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筋结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筋结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筋结点组30例,传统穴位组30例.筋结点组以膝关节周围“筋结点”取穴后进行电针治疗,隔日1次;传统穴位组组选用常规穴位电针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通过VAS,WOMAC的变化进行疗效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筋结点组与传统穴位组相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电针“筋结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个可靠的方法.
-
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病人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均已恢复工作,平均恢复工作时间6个月.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70 mL.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入椎管,无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全部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术后6个月出现螺钉断裂1例,取出后痊愈,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疼痛9例.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本身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
理筋手法联合五味双柏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报道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五味双柏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理筋手法和五味双柏膏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76例,观察踝关节早期肿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疗7d后,本组治愈34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结论:理筋手法联合五味双柏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能够缓解肿痛,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
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掌侧巴尔通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掌侧巴尔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掌侧Barton骨折患者51例,其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9.27±12.46)岁;左侧29例,右侧22例.采用掌侧改良Henry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1~6 d,平均(3.45±1.51)d.术后1~2周服用本院协定处方骨一方,术后3~4周服用续骨活血汤,术后4~5周服用本院协定处方骨九方.术后予石膏托固定2周,4周后采用本院制剂洗一方浸洗,连续使用4周,并指导腕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随访观察骨折脱位复位、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掌倾角及尺偏角,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49±3.88)个月,未发生感染及神经、血管、肌腱损伤并发症,无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情况.术后1个月随访时,骨折骨性愈合0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骨折骨性愈合37例,占72.55%;术后6个月随访时,骨折骨性愈合51例,占100.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评分各项目评分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92.16%.结论: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掌侧Barton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后路减压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骨折14例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中间的压缩率变化情况,VAS评分改善,后凸Cobb's角改善情况.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前为62.79%±11.97%,术后1周降为37.00%±19.41%,术后1年为37.79%±20.32%,椎体中间压缩率术前为55.74%±12.99%,术后1周降为37.00%±19.41%,术后1年为37.79%±20.32%.VAS评分术前(7.71±0.91)分同术后1周(2.71±0.73)分及术后1年(1.43±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24.29°±2.30°,术后1周为11.21°±2.75°,术后1年为10.71°±2.73°;术后检查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4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没有其它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既能改善病人疼痛情况,解除神经压迫,又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安全性好,疗效满意.
-
“一牵二折三尺偏”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65例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一牵二折三尺偏”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入选标准65例65岁以上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分型骨折类型选取A型组(35例)和C型组(30例),均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一牵二折三尺偏”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其一次复位成功率、VAS疼痛评分、术后患手肿胀情况、术后随访临床疗效根据Dienst等功能评估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分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5例患者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手法整复过程及外固定能够快速减轻疼痛,并维持良好的复位、获得良好的影像学评价,术后随访临床疗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A型组优良率94.29%,C型组优良率80.00%,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位前、复位后10d的疼痛及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组一次复位成功率,复位后1d、复住后3d的VAS疼痛评分及患手肿胀情况,复位后3个月X线片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值优于C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牵二折三尺偏”无痛正骨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轻微力量牵引,复位瞬间完成,对A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确切的疗效,但A型疗效更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无痛 “一牵二折三尺偏”手法复位 老年 -
肩胸绷带固定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8例
目的:探讨肩胸绷带固定法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Neer 2部分骨折37例(其中伴肩关节脱位12例),3部分骨折9例,4部分骨折2例.结果:48例患者均未发现有神经血管卡压损害的表现,除2例患者出现骨不连行二期手术以外,其余均在12周内获得骨性愈合.固定前VAS评分平均6.5分(3~8分),固定后VAS评分平均3.4分(2~6分),患者疼痛明显改善.Constant评分平均为(78.85±9.03)分,ASES平均(78.0±9.40)分.结论:肩胸绷带固定法操作灵活,骨折固定牢固,无神经血管卡压,对于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本科2014年至2016年分别采用经伤椎固定及跨伤椎固定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病例,经伤椎固定采用6枚螺钉分别固定伤椎及其上下椎体,跨伤椎固定采用4枚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比较手术后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椎体高度、后凸角度.结果:两种固定方法都能得到较好的复位效果,1年后采用经伤椎置钉固定的病例,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角度小于跨伤椎固定组.结论: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固定技术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技术.
-
37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37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7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完善相关各项检查,排除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均行扩大刮除、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均取病灶组织再次行病理检查,结果均与术前病理检查一致.术后随访时采用Bristol膝关节评分,并记录肢体局部是否存在复发、远处转移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2017年9月,随访时间为6~38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术口均I/甲愈合,伤侧膝关节局部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未见内固定物失效、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患者伤侧膝关节功恢复良好,Bristol膝关节评分为38~50分,平均(44.22±2.8)分.结论:扩大刮除联合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伴病理性骨折可获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扩大刮除 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病理性骨折 -
经皮内镜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5例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间隙感染于本院住院部行该术式的15例患者,记录患者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VAS评分,运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4.5±10.0)岁,L1S1各节段均有发病,其中13例单节段发病、2例连续双节段发病.术前均有腰痛,伴或不伴有臀部及下肢放射痛、麻木、乏力等症状.入院前7例有发热史,2例在血培养中发现细菌,4例近期行手术史.入院后2例患者在血培养中发现细菌.15例患者均顺利行病灶清除,手术用时(1.9±0.5)h,5例留置灌洗引流装置,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标本涂片或培养4例发现细菌.2例L3~4节段患者因后期疼痛症状反复于术后2周内行腰椎融合术.住院时间(21.4±10.2)d,所有患者术后疼痛、麻木、乏力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术前VAS评分(5.8±1.4)分,出院VAS评分(1.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术后随访(8.9土4.0)个月,影像学可见病灶炎症吸收、椎间骨性融合,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0例.结论:经皮内镜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具有微创的优点,能够直接清除病灶,获取足量病灶组织进行病检,缩短治疗周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关节镜辅助下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因复发性髌骨脱位而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患者28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部分联合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治疗.手术前后根据Lysholm和Kujala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为(63.25±5.46)和(62.04±6.51)分,术后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为(92.04±4.10)和(90.32±4.46)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术后髌骨无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及髌骨倾斜均阴性.结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必要时联合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可有效恢复并维持髌骨稳定性,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