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及瓣周脓肿超声表现1例
摘要: 患者男,39岁.因发热伴头痛、腹部不适2周从外院转入我院.体温高达40℃.伴畏寒、寒战.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Ⅲ/Ⅳ级杂音及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杂音,心律整,心率88次/min.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2.37×109/L,中性粒细胞77.2%.血培养为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无需氧菌生长,无厌氧菌生长,痰培养未找到细菌.胸片示心脏增大,疑心功能不全,并两肺水肿,胸腔积液.
-
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剖视诊断小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小儿心脏三维超声信息采集和剖视诊断方法对复杂型先心病进行三维剖视诊断,以造影和手术诊断为标准,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118例复杂型先心病中有108例(92.59%)获得较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并在心室构型、心室大血管连接及室间隔缺损位置等心内结构判断上获得比二维超声更丰富的空间信息,从而纠正了二维超声诊断17例(15.74%).结论三维超声剖视诊断能基本满足小儿复杂型先心病三维诊断要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实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real-time-dimension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RT3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探讨RT3D-STI各项应变指标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55例,对照组34例.应用RT3D-STI采集心尖全容积图像得出两组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左室整体轴向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分析应变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GLS、GCS、GRS及GA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LS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大,约91.6%,当GLS截断值为-12.5时,GLS的敏感性高约90.3%,Youden指数0.612;当GAS截断值为-23.0时,GAS特异性高约95.8%,Youden指数0.539.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GLS、GAS与LVEF显著相关(r分别为-0.860,-0.926).结论 应用RT3D-STI诊断冠心病的各项指标中,GLS敏感度高,GAS特异度高.RT3D-STI可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
-
肝动脉三维灰阶超声造影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肝动脉三维灰阶超声造影(3D-CEUS)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例肝移植供体或怀疑肝动脉并发症的肝移植受体行二维灰阶超声造影(2D-CEUS)和3D-CEUS检查,评价3D-CEUS图像重建成功率、图像质量和对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并与2D-CEUS相比较.结果 26例患者3D-CEUS可显示21条肝动脉,图像重建成功率80.8%,重建图像血管连续性好,可显示冠状面上的分支或属支,能帮助判定段动脉起源,能明确显示血管空间关系.5例确诊肝动脉并发症者,2D-CEUS和3D-CEUS能明确诊断并与结果 相符者均为4例,2D-CEUS将1例肝动脉迂曲误诊为动脉狭窄,3D-CEUS予以纠正.结论 肝动脉3D-CEUS可获得直观、立体、清晰的肝动脉重建图.在评价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方面,当血管走行迂曲、有复杂的解剖空间关系时,3D-CEUS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可对2D-CEUS发现的一些病变作进一步的证实或纠正.
-
慢性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静脉频谱改变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602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静脉,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将其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的肝静脉频谱波型表现为双向、单向和连续平坦(门静脉样)三种类型;按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S0~S1)、中度(S2~S3)和重度(S4),轻度和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和重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双向波型定为正常波形,单向、连续平坦波型定为异常波形;在正常与异常波形之间,各相邻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仅S1与S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纤维化(S0)为对照组,有纤维化(S1~S4)为病变组,异常波形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17.3%(97/559),特异性90.7%(39/43),诊断准确性为34.2%(136/602),假阳性4例(9.3%),假阴性462例(82.6%).s波峰值流速在单向与双向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波峰值流速在S0、S1、S2、S3分别与S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0~S3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分析,a波峰值流速以8 cm/s为界值,诊断S4的敏感性为40.6%,特异度为51.3%.结论单向频谱峰值流速不一定降低.肝静脉频谱形态及a波峰值流速对肝纤维化分期S3及以下各期无明确诊断意义,对S4期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a波峰值流速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频谱形态,诊断中应重视a波峰值流速的变化.在慢性肝病中,超声检测肝静脉频谱变化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Tei指数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46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经胸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E峰减速时间(E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肺静脉血流图收缩波和舒张波之比(S/D)、肺静脉反向血流a波峰值(a)及Tei指数.结果在各时间点间Tei指数逐渐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其余指标各时间点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Tei指数是综合检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可靠指标.OPCAB术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这种恢复从术后即刻就已开始,到6个月时还在继续.
