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新发感染性疾病之我见
摘要: 就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手足口病现象,分析了现代医学治疗小儿新发感染性疾病的困难及不足,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提出了中医治疗小儿新发感染性疾病的立足点、优势,指出了中医治疗小儿新发感染性疾病应注意的问题.
-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32例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32例病例治疗失败的具体原因,为临床制定巨细胞病毒肝炎优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32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治疗方法 、诊断依据、检验手段、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失败的具体原因.结果 32例患儿中因治疗不规范导致治疗失败者18例(56.3%);检测方法 不力导致确诊不及时、监测不力、延误诊疗者24例(75.0%);母亲孕期活动感染未采取规范治疗而导致患儿生后致畸者8例(37.5%);出生后因母亲活动期感染影响患儿治疗效果者18例(56.3%);因早期无症状感染未接受治疗,而失去佳治疗时机,终导致治疗失败者19例(59.4%);因治疗周期长,患儿依从性差而导致治疗失败的18例(56.3%).从治疗方法 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失败病例8例(25.0%);而采取传统方法 治疗失败病例21例(65.6%).结论 更昔洛韦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因治疗周期长、药物本身有一定副反应,应根据临床分期、生化指标、HCMV DNA载量动态监测值等细化治疗方案.
-
泻白散加味治疗小儿肺热型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验方泻白散加味治疗小儿便秘(肺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中药汤剂泻白散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中成药麻子仁丸口服治疗,两组均配合基础治疗,疗程2周.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证和次症量化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及次症量化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泻白散加味治疗小儿肺热型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血清乳酸脱氢酶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难治性 MPP 患儿1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对抗生素治疗有效的 MPP 患儿4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于入院时都予以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 反应蛋白、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至少7 d 仍无效,考虑难治性 MPP 者复查上述实验室检查,并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甲强龙2 mg/(kg·d),连用3 d。治疗后第3天、出院时分别复查血常规、C 反应蛋白、血生化指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在住院第7天,应用糖皮质激素前观察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酸脱氢酶与白细胞、C 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无明显相关关系,只与白细胞介素6有正相关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确定乳酸脱氢酶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佳临界点为390 IU/L 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及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8.57%、100%和0.81。通过有效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MPP 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至少7 d,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仍恶化,乳酸脱氢酶>390 IU/L,可作为尽早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乳酸脱氢酶 糖皮质激素 儿童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热性惊厥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止痉、控制感染(利巴韦林、抗生素)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注射,疗程5~7d。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9/40),高于对照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发热时间,有利于惊厥的控制。
关键词: 惊厥/药物疗法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应用 发热 儿童 -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其中物理治疗组32例,药物治疗组40例,药物治疗十电复律组12例,药物治疗十射频消融组16例.物理治疗组采用刺激迷走神经复律.药物治疗组采用普罗帕酮、胺碘酮、地高辛治疗.药物治疗十电复律组在药物治疗后,进行电复律治疗.药物治疗十射频消融组在药物治疗后采用射频消融治疗.观察4组患儿复律时间与成功率以及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物理治疗组复律时间>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十电复律组>药物治疗十射频消融组,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治疗组复律成功率<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十电复律组<药物治疗十射频消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转复率<地高辛<胺碘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征明显且治疗方案多样,临床可优先考虑采取药物十射频消融的治疗策略,其次为药物十电复律,单纯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目的 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例早发型败血症和31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呼吸暂停、腹胀、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温异常、进奶减少、黄疸、皮肤脓疱、气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比例显著大于早发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少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高25.00%(7/28),晚发型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38.71%(12/31).结论 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呼吸暂停、腹胀、心率增快症状比早发型败血症更多见,C反应蛋白是早期判断晚发型败血症的重要指标,两型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有所差异,临床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
推拿联合穴位热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穴位热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热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颈部肿块直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63.4%(2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肿块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手法配合穴位热敷能够缩小肿块、改善局部肌肉挛缩状态,恢复颈部活动功能,利于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哮喘儿童普适性及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哮喘儿童普适性及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1至1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42例为哮喘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儿童45例。两组患儿进行普适性及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结果哮喘组普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中,哮喘组的同伴交往、学校生活、抑郁体验、焦虑体验和躯体体验等因子分及总满意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中,哮喘组的哮喘症状、活动受限、对刺激原反应、心理状态、关注自身健康等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哮喘患儿普适性及特异性生活质量现况均不理想。
-
鼻塞式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
目的 针对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分别进行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比呼吸支持治疗参数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各4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患儿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72 h内需气管插管进行更换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CPAP组早产呼吸窘迫患儿72 h内需气管插管进行更换有创通气的使用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率分别为40.0%(16/40)、62.5%(25/40),均高于NIPPV组17.5%(7/40)、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及应用辅助呼吸机的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与NCPAP比较在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但能减少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小儿夜啼脾虚中寒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单用梅花针治疗,两组均以6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两组息儿出现夜啼症状的时间及夜啼平均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脾虚中寒型小儿夜啼疗效好,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 夜啼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应用 梅花针/治疗应用 脾虚中寒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