0.23、0.09,均P>0.05).应用置钉器协助枕骨髁螺钉安全置入,术后CT评估螺钉均位于理想置钉通道,未对舌下神经管、寰枕关节面等结构产生损伤,术后测得实际置钉参数头倾角5.2°±0.7°,切线角15.1°±3.2°,内倾角28.2°±4.2°,进钉长度(21.5 ±1.7) mm,舌下神经管下缘至螺钉中轴线距离(4.54 ±0.29) mm,术后实际置钉参数左右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7、0.82、0.56、0.22、0.21,均P>0.05).术前及术后测量参数对比,头倾角、切线角、内倾角、进钉长度和舌下神经管下缘至螺钉中轴线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6、-0.47、-0.18、-0.70、1.89,均P>0.05).结论 枕骨切线角可在后路枕骨髁螺钉置钉过程中直接测量,协助指导枕骨髁螺钉置钉;自制枕骨髁螺钉置钉工具可有效结合枕骨切线角、头倾角及进钉点辅助螺钉的准确置入,提高后路枕骨髁螺钉置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