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叶下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熙清;钟庆

    目的 探讨采用叶下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叶下珠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5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透明质酸(HA)、IV胶原蛋白(IV-C)和Ⅲ型前胶原肽(PCⅢ)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BV-DNA和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下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曾振东;韦金育;李延

    目的:观察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叶下珠胶囊治疗3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与灭澳灵治疗12例作对照.结果:叶下珠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灭澳灵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

  • RP-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苦味叶下珠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

    作者:何秀丽;陈培栋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批次苦味叶下珠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6批苦味叶下珠胶囊中原儿荼醛的含量.采用ZORBAX C18(2.1×100mm,3.5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5∶95),流速为0.2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结果:原儿荼醛在0.027~0.0860 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59%,RSD为1.67%(n=6).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462X-10.4119 (r=0.999 8).6批苦味叶下珠胶囊中均能检出原儿茶醛,含量差异不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苦味叶下珠胶囊的质量控制.

  • 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严军;刘秀其;杜明;陈林燚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联合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干扰素-α与叶下珠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为单用干扰素-α.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ALT复常率分别为89.3%和96.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67.9%和78.6%;治疗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7.1%和67.9%,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8.6%和39.3%;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4.3%和71.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5.7%和42.9%(P<0.05).结论 干扰-α联合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口才肝功能改善,增强抗HBV作用.

  • 叶下珠胶囊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8例疗效观察

    作者:宋相安;马秀丽;刘耀朋

    近年来,我们应用叶下珠胶囊辅助治疗9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叶下珠胶囊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胡建福

    目的 探讨叶下珠胶囊联合干扰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8例,男71例,女27例,年龄14岁-60岁;对照组70例,男52例,女18例,年龄14岁-60岁.治疗组:IFN-α2b,5MU,1次d-1im,15 d后改为隔日一次im;叶下珠胶囊0.75,3次d-1po,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IFN-α2b,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中61例(62.2%)ALT恢复正常,而对照组仅34例(48.6%)正常,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72.4%HBV DNA阴转,58.2%HBeAg阴转,55.1%为近期完全应答,对照组分别为62.9%,47.1%和54.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组有66.3%为持续完全应答;而对照组则为27.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结果显示IFN-α与叶下珠胶囊联合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效果好,明显优于单用IFN-α组,大大提高了IFN-α的远期疗效,使复发率明显降低,是CHB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作者:曾振东;俸曙光;韦金育

    目的:观察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叶下珠胶囊治疗36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与灭澳灵治疗12例作对照。结果:叶下珠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灭澳灵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建军;盛国光;张赤志;王伯祥

    目的:观察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5例)口服叶下珠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54例)口服灭澳灵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服药3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部分患者随访1年)HBV-M、HBV DNA,肝功能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BeAg、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59.0%、65.4%,对照组为14.0%、17.4%,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18.5%,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随访1年,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2.0%、73.5%、72.0%,对照组分别为4.0%、24.0%、23.5%,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4.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叶下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疗效,远期疗效满意.

  • HPLC法测定叶下珠胶囊中诃里拉京的含量

    作者:董媛;明全忠;李忠琼;张颖君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叶下珠胶囊中诃里拉京.方法:采用Alltech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7.5:9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6 nm.以外标法测定了叶下珠胶囊中诃里拉京的含量.结果:诃里拉京在0.08~20.49 μg(r=0.9999)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诃里拉京的平均回收率(n=9)为98.8%,RSD为0.8%.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叶下珠胶囊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