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人血清白蛋白注射用凝胶的处方工艺研究

孟慧;许勇

摘要: 目的:制备人血清白蛋白(HSA)可注射用凝胶,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苯甲酸苄酯(BB)为共溶剂制备载HSA可注射用凝胶;以PLGA的用量及共溶剂的组成为考察因素,体外释放为评价指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描述体外释放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各指标的三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较好.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预测性良好.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二氯乙酸钠对氧糖剥夺损伤的BV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赵辉;章越凡;李铁军

    目的 研究二氯乙酸钠(dichloroacetate,DCA)对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模型中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BV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OGD组、DCA治疗组,通过OGD 4 h建立损伤模型.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ROS和NO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DCA可显著降低OGD诱导的BV2细胞凋亡,并且减少OGD后细胞中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CA可显著影响OGD损伤介导的BV2细胞JNK、I-κB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DCA对OGD损伤的BV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凋亡、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 基于UPLC-Q-TOF/MS平台的结晶肾损伤小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王学雷;晁玉凡;高松燕;董昕;温晓飞

    目的 通过研究草酸钙结石小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探究草酸钙结晶导致肾损伤的内在机制.方法 以乙醛酸盐诱导的小鼠草酸钙结晶模型为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测定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采用SIMCA-P进行多元统计分析,Metabo 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钙盐沉积且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异常升高,肾脏出现损伤;从尿液中筛选出尿酸、牛磺酸、苯丙氨酸等21个差异代谢物.结论 通过代谢物通路分析,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牛磺酸代谢、嘌呤代谢和VB6代谢,为进行结石疾病机制研究以及早期标志物的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及其代谢物的浓度

    作者:王志君;杨云云;张文静;王学彬;宋洪杰;王卓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稳定的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方法,用于伏立康唑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UV)检测法,以罂粟碱为内标,乙腈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色谱柱为ACE5C18-AR(150 mm×4.6 mm),流动相为0.025 mol/L磷酸二氢钠(含三乙胺400μl/L,用0.25 mol/L的氢氧化钠调至pH=7.0)-乙腈(67:33),流速为l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5、276 nm(双波长检测),进样量为20μl.结果伏立康唑氮氧化物、伏立康唑和罂粟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4.5、11.3、13.7 min;血浆中伏立康唑、伏立康唑氮氧化物线性范围均为0.5~20.0μg/ml(r=0.9995),定量下限均为0.5μg/ml,批内、批间RSD均<11%,定量下限、低、中、高梯度浓度提取回收率在90.3%~109.9%之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伏立康唑的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对其主要代谢物的测定.

  •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致抑郁对大鼠肝脏转运多肽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萃萃;肖志军;陆赛花;徐峰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致抑郁对大鼠肝脏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Oatps)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连续8周给予CUMS,对照组正常饲养.分别于造模前后称量体重、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并测定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以验证抑郁模型的建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肝脏Oatp1a1、Oatp1a4和Oatp1b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糖水偏好百分比下降,垂直运动得分和水平运动得分减少,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升高,肝脏Oatp1a1、Oatp1a4和Oatp1b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CUMS致抑郁下调大鼠肝脏Oatps mRNA和蛋白表达.

  • 珊瑚共附生黄柄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王洪亮;姜文丽;李冉;许聪聪;张文

    目的 研究东沙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sp.)来源的黄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ipes)中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 cells,BMMs)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异性染色,对化合物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从该株真菌中分离得到4个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trichalasins H,aspergillucha-lasin,aspochalasin I和aspochalasin D.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4可不同程度抑制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结论对化合物3和4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活性的报告是本文首次报道,对新型抗骨质疏松活性物质研究具有科学价值.

  • 多效防护霜的处方优化

    作者:韩凌;樊莉;张翮;吕磊;邹豪;鲁莹

    目的 研制一款具有防水、防晒、防水母蜇伤的多效防护霜,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使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较高的防晒指数(SPF值),同时具有适宜的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测定SPF值、关键波长和防水性能对处方中的成膜剂吡咯烷酮/十六烯共聚物(Antaron V-216)的质量分数进行优化.然后以黏度、离心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为考察指标,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多效防护霜中的两种乳化剂和氯化钙水溶液的质量分数进行优化.结果当成膜剂Antaron V-216质量分数为3%时,霜剂的SPF值提升较为显著.当乳化剂月桂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8/18二甲基硅氧烷(DC5200)质量分数为0.76%,乳化剂鲸蜡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10/1二甲基硅氧烷(EM180)质量分数为2.32%,氯化钙水溶液质量分数为44.86%时,霜剂具有适宜的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结论 经过优化的处方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和 SPF 值,黏度适宜,稳定性较好.

  • 合生元益生菌治疗自发性高血压相关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张莉敏;陈宇峰;战莹;武晓丹;周玉虹

    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相关技术,从表观水平探索合生元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达到降压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7只,另取7只Wistar Kyoto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模型组和合生元制剂治疗组的大鼠模型回肠段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合生元制剂治疗自发性高血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结果 通过对代谢组学的分析,确定了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27种代谢物.在这些代谢物中,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和磷脂酰胆碱(PC)可以显著被重新调节.结论 合生元制剂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调节LysoPE和PC相关信号通路,进而改善自发性高血压状态;代谢组学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理解自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及合生元制剂的降压机制.

  • 基于D-SERS法表征两性霉素B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范加腾;陆峰;许激扬

    目的 建立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D-SERS)快速表征两性霉素B(AMB)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D-SERS法,选用敏感的白色念珠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AMB相互作用,在不同的作用时间下,通过考察拉曼位移在656 cm-1和729 cm-1处的峰强比和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AMB对白色念珠菌拉曼光谱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峰强比与AMB浓度呈负相关,可用于描述AMB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低于其小抑菌浓度.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实现了AMB对白色念珠菌的快速表征,同时为表征更多药物-病原体相互作用提供了更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

  • 正极性驻极体5-氟尿嘧啶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CF-β表达的影响

    作者:安晓强;苑旺;梁媛媛;郭鑫;梁合鹃;江键;崔黎丽

    目的 研究+5 kV驻极体、5-氟尿嘧啶(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通过电晕充电系统制备的正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充电面与制备的5-FU贴剂背衬层结合制成表面电位为+5 kV的驻极体5-FU贴剂,再将+5 kV驻极体、5-FU贴剂和+5 kV驻极体5-FU贴剂分别作用于兔耳创面,通过测算瘢痕增生指数,观察研究瘢痕增生状况,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上述驻极体、5-FU贴剂和驻极体5-FU贴剂对兔耳瘢痕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兔耳创面自然愈合4周后形成增生性瘢痕组织.②正极性驻极体不会导致创面过度修复.③5-FU贴剂和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通过减少瘢痕组织内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β的表达量,抑制增生性瘢痕的生长.④正极性驻极体5-FU贴剂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优于5-FU贴剂.结论 正极性驻极体与5-FU联用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效果更好.

  • CYP2C19基因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合理应用

    作者:张红楠;王强;朱晓红;郎轶咏

    目的 探索CY P2C19基因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836例,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CY P2C19 IM和PM基因型患者480例,根据患者是否根据基因型改变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组(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M 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终入选468例患者,替格瑞洛组和剂量加倍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替格瑞洛组又明显高于剂量加倍组(P<0.05).MACE事件发生率方面,各组患者均是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且替格瑞洛组及剂量加倍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7),其余MACE各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各组之间无差异性(P>0.017).结论 CY P2C19基因指导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根据患者基因特点进行个体化合理用药.

药学实践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