-
超声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在IMPC术前肿瘤TNM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病理证实的16例IMPC与81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及其淋巴结转移的术前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将超声对IMPC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病灶纵横比<0.7的发生率IMPC高于IDC (P <0.05).IMPC肿块大径平均值、钙化灶、边界不清、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IDC; IMPC周围高回声晕低于IDC(P>0.05).两者在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毛刺或蟹足征、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流Ⅱ~Ⅲ级等声像图特征检出率相近(P>0.05).超声对IMPC 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总符合率为56.3%,其中对T2诊断符合率高达85.7%.超声判断IMPC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70.0%,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62.5%.结论 乳腺IMPC具有乳腺癌典型超声恶性征象的比例及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IDC,超声对乳腺IMPC诊断准确率高,对乳腺IMPC术前TNM分期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肾静脉血栓形成(RV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VT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观察肾结构、肾内血流信号的分布、肾静脉主干回声和血流充盈情况,测量段动脉或叶间动脉阻力指数.结果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9例(其中1例累及双侧),肾内小静脉血栓形成1例.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表现为肾静脉主干充满实性回声或条索状回声,管腔内完全或部分血流充盈缺损,67%表现为肾内无或稀少静脉血流;肾内小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受累区肾结构模糊,无静脉血流信号.肾内动脉舒张期反向波预测RVT的敏感性为30%(3/10),余7侧RVT患者肾内动脉RI均升高(范围0.74~0.96,平均0.8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本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临床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和进行随访观察.
-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正常女性盆底结构的重复性研究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评估正常女性盆底结构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方法两位不同经验的操作者,分别测量42例正常成年女性Valsalva后的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研究不同操作者组内和组间的重复性。比较各组测值的差异,运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 ,CV)和Bland‐Altman分析来评价各组的一致性和重复性。结果经验丰富的操作者1和经验少的操作者2测得正常女性膀胱颈移动度分别为(184.8±58.4)cm和(177.9±54.8)cm ,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2.22);Valsalva 的大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75.3±39.5)cm2和(173.1±43.2)cm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44)。不同操作者之间测量正常女性膀胱颈移动度、Valsalva后的大肛提肌裂孔面积的ICC分别为08.9和09.0,CV 分别为72.6%和30.3%。经验丰富的操作者重复性(ICC=09.9、09.4)优于经验较少者(ICC 09.2、08.1)。Bland‐Altman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不同经验操作者之间一致性较好。结论运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检测女性盆底结构在不同操作者间总体重复性和一致性较好。同一操作者的检测效能优于不同操作者;经验丰富的操作者检测效能优于经验较少者,加强对低年资医师培训可更进一步提高测量准确性。
-
应变率与应变显像对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的研究
目的 应用应变率与应变显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PSS)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应变率、应变显像对48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左心室不同节段径向、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应变(εS)和PSS的峰值应变率(SRPSS)及应变(εPSS)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冠心病组狭窄冠状动脉供血节段(狭窄节段)和对照组相应正常节段(正常节段)的各项参数.结果 冠心病组所有部位狭窄节段PSS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节段,狭窄节段与正常节段径向PSS检出率分别为 67.0% 和 14.3%(P<0.01),纵向PSS检出率分别为 66.2% 和 17.2%(P<0.01).各室壁狭窄节段的径向、纵向峰值SRS和εS均明显低于正常节段(P<0.05).各室壁狭窄节段的SRPSS/SRS均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除基底段纵向εPSS外,余各部位狭窄节段中的εPSS均显著大于正常节段(P<0.05).心尖部狭窄节段中的纵向SRPSS明显大于正常节段(P<0.05),余各部位狭窄节段的SRPSS与正常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局部心肌PS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心肌,病理性PSS具有较明显特点,易与生理性PSS区分.
-
自动功能成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梗死范围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自动功能成像(AF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其与AMI常规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以及心电图ST段抬高的相关性,探讨A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46例首发AMI患者(心肌梗死组)和30例年龄性别相关受检者(对照组)的二维超声图像,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AMI患者入院24 h的cTnT值,应用AFI技术实时获取左室收缩峰值纵向应变(LPSS)及其牛眼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LPSS明显减低(P <0.001),ST段明显抬高(P<0.001);整体LPSS与梗死节段LPSS均与LVEF呈负相关,整体LPSS与LVEF的相关性较高(r=-0.660);整体LPSS与梗死节段LPSS均与cTnT呈正相关(P<0.001),LVEF与cTnT呈负相关(P=0.002),梗死节段LPSS与cTnT的相关性较高(r=0.598);整体LPSS与梗死节段LPSS均与ST段抬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整体LPSS能准确评价AMI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梗死节段LPSS能准确评价AMI患者的梗死受累范围和程度。AFI作为简易快捷的程序性诊断工具可为临床评价AMI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