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东省佛山市小型民营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作者:劳少泉;陈健安;苏小媚;郭丽华;唐学玲

    目的 分析与探讨佛山市小型民营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分布及作业分级,为企业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类型企业工作场所木粉尘总尘浓度0.7~30.3 mg/m3,超标率为18.5%;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未发现超标点,1,2-二氯乙烷高浓度为8.1 mg/m3,超标率为3.6%;等效噪声声级为68.3~112.5 dB(A),超标率56.4%.结论 该类企业木粉尘、噪声危害较为突出,需要企业及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 上海市石材加工行业粉尘危害作业分级研究

    作者:方锦斌;赵乾魁

    目的 根据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分析石材行业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为行业监管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120家建筑石材加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并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 涉及矽尘(5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80%)作业岗位均为高度危害作业,涉及大理石粉尘作业的岗位危害程度较轻;水磨岗位危害程度较轻,而干磨、切割和拉锯岗位的危害程度较重.结论 上海市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严重.应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合理设置防护设施,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监管部门应制定石材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范,并加强监督.

  • 某采石场矽尘、噪声和高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肖晓琴;邓冠华;刘移民

    [目的]分析某采石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矽尘、噪声和高温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采石场存在矽尘、噪声和高温的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采石场工作场所定点检测矽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MA)为0.5 ~ 15.7 mg/m3,矽尘(呼尘)CTMA为0.4 ~ 3.6 mg/m3,总体超标率为83.3%;个体检测矽尘(总尘)CTWA为0.6~1.1mg/m3,矽尘(呼尘)CTWA为0.1~0.8mg/m3,总体超标率为100%.检测7个噪声岗位,定点噪声声级81.0~91.1 dB(A),个体噪声声级78.0~88.1 dB(A),超标率均为14.3%.检测6个高温岗位湿球黑球温度为26.1~ 33.2 ℃,超标率为16.7%.[结论]采石场矽尘、噪声和高温职业病危害严重,采矿、破碎堆料生产单元为关键控制点,应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 某制药厂水蜜丸自动制丸生产线职业病危害辨识及防护措施研究

    作者:赵远;冯玉超;马炜钰;陈坚;钟坤鹏;张维森;刘移民

    [目的]探讨制药厂水蜜丸自动生产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和危害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制药厂新建的水蜜丸自动生产线项目,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检验检测法、分析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的防护措施.[结果]某制药厂水蜜丸自动生产线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为制丸、圆丸、微波干燥过程中接触到的噪声、微波辐射、药物粉尘和乙醇,除筛丸、抛光岗位噪声超标外,粉尘、乙醇和微波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制药厂水蜜丸自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在现有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础上,还应加强噪声的控制.

  • 某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及评价

    作者:闫庆倩;宋伟;张荣

    [目的]识别、分析某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职业卫生检测及工程分析等方法分析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效果.[结果]本项目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噪声及高温.其中12个岗位的粉尘和3个岗位的噪声测定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率分别为44%和50%;焙烧作业区一辅料岗的高温测定值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内容不全,缺少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职业健康体检未覆盖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结论]该钢铁企业原辅料运输生产项目需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个体防护措施,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并确保各项制度和设施的运行正常,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 某液晶面板组装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作者:姜旭;刘仁平

    [目的]针对某液晶面板组装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识别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检查表分析、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该液晶面板组装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X射线、氯化氢、氢氧化钠、丙酮、丁酮、乙酸丁酯、萘烷、异丙醇、二氧化锡和铜烟.2014-2016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除2014年动力机械房和革新实验室、2015年革新实验室噪声检测结果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外,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企业在有效控制主要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的同时,应加强辅助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同时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 洛阳市某陶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作者:吴志伟;王乐生;霍俊章

    [目的]了解洛阳市某陶瓷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现状,提出合理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矽尘、噪声、高温、煤焦油、酚、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经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50%,拉渣工、破碎工、压砖工、窑前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球磨工、烘干窑前操作工、烘干窑后操作工、出窑工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余工种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5%,破碎工、球磨工、包装工属于噪声轻度危害作业,压砖机工属于噪声中度危害作业.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陶瓷行业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作业岗位矽尘和噪声危害严重,应采取措施加强治理.

  • 某气垫船生产企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调查及风险分析

    作者:郑光;迟美娜;黄沪涛;张瑾瑾

    [目的]通过对某气垫船生产企业所存在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调查和风险分析,为气垫船制造相关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风险评估法相结合,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玻璃棉粉尘、金属粉尘、电焊烟尘、苯乙烯、丙酮、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经连续3 d现场检测,24个检测点检测合格率100%.10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二氧化硫、环氧氯丙烷的毒性分级指数高,均为59,二氧化氮的毒性分级指数低,为40.[结论]在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时,还应对职业接触的化学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结合生产工艺,该企业船体制作涂胶岗位的苯乙烯及环氧氯丙烷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较大,危害等级均为高度危害,因而将船体制作涂胶岗位列为关键控制点,建议对该岗位进行重点的监控和改进.

  • 深圳市某金属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作者:谢子煌;翁少凡;左弘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金属制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深圳市金属制品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和激光辐射.化学毒物、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和激光辐射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焊接岗位电焊烟尘检测合格率为76.9%.部分冲压、清洗、焊接和打磨岗位的噪声声级超标,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8.9%.职业病防护设施方面,打磨岗位和部分激光/机械手焊接岗位局部排风系统设计未达到要求.应急救援设施和措施方面,化学品仓库未设置事故排风、报警或检测装置,无冲淋洗眼设施,未配备急救人员,未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有关规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5.9%,冲压岗位6人高频听力下降.[结论]金属制品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和噪声,企业应加强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提升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 某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作者:梁永锡;刘浩中;刘新霞;冯简青

    [目的]对某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现状评价.[方法]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金属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危害较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等.检测结果显示27.7%的化学毒物检测点、45.4%的粉尘检测点、86.9%的噪声监测点,以及100%的高温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检出3名职业禁忌人员.[结论]该企业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危害,其检测结果未达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需要有针对性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

  • 某民营铅酸蓄电池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作者:李明;王建华;李倩;李树青

    目的 调查某铅酸蓄电池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原因,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卫生日常管理提出建议.方法 依据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和职业病危害检测数据,采用定量分级法、综合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结果 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超标率51.85%,噪声超标率46.16%,职业卫生管理不规范.结论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酸雾和噪声.部分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后期应关注工艺设备的改进,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 某烟草企业工作场所烟草尘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及评价

    作者:傅筱;林文敏;曾垂焕

    目的 了解打叶复烤烟草企业烟草尘的污染情况及危害程度,找出烟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场所烟草尘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该烟草企业打叶复烤整个生产过程的18个岗位中,16个岗位(88.9%)烟草尘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为0级,2个岗位(11.1%)为Ⅰ级,Ⅰ级作业岗位为烟草尘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 0级(相对无害作业)作业岗位,应继续保持目前的作业方式和防护措施;Ⅰ级(轻度危害作业)作业岗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实际烟草尘接触水平.

  • 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作业分级在某热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殷春许;陈葆春

    目的 通过对某燃煤电厂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作业分级,为判定该建设项目粉尘危害严重程度和企业粉尘防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生产性粉尘接触岗位,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标准对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进行作业分级.结果 除灰渣系统巡检岗位粉尘作业结果为Ⅰ级,燃运系统巡检岗位、脱硫系统巡检岗位和电焊作业岗位的粉尘作业分级为0级.结论 企业应对灰库、气化风机、干式碎渣机的防护设施进行检修,改善除灰渣系统作业环境,加强粉尘治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