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중국역묘화면역
-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17/R
- 国内刊号: 李黎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依赖解旋酶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
目的 建立依赖解旋酶恒温扩增[Helicase-dependent Isothermal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Amplification,HDA]技术快速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方法 在麻疹病毒的血凝素基因上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逆转录-依赖耐热解旋酶恒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thermophilic HDA,RT-tHDA)技术进行恒温扩增,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采用RT-tHDA技术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对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71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低检测限可达5.012×10-10摩尔/升(mol/L),敏感度与普通RT-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无明显差别.结论 麻疹病毒RT-tHDA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特异、敏感以及对仪器要求低的特点,为麻疹病毒的核酸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吉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人肠道病毒71型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Type 71,HEV71) 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方法 原始粪便标本来自吉林省2006~2007年<15岁儿童AFP病例,采用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用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组合血清和HEV71特异性血清进行血清型鉴定,鉴定结果为HEV71的毒株,利用VP1编码区特异性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全长VP1编码区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序列结果利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软件建立基因进化树并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176例AFP病人中共分离到4株HEV71,血清型由HEV71特异性血清中和试验确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4株HEV71的VP1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6.6%~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与2009~2010年吉林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分离到的HEV71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6.2%~98.8%,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3%;与2008年分离于安徽省阜阳HFMD患者中的C4a进化分支代表株EU703813-Fuyang-08/2-C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5%~98.8%,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3%;与1998年广东省深圳HFMD患者中分离到的C4b进化分支代表株AF302996-SHZH98(Shenzhen,深圳)-C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1%~~93.1%,氨基酸同源性为96.2% ~97.3%.构建的基因进化树显示,4株病毒均位于C4a进化分支.结论 吉林省2006年和2007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通过与近年来吉林省HFMD患者中分离到的HEV71毒株以及基因数据库(GenBank)中的HEV71相比较,未见AFP病例中分离到的HEV71与HFMD病例中分离到的HEV71在VP1编码区核苷酸水平上有明显差别.
-
吉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和健康人群中柯萨奇病毒A组4型的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吉林省2006年和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4,CVA4)的基因特征,探索特定血清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与AFP病例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75例AFP病例和60例边境地区健康人群中采集原始粪便标本,使用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和人喉癌(Human Laryngeal Carcinoma,Hep-2)上皮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用EV组合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鉴定血清型,未能定型的标本用EV VP4-VP2蛋白编码区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扩增,扩增阳性标本通过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血清型.从中挑选CVA4扩增全长VP1编码区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软件建立基因进化树,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使用RD细胞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5株CVA4,从健康人群粪便标本中分离到4株CVA4.这9株病毒用EV组合血清均无法定型,经过VP4-VP2测序的方法鉴定为CVA4.9株病毒VP1编码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3%~100%和98%~100%,与CVA4原型株CVA4/High Point(海波因特)/USA(美国)/195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3%~85.6%和97.7%~98.6%.其中4株来自AFP病例的病毒具有高度的基因同源性(99.6%~100%),这4株病毒与来自健康人群的病毒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3%~88.9%和98.0%~98.6%.在基因进化树上显示,这4株来自AFP病例的CVA4构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结论 基因进化分析表明,4株来自AFP病例的毒株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与来自健康人群的毒株的基因特征显著不同.
-
健康儿童连续三批次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接种的免疫持久性研究
目的 评价连续三批次国产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Inactivated;HepA-I)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采用开放式设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试验疫苗使用连续三批次国产HepA-I,选取进口HepA-I做对照,其中国产HepA-I的剂量为每支250单位(Unit,U)/0.5毫升(ml),进口HepA-I的剂量为每支720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位[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Unit,Elu]/0.5ml.受试者为入选前期连续三批临床试验并完成全程免疫的2~8岁健康儿童,在完成0、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后的1年、2年和3年,采血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A Virus,Anti-HAV).结果 受试者共计344人,在完成全程免疫后的第3年,四个试验组Anti-HA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245),国产HepA-I三个批次组受试者Anti-HAV的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295.6毫国际单位(mIU)/ml~440.0 mIU/ml,进口HepA-I受试者的GMC为234.3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838,P=0.005).结论 国产HepA-I在全程免疫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良好.
