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道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作者:田广智;隋军谊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方法经食道心房调搏,程序刺激心房(S1-S2法),S1S2比例为8:1,采用反扫,每次缩短10ms,观察S2R间期的变化.结果对30例病人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其中21例常规心电图检查为显性预激,17例食道调搏过程中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可被程序刺激终止.4例未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测得旁路不应期为280ms.9例常规心电图非显性预激者2例刺激过程中为显性预激,旁路不应期分别为310ms和330ms.其余7例中5例检到房室结内双径路,其不应期平均为100ms.

  • 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33例分析

    作者:吕守英;闫明军;汪庆宪

    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各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断用于临床.普罗帕酮是近十几年来常用的其中一种,该药的优点为:对室上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效.自89年以来,我所口服普罗帕酮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3例.分析结果如下:

  • 普罗帕酮致房室传导阻滞10例分析

    作者:张勇;唐华杰;张华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心律平)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1],但其严重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现将我们遇到的该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10例报道如下.

  •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的对比观察

    作者:丁耀耿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及维拉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情况,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及维拉帕米组,观察其效果.结果普罗帕酮组有效率为80.0%,维拉帕米组有效率为90.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2.5±0.8h和1.1±0.2h,复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罗帕酮可作为终止PSVT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阳永安

    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600~1600 mg口服治疗,针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其作用及副作用.结果口服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为96%,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为97%,总有效率为96%.结论口服应用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 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邱原刚;张芙荣;陈君柱;朱建华;陶谦民;郑良荣;许毅;赵莉莉

    目的了解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25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拟行首次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随机进入术前详细谈话组及一般谈话组,手术前后分别用中国版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结果 (1)术前焦虑和恐惧等因子分高于常模,术后各因子分恢复甚至低于常模水平;(2)手术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均分均较术前减低;(3)女性患者术前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均高于男性;(4)详细谈话组手术前各因子得分与一般谈话组相比无差异.结论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前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症状,女性患者术前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应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及并发症的情况不会引起患者过度的心理负担.

  • 应用因子分析探讨室上性过早搏动频率与中医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王超;王振涛;赵海滨;燕莎莎;侯季秋;李康;王昀

    目的 应用因子分析探讨室上性过早搏动频率与中医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室上性过早搏动>100次/24h的527例患者,筛选出发生频率排名前十位的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过早搏动频率>5000次/24h组提取的公因子为活动耐量下降、津液代谢异常、心胸感觉异常、睡眠异常;501~5000次/24h组为活动耐量下降、睡眠异常、津液代谢异常、心胸感觉异常;101~500次/24h组为活动耐量下降、津液代谢异常、心胸感觉异常、情绪异常;三组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6.0%、64.7%和62.2%.结论 室上性过早搏动的关键症状因子为活动耐量下降,根据室上性过早搏动的频率不同,其相应的症状因子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包含津液代谢异常、心胸感觉异常、睡眠异常、情绪异常这几类主导因子.

  • 心房纤颤案

    作者:杨振杰;吴富东;王锐

    患者,男,73岁.初诊日期:2010年4月2日.主诉:心慌1天.病史: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7年,每因劳累及情绪激动而发作心前区疼痛,休患或口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后渐出现心慌、气短,于某医院行H0lter检查,提示偶发室性及室上性期前收缩,偶发房颤伴差传,ST-T改变.

  • 253例小儿室上性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诊治分析

    作者:章毅英;厉月光;龚方戚;朱卫华;夏呈森;解春红;黄先玫

    室上性快速异位心律失常是小儿心脏病中常见急症之一.为提高小儿室上性快速异位心律失常的诊治水平,作者总结我院近10年来因多种室上性快速异位心律失常住院治疗的253例患儿,对其不同类型的年龄分布、基础疾病及治疗进行讨论.

