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透刺法与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对比观察

邓宁

摘要: 目的:探寻治疗颈性眩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临床随机分为针刺组64例,药物组50例.针刺组采用透刺法为主,脑空透风池、玉枕透天柱、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悬颅.药物组采用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西比灵.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18%,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8.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为主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脊髓在电针"内关-间使"改善缺血心脏功能活动中的作用观察

    作者:刘俊岭;陈淑萍;高永辉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间使"对缺血心脏功能作用的相对特异性和切断脊髓对电针效应的影响.方法:第一批33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关-间使"组和"外关-支沟"组. 第二批完整动物和脊髓动物各18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第三批Wistar大鼠共1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电针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大鼠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于颈部C2~C3之间横断脊髓造成脊髓动物.测量颈-胸导联ECG-ST、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平均动脉压(MAP).结果:①急性缺血后,ECG-ST显著抬高,LVP、dp/dtmax和MAP立即降低;电针"内关-间使"能显著促进ST段、LVP、dp/dtmax及MAP的恢复,与对照组及"外关-支沟"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在完整动物和脊髓动物上,电针"内关-间使"都可显著促进缺血性ECG-ST、LVP、dp/dtmax的恢复(P<0.05),并能明显促进脊髓动物MAP的恢复(P<0.05);③切断大鼠脊神经根后,电针的作用消失. 结论:在完整和脊髓动物上,电针"内关-间使"可显著促进缺血性心脏功能活动的恢复,和电针完整动物"外关-支沟"的作用相比,具有相对特异性;脊髓是实现电针上述作用的关键部位.

  • 电针"内关"穴抑制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钟辉;李国彰

    目的:研究下丘脑弓状核区及其中阿片肽受体是否参与电针"内关"穴抑制刺激兔下丘脑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HVA)作用.方法:(1)损毁弓状核区对电针"内关"穴抑制室性期前收缩(HVE)的影响.健康家兔4只,乌拉坦麻醉,人工呼吸,注射三碘季胺酚制动.恢复2 h后,恒流电刺激下丘脑中线区(50 Hz,波宽0.5 ms,刺激电流强度为0.4~0.8 mA,刺激时间为5~10 s,每5 min 1次),出现数目较稳定的HVE后,行"内关"电针3 min,共4次.电损毁弓状核区,20 min后,再观察电针"内关"穴的效果.(2)弓状核微量注射吗啡对HVE的影响.家兔12只,吗啡和生理盐水组各6只.当引起稳定的HVE后,向弓状核区注射吗啡(2μg/μl),再观察HVE的改变.(3)弓状核区微量注射纳络酮对电针"内关"穴抑制HVE效应的影响.家兔12只,纳络酮和生理盐水组各6只,在同一只动物上依序进行:①弓状核区微量注射纳络酮前电针"内关"穴抑制HVE效应观察;②弓状核区微量注射纳络酮或生理盐水对HVE的影响;③弓状核区微量注射纳络酮(2 μg/μl)对电针"内关"穴抑制HVE效应的影响.结果:电针兔"内关"穴可以显著抑制HVE;损毁弓状核区后,电针"内关"穴抑制HVE的效应消失;在弓状核区微量注射吗啡能抑制HVE的发生;而在弓状核区微量注射纳络酮后,电针"内关"穴抑制HVE的效应出现反转.结论:电针"内关"穴抑制HVE的效应与弓状核内阿片受体有关.

  •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

    作者:高巍;黄裕新;陈洪;张洪新;孙大勇;王庆莉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脑肠肽含量的影响及其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免疫抑制组、"足三里"组、"足三里"+免疫抑制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垂体和外周血P物质放免活性(ir-SP)和血管活性肠肽放免活性(ir-VIP)含量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应用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同时,脑垂体和外周血中ir-sP、ir-VIP的含量也明显升高.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其机理可能与相应脑肠肽的合成和释放增多有关,并通过这些免疫递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发挥作用.

  • 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室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滨;何竟;高炳庆

    目的:了解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营养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采用同龄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50只,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均在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针刺组于术后当天完全醒后开始接受电针治疗,每天1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天、5天、7天、10天、14天分别处死10只动物,针刺组与对照组各5只.抽取再生室内液体,两组对照.结果:在伤后3~7天,针刺组和对照比较再生室内NGF浓度差别无显著性(P>0.05),接受电针治疗10天和14天,针刺组再生室内NGF浓度比对照组高(P<0.01),伤后第7天,针刺组和对照组再生室内NGF浓度均达到峰值,但对照组在伤后2周开始降低,针刺组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微环境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浓度有提高其水平和维持平稳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理的一方面.

