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分析

魏文斌;何守志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囊袋后嵌入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

    作者:赵阳;朱思泉

    目的 评价人工晶状体(IOL)囊上植入、光学部囊袋后嵌入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5例(17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4mm,将IOL光学部嵌于后囊后,襻位于囊袋上,使囊袋闭锁.主要指标裸眼视力、眼压、IOL位置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17眼按设计的手术方式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5眼IOL位置从囊袋后向前移位至囊袋前,这其中有4眼发生视轴区混浊,余13眼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轴区混浊.术后6个月的主要并发症为IOL表面沉着物:1级3眼(18%),2级7眼(41%).虹膜前粘连1眼(6%),后粘连4眼(24%).瞳孔变形5眼(29%).结论 应用囊上植入、光学部囊袋后嵌入IOL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 兔葡萄膜黑色素瘤模型建立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金琼;魏文斌;杨文利;李彬;高飞;李辽青;杨承勋

    目的 建立兔眼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特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新西兰大白兔20只(20眼).方法 将培养的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悬液种植到C57BL/6黑鼠大腿内侧皮下,7~12天孵育成直径10 mm团块后制成肿瘤碎片,种植到新西兰大白兔右眼脉络膜上腔,自种植之日起予环孢霉素A 20 mg/kg肌肉注射以抑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每周行间接检眼镜、眼底照相、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并记录兔眼底肿瘤大小、形状、眼部其他组织的改变以及肿瘤内部血液供应情况.观察6周后眼球摘除,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肿瘤大基底径、高度、细胞类型、肿瘤内血管分布情况以及眼部其他组织肿瘤浸润情况.结果 除1只(5%)兔因呕吐物窒息死亡外,余19只兔19眼(95%)肿瘤存活并迅速生长.其中1眼(5%)自种植4周开始肿瘤自行萎缩,第6周12眼(60%)肿瘤充满玻璃体腔.2周、3周、4周B超测量肿瘤平均大基底径分别为3.1 mm、6.1 mm、12.2 mm,平均高度分别为2.2 mm、2.7 mm、8.5 mm.HE染色示肿瘤以梭形细胞为主,排列规则紧密,部分坏死,血管充盈.18眼(90%)均可见眼部其他组织受肿瘤细胞浸润,3眼(15%)肿瘤突破巩膜向球外蔓延.结论 B16F10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株兔眼脉络膜上腔种植后肿瘤迅速生长,模型建造成功率高.(眼科,2010,19:130-134)

  • 非穿透小梁手术后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兰;梁远波;王华;张青蔚;赵莉莉;王宁利

    目的观察和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NPTS)后YAG激光房角穿孔术(LGP)的降眼压效果及并发症.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NPTS术后行LGP的23例(27眼)青光眼患者.方法对NPTS术后早期高眼压的23例(27眼)青光眼患者行LGP,观察术眼LGP术前、术后早期和术后远期的眼压,及术后并发症.主要指标眼压,并发症.结果NPTS术后平均(11.4±15.6)周行LGP,LGP后平均随访(15.87±14.68)周.LGP术前平均眼压为(19.7±5.09)mmHg,术后早期平均眼压为(10.8±3.7)mmHg(P=0.011).平均降眼压幅度为8.9mmHg(45.2%).其中随访时间在4个月以上者16眼,术前平均眼压(19.2±3.9)mmHg,术后早期平均眼压(11.9±3.6)mmHg,术后中远期平均眼压(15.7±2.9)mmHg(P=0.000).术后远期眼压较术前下降3.5mmHg(17.8%).并发症有虹膜嵌顿、术后低眼压、虹膜周边前粘连等.结论LGP是NPTS术的有效补充,它提高了NPTS术的远期手术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性代偿头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静;韩惠芳;孙卫锋

    目的 探讨治疗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型代偿头位的手术矫正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3-2008年在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以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混合型代偿头位的患者11例.方法 采用后退双眼慢相侧的一对配偶肌(内直肌后退6mm,外直肌后退8mm),同时加强快相侧的一对配偶肌(外直肌缩短9mm,内直肌缩短7mm)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6~20个月.主要指标双眼正前方注视视力,水平面转、下颌上抬或内收、头倾的程度.结果术后后一次随访时双眼正前方注视佳矫正视力提高均≥2行.术后混合型代偿头位完全消失或≤100者9/11例,其中1例头位过矫.代偿头位扭转角≤15°者1例,仍残留25°水平面转头位者1例.结论 通过单纯的减弱和加强水平肌肉的后退缩短手术进行中间带移位即可明显改善水平面转为主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混合性代偿头位,并能提高正前方双眼视力.2009,18:275-278)

  • 腹腔巨噬细胞核因子转位在小鼠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婧;胡小凤;赵丽;许卓再;陈巍;李上;许颖知;卢弘