-
计算机辅助移动电话调查方法在儿童预防接种率抽样调查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以县为单位应用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CATI)和非入户儿童接种率调查评价方法.方法 在调查县应用CATI移动电话抽样技术,随机确定1岁、2岁各100名儿童作为目标儿童,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ren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获得目标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评价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并与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接种率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ATI调查共拨打移动电话号码8040个,获得1岁、2岁目标儿童样本215人,其中206名目标儿童通过嘉鱼县CIIMS或在预防接种单位获得了预防接种信息.PPS法共入户调查420名儿童,其中1岁和2岁各210人.两种方法的调查接种率经卡方检验,1岁儿童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第3剂、“四种疫苗”[卡介苗、OPV、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iphtherid,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率、“五种疫苗”(以上的四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2岁儿童DTP第4剂、MCV第2剂、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1剂和第2剂的接种率,以及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疫苗接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TI移动电话抽样和非入户接种率调查方法简单、实用,可试用于以县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率调查.
-
中国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转状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11年通过MSS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数据库,评价MSS的主要运转指标.结果 全国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34642例,其中9943例为麻疹,排除麻疹24692例,另有7例疑似麻疹分类待定.全国2011年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4/10万,有14个省(占45.2%)>2/10万,42.0%的县(区、市、旗)>1/10万.34642例疑似麻疹病例中,93.30%在报告后48h内进行个案调查(28个省>80%);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90.37%(28个省>80%).全国2011年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33362份,其中93.85%麻疹免疫球蛋白M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采血日期≤7d(28个省>80%).2011年共报告62起麻疹爆发疫情,其中98.38%为经实验室确诊,47起(75.81%)采集了病原学标本.结论 中国MSS的特异性和及时性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但各省MSS运转质量不均衡,需进一步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监测敏感性,以适应消除麻疹需要.
-
安徽省1997~2010年麻疹发病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对安徽省1997~2010年麻疹发病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发病人群分布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徽省1997~2010年麻疹发病仍属于小年龄人群发病模式,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15岁儿童仍是麻疹高发年龄段.2005年以来,<1岁发病构成比上升明显.结论 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及时接种率,保持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力,是阻断麻疹传播的根本措施.
-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甲流)疫苗上市后大规模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对接种甲流疫苗人群和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sInfV)人群开展主动监测与常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 在18853名接种甲流疫苗人群中发生一般反应353例,发生率为18723.81/100万剂;异常反应16例,发生率为848.67/100万剂;偶合症2例.在17012名接种sInfV人群中,发生一般反应181例,发生率为10639.55/100万剂,异常反应1例,发生率为58.78/100万剂.接种甲流疫苗的一般反应(x2=39.85,P<0.001)与异常反应(x2=11.78,P<0.001)报告发生率均高于sInf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的甲流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在小鼠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 比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制备的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 (Split Virion),Inactivated; sInfV-Sp],与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制备的sInfV-Sp在小鼠中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 用sInfV-Sp于腹腔内接种ICR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美国癌症研究所选育的Swiss小鼠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每天称取体重,免疫后21d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计算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GMT增长倍数.结果 免疫后小鼠体重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5,P=0.985);接种sInfV-Sp的HI抗体阳转率(x2=0.00~0.640,P=0.313~1.00)、保护率(x2=0.082~0.351,P=0.5540~0.774)及H1N1型、H3N2型和B型HI抗体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MT增长>4倍.结论 两种sInfV-Sp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2株C4b亚型进化分支人肠道病毒71型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两株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Type 71,HEV71)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2001年AFP病例中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培养物,进行HEV71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对鉴定为HEV71的病毒分离物,随机选取其中2株进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在25份NPEV分离物中,有5份鉴定为HEV71核苷酸阳性,选取GX(Guangxi,广西)01-64和GX01-71株进行进一步分析.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基因C型4b亚型(Subgenotype C4b)进化分支参考株的相似性高,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2%,在遗传进化树中与C4b亚型病毒株同属一个分支.与1997~2008年国内HEV71流行株的氨基酸序列比对中发现,GX01-64和GX01-71株的第22位氨基酸、多肽SP(Synthetic Peptide,合成多肽)31~33以及CD4+T(Thymus,胸腺)细胞表位上的氨基酸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早有HEV71感染的病例可以追溯到2001年,GX01-64、GX01-71株与国内1998~2003年所分离的C4b进化分支HEV71的亲缘关系很近,提示可能存在共同的祖先,并且它们的某些可能与抗原以及细胞表位有关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点突变.