  •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功过速32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宏蕴;石宏;李红

    目的 总结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 经左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电生理标测电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质,然后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大头消融导管,标测到有效消融靶点进行放电消融.结果 32例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6例,左侧旁路14例,消融成功14例,右侧旁路12例,消融成功11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6例,消融成功6例,复发2例,再次消融成功,总成功率97%.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 动态心电图记录伪差性室上性心律失常1例分析

    作者:刘芳;蒋勇;向芝青;田君华;王福军

    本文对动态心电图记录伪差性室上性心律失常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0岁.因心悸2 d来我院检查.动态心电图 (图1,MI、MV1同步记录,A、B为非连续记录)图1A示第1、2个P-QRS-T波规则出现,为窦性搏动,第3个搏动提前出现,MV1呈现快速匀齐的"P'"波,P'-P'间期0.24 s,频率250次/min,R-R间期规则,频率68次/min,且P'波与之无固定关系,而MI则呈快速匀齐的"室上性QRS"波群,前后无相关P波,频率与MV1P'波频率完全一致.其间似乎可见窦性P波(箭头所示)与之形成完全性房室脱节.

  • 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童经食管与心内电生理参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晓东;王健怡;黄敏

    [目的]通过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儿童经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和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获得的电生理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对TEAP电生理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合理的评价,为广泛开展小儿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研究了我院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27例SVT儿童的TEAP和IEPS的检查结果,男12例,女15例,年龄6~15岁[平均(10.1±2.5)岁],临床均有反复多次的SVT发作史.分别通过TEAP和IEPS方法,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c);以心房分级递增法S1S1测房室结的文氏型阻滞点和2∶1阻滞点;用S1S1程控早搏刺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房室前传有效不应期(AVERP).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折.[结果]27例SVT患儿中7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这(AVNRT),20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其中左侧旁道(LAP)6例,右侧旁道(RAP)14例;均通过射频消融(RFCA)术进行成功根治.TEAP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6.3%.通过TEAP和IEPS分别获得电生理参数,SNRT分别为(912.2±180.3)ms和(930.2±174.9)ms,CSNRT分别为(304.0±79.7)ms和(287.1±63.1)ms,SACTc分别为(84.3±21.8)ms和(94.6 ±23.2)ms,文氏点分别为(182.0±28.1)ms和(187.0 ±24.9)ms,2∶1阻滞点分别为(211.0 ±24.7)ms和(220.0±19.3)ms,AERP分别为(228.0±29.4)ms和(223.5±21.7)ms,AVERP分别为(298.5±71.8)ms和(277.7 ±57.5)ms.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P电生理参数是可靠的,值得在基层儿科临床单位进行广泛应用.

  • 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JET 12例报告

    作者:孙国成;蔡振杰;易定华;汪钢;刘维永;刘建平

    房室结区异位心动过速(Junctional ectopic techycardia,JET)是发生在婴幼儿心脏病术后、致死率较高的特发性室上性心率紊乱,表现为术后突发持续性心动过速,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无效,严重威胁婴幼儿先心病患者术后安全.1992年9月至1998年9月,我科连续治疗婴幼儿先心病术后JET 12例无死亡,就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自然发作的影响

    作者:陈明龙;单其俊;邹建刚;陈椿;杨兵;朱莉;李文奇;曹克将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自然发作的影响,探讨房颤发生的可能电生理机制.方法 3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4±12(24~69)岁,病程9±5(1~19)年.31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5例为典型心房扑动(AFL);17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包括显性预激综合征7例;9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术前1年内房颤平均发作6±5(2~18)次.对于典型AFL者,线性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致双向传导阻滞;AVRT者行旁道消融术;AVNRT者行慢径改良术.平均随访39±19(12~72)月.结果 31例患者中,23例消融术后房颤不再发生,占研究组的74.19%.5例AFL者术后3例不再有AFL及房颤发生,2例术后房颤发生的频度与术前无变化(其中1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有频繁房性早搏并有房早触发房颤现象).2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20例无房颤发作; 6例术后仍有阵发性房颤,但2例发作频度较术前明显减少,3例无变化(其中1例为高血压合并左心房轻度扩大者),1例动态检查示有频繁房性早搏及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结论 AFL可能与房颤具有共同的发生基质,也可以是房颤的触发因素,成功消融后可以阻止房颤的发生.AVNRT、AVRT是房颤的触发因素,成功消融后可以消除房颤的发生.但若除上述心动过速以外有其他的触发因素和房颤基质存在,即使成功消融心动过速后房颤仍能发生.

