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酮胶囊对创伤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sICAM-1、sVCAM-1、BMP-2水平及微循环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辉;邬天刚;田新宇;赵睿;闫峰

    目的 观察丹参酮胶囊对创伤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单核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创伤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sI-CAM-1、sVCAM-1、BMP-2及微循环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ICAM-1、VCAM-1水平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脉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BMP-2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个月、3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胶囊治疗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愈合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CAM-1、VCAM-1表达,上调BMP-2表达以及改善机体局部微循环有关.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一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意义探讨

    作者:陈新华;莫承湛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HD)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并诊断为CHD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同时选择拟诊CHD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CHD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于PCI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血浆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和SAP组的血浆IL-6、ICA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又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组和SAP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CAM-1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PCI前、后血浆IL-6、ICAM-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浆IL-6、ICAM-1的浓度对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参考意义,这也为预防PCI治疗后再狭窄的提供了新思路。

  •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

    作者:余盛龙;郭惠庄;张稳柱;李健豪;雷汉东;梁嘉永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病机制的作用以及介入治疗后炎症反应的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治疗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同时选择拟诊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测定所有入选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的浓度.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又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在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反应加剧,可能在再狭窄的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