-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保护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甲流)疫苗上市后大规模应用的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7个省的10个县作为调查地区,通过整群抽样选择部分学校的师生,按照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分组,对疫苗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接种甲流疫苗组和未接种组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罹患率分别为0.51%和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P<0.001),保护率为60.47%,效果指数为2.5;接种甲流疫苗组的ILI罹患率为0.45%,与未接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980,P<0.001),保护率、效果指数分别为65.11%、2.9;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组的ILI罹患率为0.62%,与未接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22,P<0.001),保护率为51.94%,效果指数2.1;未接种甲流疫苗组甲流病例罹患率(0.07%),高于接种组罹患率(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67,P=0.067),接种甲流疫苗的甲流病例保护率为57.14%,效果指数为2.3.结论 甲流疫苗对包括甲流在内的ILI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
西北五省(自治区)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西北五省(自治区,下同)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甲肝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进行甲肝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西北五省的甲肝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10/10万、13.88/10万、13.13/10万、4.10/10万、1.97/10万.近54%的病例为<15岁儿童,病例主要为农民和学生.2011年报告甲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在农村.结论 西北五省2011年甲肝报告发病率高,加强甲肝监测,及时发现、调查、处理甲肝聚集性病例,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爆发.
-
730例流行性感冒样病例经济负担研究
目的 了解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的疾病负担,为制定中国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Inf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县级InfV上市后监测点开展ILI的主动监测,并进行病例治疗费用等疾病负担的调查.结果 ILI的人均经济负担为199.02元,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例的人均经济负担为91.29元,非甲流病例人均经济负担为206.60元,ILI平均误工1d,家人陪护平均误工1d.结论 流感疾病负担较重,应进行中国接种InfV的成本效益估计,为制定Inf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
-
中国2005~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5~2011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风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国风疹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开始逐年上升,2008年达到近7年来的高峰(9.11/10万),2009、2010年逐年下降,2011年较2010年又有小幅上升;风疹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4~6月为发病高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年龄组构成以<20岁发病多,约占全部病例数的82%;5~14岁儿童发病率高;风疹爆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 全国2005~2011年风疹报告发病呈波动反复,2011年又有上升趋势,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应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预防控制风疹的策略,预防风疹爆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
吉林省2009年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特征
目的 研究吉林省2009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蛋白基因特征.方法 从吉林省2009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中选取4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蛋白全基因片段,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利用Mega4.0和Bioedit软件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同源性以及糖基化位点变异分析.结果 吉林省2009年4株麻疹病毒分离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并在基因树H1a基因亚型分支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小分支.2009年4株麻疹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9.7%~99.8%;而且,无论与H1a基因亚型代表株China(中国)93-4相比,还是与疫苗株S(Shanghai,上海)191相比,2009年麻疹病毒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均延续了历年的逐年递减趋势.吉林省2009年4株麻疹病毒分离株的H蛋白均保留了4个糖基化位点,第5个糖基化位点在氨基酸第240位由丝氨酸(Serine,S)突变成天冬酰胺(Asparagine,N),导致一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L(亮氨酸Leucine,L) S238-240的缺失.结论 吉林省2009年的麻疹病毒分离株H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变异,与历年相比呈增加趋势.吉林省2009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第240位糖基化位点的丢失,与中国目前监测到的情况一致.