    目的 观察野生型C3H/HeN小鼠和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缺陷型C3H/HeJ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脂多糖(LPS)刺激下激活状态的差异,从体外途径探讨TLR4传导信号在前葡萄膜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成年C3H/HeN和C3H/HeJ小鼠.方法 常规提取两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按处理因素不同随机分六组:C3H/HeN小鼠LPS组、正常对照组、抗TLR4附单克隆抗体加LPS组、抗TLR4单克隆抗体组;C3H/HeJ小鼠LPS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在不司处理后1h、3h、6h、12h、24h五个时间点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主要指标TLR4传导途径中关键分子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кB(NF-кB)免疫荧光强度及表达位置差异.结果 所有组TLR4均表达于细胞膜,MyD88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C3H/HeN小鼠LPS组和C3H/HeJ小鼠LPS组TLR4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TLR4荧光强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3H/HeN小鼠腹腔巨噬细胞LPS组随LPS刺激时间的延长,各观察时间点MyD88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各时间点MyD88荧光强度无明显变化.C3H/HeN小鼠正常对照组、抗TLR4单克隆抗体组,C3H/HeJ小鼠正常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各时间点NF-кB均表达于胞质,C3H/HeN小鼠腹腔巨噬细胞LPS刺激1h后NF-кB表达于胞核,3h依旧表达于胞核,此后无法检测到NF-кB的表达.C3H/HeN小鼠抗TLR4单克隆抗体加LPS组、C3H/HeJ小鼠LPS组巨噬细胞经LPS刺激1h后NF-кB转移至胞膜,直至24h一直表达于胞膜.结论 腹腔巨噬细胞TLR4传导途径中核因子的转位可能与前葡萄膜炎的发病有关,特异性阻断该途径或许为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放线菌性角膜炎5例临床分析

    作者:殷晓棠;罗时运;李然;邓世靖;王智群;金秀英;孙旭光

    目的 分析总结放线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5例(5眼)放线菌性角膜炎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明确诊断的5例放线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主要指标临床特征、菌种鉴定、药敏分析.结果 5例放线菌性角膜炎患者均为男性、农民,其中4例发病前有"迷眼"-角膜擦伤史,为该病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角膜浅、中基质层溃疡,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奴卡菌性角膜炎4例,另1例为链霉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及氟喹诺酮类为主要敏感抗生素,抗生素敏感性差异较大.治疗主要采用敏感抗生素频繁点眼,联合局部清创、5%碘酊烧灼,2例溃疡较深者予病灶切除联合羊膜覆盖术.结论 放线菌性角膜炎多有"角膜擦伤"史,角膜刮片细胞学及细菌学检查可辅助明确诊断.对中重度患者强调药物、清创及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 应用Fresnel压贴三棱镜治疗儿童眼性斜颈

    作者:曹文红;于刚;吴倩;刘雯

    目的 探讨压贴三棱镜治疗儿童眼性斜颈的临床应用特点和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眼性斜颈患儿64例.方法 患儿配戴Fresnel压贴三棱镜,观察配镜后的代偿头位及斜视度改变情况,比较戴镜前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随访6~12个月.主要指标代偿头位改善率,双眼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结果 配镜后代偿头位改善率90.6%(58例).所有能配合检查者55例(100.0%)戴镜后有双眼同时知觉、52例(94.5%)有融合功能、50例(90.9%)有立体视,与戴镜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 采用压贴三棱镜矫正某些儿童眼性斜颈效果满意,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儿童双眼视觉功能.

  • 结膜松弛症泪液中羊齿状结晶的观察

    作者:项敏泓;张兴儒;蔡瑞霞;李青松;饶娅敏

    目的 评估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中羊齿状结晶的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结膜松弛症患者及与正常对照者各30例(60眼).方法 对受试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及泪液羊齿状试验(TFT)检查.泪液羊齿状结晶分四级,Ⅰ、Ⅱ级为正常,Ⅲ、Ⅳ级为异常.主要指标 泪液羊齿状结晶级别.结果 结膜松弛症患者组泪液中羊齿状结晶明显减少(Ⅲ、Ⅳ级占61.7%),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膜松弛症病程的加重,羊齿状结晶减少明显(P<0.05).结论 泪液中黏蛋白异常可能是导致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眼科,2008,17:37-39)

  • 空蝶鞍综合征眼部特征分析

    作者:王洪涛;李树宁;王宁利;杨本涛

    目的 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临床表现及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经MRI检查诊断为空蝶鞍综合征的32例患者.方法 对这些患者的检查治疗资料及眼部表现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眼底、视野、房角.结果 32例患者中因明显视力下降就诊者20例(62.5%).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45眼,其中低于0.1者5眼,0.1~0.3者14眼,0.4~0.7者26眼.眼压在21~29 mm Hg者13眼(20.3%).眼底检查13眼(20.3%)有视盘水肿,19眼(29.7%)有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48眼(75.0%),其中9眼有类似青光眼的视野缺损,10例患者为双颞侧偏盲.房角开放者28例56眼(87.5%),房角窄或可疑关闭者4例8眼(12.5%).3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合并闭角型青光眼,1例合并开角型青光眼,2例合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3例患者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佳矫正视力好转.结论 空蝶鞍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可有视力下降、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对于不能由眼科疾病解释而怀疑本病者,应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协助治疗.

  • 飞秒激光LASIK手术负压吸引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党光福;雷玉琳;郑秀云;孟小丽;张建华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中负压吸引对近视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设计 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接受飞秒激光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43例(279眼).方法 采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仪对中低度近视组(≥-6.00 D)和高度近视组(<-6.00 D)患者飞秒激光LASIK手术前、手术后1周~1年进行检查,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 mm半径内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以及以视盘为中心直径为3.4 mm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并以地形图分4个区域显示.主要指标 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结果 术前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中低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47.2±18.3)μm;视盘鼻侧、颞侧、上方、下方的RNFL厚度分别是(62.4±15.7)μm、(94.3±20.2)μm、(136.4±17.6)μm、(131.3±21.7)μ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49.3±18.7)μm;视盘鼻侧、颞侧、上方、下方的RNFL厚度分别是(59.3 ±19.0)μm、(90.7± 17.2)μm、(129.2±25.1)μm、(123.3±21.8)μ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飞秒激光LASIK术中吸力环负压吸引未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造成明显影响.

眼科

北大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