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回肠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及其处理

    作者:任贤生

    Cockett和Thomas于1965年首次认为髂骨压迫综合征(iliac compression syndrome)是一种具有本质的临床征象.Taheri[1]于1987年称其为回肠腔静脉压迫综合征(ileocaval compression syndrome).其部分致病原因是由于髂静脉连接的解剖布局所引起的,横跨左髂静脉的右髂动脉对此静脉施加压力,而后方为腰椎,因此阻碍了静脉流出.髂股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左侧较右侧高3~8倍,也可能与此解剖因素有关.此外,左髂静脉腔内继发的纤维网状物形成也限制了静脉回流.1908年,Mcmurrich在32%的尸检中于髂总静脉会合处证实有纤维组织环存在.这一发现在其他报告中也获得证实.May和Thuner从组织学角度进一步研究证明纤维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同时存在于纤维环中.Negus等[2]认为这种纤维环是由平滑肌组成的.有些人指出这种纤维环具有先天性,但Krumbhaar和Ehrich认为并非如此,在68例胎儿和婴儿的解剖中,静脉腔内和腔周围完全未发现这种纤维环.相反,成人中则具有24%的发病率.有人假设这种纤维环的形成是静脉长期受压和髂总动脉搏动性创伤所致.Taheri等[1]的临床经验显示,下的腰动脉缩短通过限制横跨左髂静脉的右髂动脉也可导致压迫.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可引起静脉高压、血栓形成,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患者血清中β2-微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增高有关[3],后导致长期的静脉功能不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