-
国产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后6~7年血清学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儿童国产BRD 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V)再次免疫(再免)后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探讨风疹免疫策略.方法 2008年在山东省蓬莱、海阳县,追踪观察6~18月龄初次免疫(初免)国产BRD Ⅱ株RV免疫成功、且在7岁时再免1剂的未患过风疹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风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抗体.结果 232名6~18月龄RV初免成功儿童,7岁时再免6~7年后,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平均为97.4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44.27国际单位/毫升(IU/ml),不同初免月龄、不同初免抗体水平间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免2年后抗体转阴儿童,再免6~7年后抗体均阳性.结论 儿童7岁时再免国产RV后6~7年,风疹抗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对预防学龄儿童风疹爆发、保护育龄期妇女有重要作用.
-
云南省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加强脊髓灰质炎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人群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情况,监测脊灰病毒(Poliovirus,PV)流行情况,为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 在与缅甸接壤的边境6个设区的市(州)中,随机选择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每个市(州)选择3个县,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对适龄儿童开展OPV接种率调查,采集健康儿童粪便标本和外环境水样标本,开展PV监测.结果 3个县适龄儿童OPV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95%,在健康人群和外环境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 云南省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目前仍维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加强脊灰监测和OPV免疫.
-
安徽省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活动效果评估
目的 对安徽省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的流行病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徽省2009年MV SIA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徽省于2009年10月,对全省8月龄~14岁儿童开展MV SIA.SIA后的2010年,安徽省麻疹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降至2004年以来的低水平,分别为439例和0.72/10万;削平了麻疹发病高峰;2010年≤14岁各年龄别麻疹发病率均比2009年大幅度下降.结论 适时开展高质量的MV SIA,能有效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MV SIA作为常规免疫的补充,是消除麻疹的重要策略之一.
-
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疫苗使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
目的 了解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的知识、态度、行为,为我国调整消灭脊灰后时代维持无脊灰状态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333个设区的市(地区、州、盟,下同)300个县(区、市、旗,下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84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在5个省进行了专题小组访谈.结果 接受调查的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和灭活脊灰病毒疫苗的认知正确率为58%,对两种疫苗序贯免疫程序认知正确率为59%,对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认知正确率为82%.结论 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对两种疫苗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加强对脊灰疫苗的使用指导与管理,避免影响脊灰疫苗接种率.
-
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引起血管性水肿1例报告
患儿,男,2009年10月23日出生.2011年10月24日9:00左右,来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接种前经体检健康状况良好,无接种禁忌证,并请家长在知情同意书签名后,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duated Live Vaccine,JEV-L)(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009065-1,有效期至2012年4月23日),在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注射剂量0.5ml.预防接种人员资质、器材及接种过程均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接种后留观30min,未发现异常.嘱家长当日不要洗澡.
-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肺炎球菌疫苗的立场文件
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向其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性建议,已针对重点疫苗提出一系列立场文件,主要内容为大规模预防接种活动中的疫苗使用问题.其中总结了关于疾病和疫苗的背景资料,并提出WHO现阶段对该疫苗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指导性意见.这些文件均通过外部专家和WHO官员的评审,并得到WHO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on Immunization,SAGE)的认可.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关键词: -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甲型肝炎疫苗的立场文件
世界卫生组织(WHO)有责任为成员国提供关于卫生政策事务的指南.据此,WHO发布了一系列不断更新的有关疫苗及具有国际公共卫生影响的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立场文件.这些立场文件主要关注大范围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总结了疾病和疫苗的主要背景信息,后形成当前全球使用的疫苗立场文件.此立场文件已由外部专家及WHO人员审核,并经WHO免疫策略专家咨询组(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on Immunization,SAGE)审核.立场文件主要供国家公共卫生官员、免疫规划管理人员及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组成员使用,国际基金机构、疫苗咨询小组、疫苗生产厂商、医务人员、科学媒体及大众可能同样感兴趣.
关键词: -
风险沟通与疫苗相关事件
疫苗相关事件所导致的公众对疫苗安全的不信任,其危害程度远大于事件本身.当事件发生时,公众能够理性而客观的解读事件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基础.该文在分析国内外风险沟通研究进展和经验的基础上,将风险沟通理论引入到疫苗相关事件的风险管理中.从预防性沟通、应急性沟通和善后处理三个方面探讨预防接种中的风险沟通策略.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