  • 艾灸对老年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杜艳军;孙国杰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神经元凋亡的数量,探讨线粒体、细胞凋亡在衰老中的作用以及艾灸的延缓衰老作用. 方法:依月龄将Wistar大鼠分为青年组、老年组、老年艾灸组,艾灸"百会""肾俞"穴40 d后,用碘化丙啶(PI)和罗丹明123 (Rhodamine-123)荧光染料染色30 min,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PI和Rhodamine-123的荧光强度,分析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结果:老年组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神经元凋亡阳性百分比均较青年组、艾灸组显著增高(P<0.01),青年组与艾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艾灸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抑制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减少神经元凋亡.

  • 督脉腧穴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L-2影响的实验观察

    作者:李辉;李晓泓;翟景慧

    目的:观察督脉腧穴电针对大鼠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电针"大椎"、"命门"对关节炎症局部,下丘脑、脾脏、肾上腺、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电针组大鼠的局部炎症肿胀明显好转,且IL-2在下丘脑、脾脏、血清中的含量或活性均有改变,其中在下丘脑表现为降低,在脾脏、血清中表现为升高(P<0.01).结论:电针"大椎"或"命门"能在神经、免疫、内分泌各不同水平影响IL-2的含量,以发挥其抗炎免疫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说明针刺督脉腧穴可以通过IL-2等共同介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免疫调节.

  • 苍白球在电针及兴奋尾壳核对脚内核自发放电影响中的作用

    作者:吴国冀;陈正秋;石宏

    目的:观察苍白球在电针及兴奋尾壳核对脚内核自发放电影响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Wistar大鼠上进行,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毁损苍白球(GP)前后,电针"阳陵泉"和"环跳"穴(强度2 mA,频率为2 Hz与100 Hz交替的疏密波,持续5 min)及兴奋尾壳核(微量注射0.5 mol/L谷氨酸3μL)对脚内核(EP)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对EP神经元自发放电似有兴奋作用,而兴奋尾壳核对其影响不大.毁损GP后电针对EP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兴奋作用略有增加,兴奋尾壳核对EP神经元的自发放电产生抑制作用.结论:在正常状态下电针对EP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兴奋作用部分受到GP的抑制,兴奋尾壳核通过GP对EP产生兴奋作用.

  • 荧光双重标记Cx43在大鼠"足三里"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翠红;黄光英;张明敏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大鼠"足三里"穴的表达及其与穴位、经络的可能关系. 方法: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非针刺组、针刺组,每组10只.应用荧光双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成年大鼠皮肤肌肉组织的Cx43进行定位、定量分析. 结果:皮肤肌肉组织中Cx43主要在表皮上皮细胞、皮下筋膜的肥大细胞中表达;非针刺组中穴位处 Cx43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经非穴处,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穴位针刺后Cx43表达显著增加,与非针刺组中穴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电针可使"足三里"穴区皮肤及肌肉组织中的Cx43表达明显增加,缝隙连接蛋白及缝隙连接可能在经络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 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家兔关节液中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黄剑;卓廉士;王永渝;冯雯琪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手法治疗组(C组)、电针治疗组(D组).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制成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C组给予推拿按摩加功能训练;D组取左后肢"阳陵泉""血海""足三里"和"梁丘"穴电针治疗,电压6 V,疏密波型,频率1.6~2 Hz,输出强度1~2 mA,每天1次,每次留针25 rain,连续治疗21 d.分别于造模成功后和治疗结束后采集4组动物的关节液,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和手法治疗组均可以显著降低关节液中MDA和NO的含量,提高SOD的活力,(PO.05).结论:电针和手法治疗可明显降低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MDA和NO的含量,提高SOD活力,这可能是此两种疗法改善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关元"穴的中枢神经束路示踪研究及电针的影响

    作者:张凤;冯异;周瑞;张玉秋;陈伯英

    目的:应用伪狂犬病毒(PRV)作为神经示踪剂研究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关元"穴针刺信号从穴位传递到神经中枢的通路,并观察电针对其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正常加电针组(NC+EA)、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加电针组(OVX+EA).OVX和0VX+EA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周与NC和NC+EA组同时在"关元"穴注射10μl滴度为108 plaque-forming units(PFU)/ml的PRV.NC+EA和OVX+EA组在注射病毒后30 rain在"关元"穴给予电针处理(2 Hz,2~3 mA),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3 d.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RV免疫阳性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数量.结果:1)4组大鼠的脊髓、脑干、下丘脑以及大脑皮层均可观察到PRV免疫阳性细胞,其主要分布为:脊髓腰、胸、颈段的腹侧和背侧角,脑干孤束核、巨细胞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下橄榄核等,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腹内侧核、斜角带核、视前大细胞亚核等,以及皮层的纹状区等.2)在OVX组,与神经内分泌密切相关的核团中PRV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如:隔内侧核、室旁核、弓状核、斜角带核(P<0.05);部分核团甚至无阳性表达,如:下丘脑视前大细胞亚核、腹内侧核(P<0.01).OVX+EA组在相同核团内的阳性细胞数量与OVX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NC和NC+E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去卵巢后,机体功能发生异常,正常状态下的神经通路受到影响;针刺"关元"可促进原有神经结构的恢复.

针刺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