  • 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

    作者:刘书旺;李红梅;李晓梅;李洪稳;尚爱英;周继新;靳荣芬

    目的研究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6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4~68岁.电生理检查包括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左侧游离壁5例,右侧三尖瓣环11点处1例.具有旁道1∶1室房传导功能5例,传导窗口80~100 ms,有偶发旁道逆传现象4例,诱发心动过速5例.在右室起搏下标测靶点,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隐匿性房室旁道发生3位相或4位相阻滞时表现为频率依赖性室房传导.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现象,以免漏诊.

  • 心动过速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陈荔红;张树龙;杨延宗

    目的分析QRS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情况.方法对6例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患者,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存在房室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先进行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消融成功后再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包括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心动过速诱发),如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终止手术.若提示存在房室结多径路,则进行慢路径改良术.结果食管电生理检查提示:4例患者存在房室旁路伴房室结双径路;2例患者存在房室结三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显示:3例患者为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后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同时存在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改良慢路径;2例患者为房室结三径路,经慢径路改良后房室结传导曲线连续,未诱发心动过速.6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率较低,且均与房室结传导不连续有关.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除了与房室结纵向传导的不连续有关外,还与其不应期密切相关.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相比对揭示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序贯试验法观察间羟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作者:胡天勇

    目的 观察间羟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质反应开放型单向序贯设计,入选门诊心电图证实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间羟胺10mg(生理盐水20ml稀释之)缓慢静脉注射,根据血压调整速度,患者心律转复窦性或血压升高至180/100mmHg以上仍未复律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试验.结果 该试验共入选患者6例,5例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无效,转复成功率8313%,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间羟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

  • 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异的变化

    作者:李春坚;张馥敏;马文珠;陈明龙;邹建刚;单其俊;李文奇;廖铭扬;曹克将;黄峻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心率变异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133例室上速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证实后将其分为左侧旁道组78例,右侧旁道组13例,房室结双径路组42例,并于术前、术后3天内分别采样5分心电图,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结果.为探讨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因素又对93例患者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等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术后3天内采样5分心电图与术前相比平均心率,快、慢心率均升高,窦性RR间期标准差及低频、高频、总频谱功率下降,低频、高频功率比较术前无显著变化.②心率变异变化与消融总能量、放电次数、单次放电大能量、放电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能同时损伤了支配心脏的交感、迷走神经,且以迷走神经为主,导致其对窦房结的神经调节减弱,这种损伤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永存左上腔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王云龙;梁卓;王芸;韩智红;汪烨;赵华;任学军;郭继鸿

    目的 回顾性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永存左上腔患者的解剖和电生理特征,明确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883例,其中12例(1.4%)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收集临床资料,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电生理特征和治疗特点.结果 12例合并永存左上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3~47岁,平均(35.1±11.8)岁,女性9例.其中9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均为慢快型,其他3例为A型预激综合征.9例AVNRT中仅2例在常规慢径区域消融成功,其他7例均在冠状窦前缘距窦口1 cm内消融始能成功,这7例成功消融靶点局部电位小A,大V(A波高频,复杂,AV比例>1∶3).3例A型预激综合征均经穿间隔途径消融成功.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永存左上腔多数为AVNRT,大部分成功靶点位于冠状窦前缘距窦口1 cm内.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永存左上腔消融与未合并永存左上腔相似.

  •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33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运星

    目的总结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采用RFCA治疗SVT 333例.结果总成功率为97.3%,其中旁道参与的SVT 216例,离断207条,成功率95.8%;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117例,阻断慢径117例.成功率100%;2例出现并发症.随访半年,9例SVT复发(2.7%),再次接受RFCA后获成功.结论射频消融为治疗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407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