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牙菌斑液pH值与患龋状况及摄糖频率的关系

    作者:王俭;郑树国;王晓灵

    目的 分析乳牙菌斑液pH值与患龋状况及摄糖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3名北京城区3~5岁儿童,根据患龋情况分为重症婴幼儿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组47名,dt≥5;无龋(Caries Free,CF)组46名,dmft=0.分别收集集合菌斑,应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法测定受试者乳牙菌斑液pH值,并进行组间比较;对两组受试者每日摄糖频率进行调查,分析菌班液pH值与摄糖频率的关系;并在S-ECC组分析菌斑液pH值与dt的关系.结果 S-ECC组菌斑液pH均值低于CF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S-ECC组患儿每日摄糖频率高于CF组;乳牙菌斑液pH值与摄糖频率呈负相关关系;S-ECC组菌斑液pH值与dt相关(P<0.05).结论 乳牙菌斑液pH值与摄糖频率呈负相关关系,并且S-ECC组儿童与CF组儿童相比,其菌斑液有更大的致龋潜能.

  • 双歧杆菌在儿童口腔的分布及与儿童龋病的关系

    作者:翟晶晶;邹静;鲁莉英

    目的 探索一种可以较好地分离口腔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以此为基础,检测儿童口腔不同部位双歧杆菌的分布状态,初步探讨口腔双歧杆菌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关系.方法 选择70例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无龋组30例,重症婴幼儿龋(S-ECC)组40例.无龋组收集唾液及唇面、邻面、(牙合)面沟裂的混合菌斑;S-ECC组收集唾液、光滑面菌斑、牙面白垩斑菌斑和深龋龋坏组织.在经过改良的TPY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提取细菌总DNA,用双歧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其电泳条带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S-ECC组双歧杆菌的检出率为47.5%,无龋组为0,2组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ECC组儿童口腔的不同部位,双歧杆菌检出率分别为唾液27.5%、光滑面菌斑27.5%、白垩斑菌斑20.0%、龋坏组织22.5%,不同检测部位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齿双歧杆菌在S-ECC组儿童口腔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分别为唾液10.0%、光滑面菌斑7.5%、白垩斑菌斑7.5%、龋坏组织10.0%,不同检测部位间检出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TPY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是一种适合分离口腔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双歧杆菌可能与S-ECC的发生相关,但其检出情况与儿童牙面的部位关系不大.

  • 乳牙菌斑固相钙、磷、氟质量分数与患龋状况及摄糖频率的关系

    作者:王俭;郑树国;王晓灵

    目的 分析乳牙菌斑固相成分中钙、磷、氟质量分数与患龋状况及摄糖频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3名北京城区3-5岁儿童根据患龋情况分为重症婴幼儿龋(S-ECC)组47人;无龋(CF)组46人.分别收集集合菌斑,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和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受试者乳牙菌斑固相成分中钙、磷、氟质量分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对两组受试者每日摄糖频率进行调查,分析菌斑固相成分中钙、磷、氟质量分数与摄糖频率的关系,并在S-ECC组分析菌斑固相中钙、磷、氟质量分数与dmft、dmfs的关系.结果 S-ECC组菌斑固相成分中钙、磷、氟质量分数均值低于CF组,但是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S-ECC组患儿每日摄糖频率高于CF组;乳牙菌斑固相成分中钙、磷、氟质量分数与摄糖频率及dmft、dmfs值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 CF组儿童与S-ECC组患儿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其菌斑固相成分中拥有更大的钙、磷、氟储库.

  • 重症婴幼儿龋对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邱荣敏;蒋睿;李仁龙;唐健佳;蒋杰;刘滔;欧明航

    目的:探讨重症婴幼儿龋(S-ECC)对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S-ECC及无龋儿童各95名,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并采用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量表(Early Childhood Oral Health Impact Scale, ECOHIS)调查儿童的OHRQoL.比较S-ECC及无龋儿童的ECOHIS得分情况,分析ECOHIS得分与患龋状况的相关性.结果:S-ECC儿童的ECOHIS总分以及在各领域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无龋儿童(P<0.05).ECOHIS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与儿童的龋齿数和患龋牙面数呈正相关.S-ECC对儿童OHRQoL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口腔症状、口腔功能及家长内疚感3个领域.结论:S-ECC儿童的OHRQoL低下,应引起广泛关注,并对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146名0~2岁儿童重症婴幼儿龋患龋状况分析

    作者:苗江霞;林晓华;邹晓璇;王文红

    目的 调查0~2岁儿童重症婴幼儿龋分布状况,为婴幼儿龋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46名0~2岁患重症婴幼儿龋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龋均、龋面均、龋齿好发牙位及牙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龋均(4.66 +3.11),龋面均(8.01 +6.75).龋齿牙位分布左右对称,首发牙位是上颌中切牙、其次是上颌侧切牙.上颌乳中切牙好发牙面依次为近中面、唇面、舌面、远中面,侧切牙患龋的顺序依次为唇面、舌面、近中、远中.结论 上颌乳中切牙及侧切牙是0~2岁儿童患龋高发牙位,是低龄婴幼儿龋防治的重点部位.

  • 0~2岁儿童重症婴幼儿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苗江霞;王文红;邹晓璇;林晓华

    目的 探讨0~2岁儿童重症婴幼儿龋(S-ECC)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6对病例组母子及146对对照组母子进行口腔检查、龋齿活动性检测(Cariostat test)及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与0~2岁儿童S-ECC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孩子Cariostat值、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孩子的第一颗乳牙萌出时间、不良的喂养习惯、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孩子开始刷牙的时间及家长为孩子刷牙等因素是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孩子Cariostat值越高、婴幼儿喂养方式不当、孩子的牙齿萌出越早是0~2岁儿童重症婴幼儿龋重要危险因素;而早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越早为孩子开始正确的口腔卫生护理是预防0~2岁儿童重症婴幼儿龋发生的重要保护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