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食品卫生监督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 食品卫生与人们的生活及健康密切相关,食品的卫生质量与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食品卫生监督是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评价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是卫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寻求比较理想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常常被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评价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统计指标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因素也是复杂的,要想把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并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寻找一种科学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淄博市所辖8个区县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162例医疗纠纷赔偿事件回顾分析与启示
目的 分析医疗纠纷赔偿原因,提出应对医院医疗纠纷赔偿事件的对策.方法 结合根本原因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162例已赔偿事件的基本情况及纠纷原因.结果 医疗过失纠纷108例,其中手术不当为主要原因,占34.3%;非医疗过失纠纷54例,其中沟通不到位为主要原因,占57.4%.沟通不到位在两类纠纷类型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解决途径以医疗调解委员会调解为主,占71.6%.结论 医务人员应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患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关注患方治疗预期,合理控制其期望值;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预警体系,加强事前监控和干预;应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增强医院抗风险能力.
-
DRGs在临床亚专科同行静力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以“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为例,探索运用DRGs管理工具,评价项目医院的同行竞争力.方法 以病案首页数据为基础,用北京版疾病诊断相关组(BJ-DRGs)作为风险调整工具,从能力、效率和安全3个维度对“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同行间比较.结果 2015年该院“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4个DRGs组CMI值3.39,略高于市属医院(CMI值3.38).该院时间消耗指数为0.92,费用消耗指数为0.98,但单日例均费用高出市属医院10.45%.该院4个DRGs组总死亡率为0.09%,远低于市属医院的1.91%,但该院GB15死亡率较高.结论 DRGs可以客观评价临床亚专科同行间竞争力,但需要重视病历书写质量和病案首页数据上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与市属医院相比,该院“消化系统大手术”亚专科技术难度水平较高,治疗同等难度疾病时间短、费用少、安全性好,但单日例均费用较高.
-
DRGs在汉中市综合医院医疗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DRGs在汉中市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采集汉中市10家综合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运用C-DRG分组器进行分组,对其产能、效率和安全三个方面进行医疗质量评价.结果 在医疗服务能力的产出上,H1高,H10差;在医疗效率上,H8好,H3差;在医疗安全评价上,H6差,H1好.综合评价H1优,H2次之,H6差.结论 DRGs在评价医疗质量方面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以为医疗服务监管、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
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确保急诊患者安全
目的 探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在急诊患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8月485例采用常规转运交接方法的患者列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4月502例采用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的患者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间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与交接时间差异.结果 实验组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交接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实施优化分级转运联合ISBAR交接模式,能有效降低急诊患者转运及交接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缩短交接时间,更好地确保急诊患者安全.
-
基于DRGs的病案首页质量分析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3家医院2016年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缺陷.方法 3家医院共抽查病历300份,对病案首页数据错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要诊断、其他诊断填写正确率分别为74%、71%,主要手术操作、其他手术操作填写正确率分别为87%、58%,主要诊断、其他诊断编码正确率分别为94%、89%;主要手术操作、其他手术操作编码正确率分别为85%、53%.结论 通过分析病案首页数据错误,持续改进病案首页质量.
-
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的探析
自2015年起,国家及各省(市、区)卫生计生委陆续宣布取消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行政准入审批,这表明医疗技术监管进入新业态.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医疗技术监管新要求,从医疗机构角度,提出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的对策:做好事前评估准入,完善监管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实施动态及追踪管理,加强日常督导检查,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及处置机制,加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增进医患沟通等.
-
静脉血栓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中山模式
目的 探索静脉血栓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新模式,提高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方法 梳理分析临床VTE相关事件,与国内兄弟医院进行交流,并借鉴国外知名医学中心VTE的管理经验.结果 建立以“化繁为简、求同存异、信息支撑”为核心思想的VTE院内防治管理体系的中山模式.结论 中山模式是切合实际的VTE院内防治管理方法,提高了VTE患者的早期诊断率和早期干预率,有效降低了VTE风险.
-
医院等级评审的作用与可持续发展
医院等级评审是推动医院持续质量改进的有力手段.我国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级评审标准陆续出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是各地开展医院等级评审的主要依据,它采用PDCA理念促进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评审评价工作也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及服务质量改进.我国医院的发展与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外部评审评价的作用及有限性,提高政策实施效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
美国DRGs发展演变、支付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是国际上对住院患者的主流医保支付方式,该支付方式起源于美国,现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展和应用.从DRGs理论设计及演变、支付特征及实践应用等维度深入分析美国DRGs发展历程,总结美国DRGs设计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美国DRGs发展对我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改革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
某院床位带组医生岗位核定研究
目的 探讨核定岗位数与考核床位数、床均工作量以及病例组合指数3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寻床位带组医生岗位核定的科学方法.方法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 科学预测了各科室床位带组医生岗位数.结论 床位带组医生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合理配置科室岗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医生积极性.但岗位核定也应随科室床位数、床均工作量及病例组合指数的变动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