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静脉性血管瘤100例CT表现
摘要: 目的 分析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示该病的特殊CT征,作为诊断依据.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静脉性血管瘤CT片共100例,分析其所在的位置、范围、形状、边界、密度、CT值及继发性改变,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0例病变均被CT发现.内上象限47例,外上象限11例,内下象限10例,外下象限7例,眶内侧7例,正上方7例,正下方5例,球后2例,占满全眶4例;不规则形90例,分叶形6例,类圆形3例,长椭圆形1例;71例为不均质,29例为均质;其中有静脉石28例.眶骨骨变薄或凹陷者16例,眶腔扩大50例,筛窦变窄16例,眶上裂扩大2例,眶下裂扩大1例.结论 CT能够在术前对静脉性血管瘤作准确定性、定位诊断,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其他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
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治疗继发于不同病因的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16例16眼经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证实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继发于老年性黄斑变性4眼,病理性近视6眼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眼.比较PDT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散瞳前置镜眼底检查以及荧光血管造影和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资料.典型性为主型CNV14眼,轻微典型性CNV1眼,隐匿性CNV1眼.CNV位于黄斑中心凹下12眼,黄斑中心凹旁4眼.光动力学治疗方案参照TAP制定的标准.结果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5±4.28)个月.1次治疗14眼,重复治疗2次1眼,3次1眼.终患眼视力提高8眼,保持不变8眼.FFA检查示CNV渗漏停止1眼,渗漏减少10眼,渗漏无明显减少5眼,渗漏面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CNV复发3眼.仅1例在输液时发生光敏剂渗漏,但未发生光敏反应.治疗后视网膜一过性出血增加3眼.结论光动力学治疗为继发于不同病因的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CNV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部分患者治疗后短时间内复发,PDT治疗CNV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改良睑板-Müller肌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睑板-Müller肌切除术在治疗上睑下垂中的适用性及优点.方法选择26例单眼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肌力>10mm,下垂量<2mm,选用改良睑板-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以上.结果22例患者效果满意,3例上睑缘鼻侧偏低,1例欠矫.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效果良好,且方法简便.
关键词: 睑板-Müller肌 上睑下垂 下垂量 -
白内障术后斜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斜视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预后.方法: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斜视的患者除常规眼部检查外,还进行屈光、眼肌运动、复视像检查,并用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眼位和偏斜度,部分患者行眼肌牵拉试验.结果:1 5例斜视患者受累眼肌多为术眼垂直肌,1例为对侧眼上斜肌麻痹,5例合并上睑下垂,3例牵拉试验呈阳性反应.9例患者3个月内治愈,1例经手术矫正眼位而改善症状.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部分患者合并眼肌运动障碍性复视,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药物的肌毒性作用有关,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
-
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同期结膜囊成形术矫治结膜囊缩窄
目的:减少手术次数,缩短疗程.方法:对全部结膜囊缩窄的病例同期行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和结膜囊游离植皮术.结果:全部病例均皮瓣成活,眼座无外露,结膜囊成形好,义眼安放满意,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眼球摘除术后结膜囊缩窄的病例,可以同期行眼座植入和结膜囊成形术,只要掌握手术要领,就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次数,使疗程缩短.
-
IOL-MASTER测量人工晶体屈光度的精确性研究
目的 比较IOL-Master与传统方法测量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以了解其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1月~6月间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7人213眼,术前分别用IOL-Master、传统的超声生物测量仪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使用SRK-Ⅱ或SRK/T公式计算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术后3m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 用IOL-Master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长度:L>26mm组分别为21.47±0.58mm和21.60±0.64mm,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26mm各组,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OL-Master和角膜曲率计检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4.27±1.72D和43.92±1.53D,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m,两种方法的绝对屈光误差比较:L>26mm组分别为0.885±0.683D和1.459±0.724D,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26mm各组,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IOL-Master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准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便、安全而且病人易于接受的特点,但也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替代A超.
关键词: IOL-Master A超 人工晶体 -
高频电灼术联合抗生素凝胶灌注治疗泪道阻塞
目的观察高频电灼术联合抗生素凝胶灌注治疗泪道不同部位阻塞的效果.方法将338例420只眼的各种泪道阻塞分5组应用不同功率的高频电进行治疗.术后用抗生素加激素冲洗联合迪可罗眼膏灌注.随访观察3个月至2年.结果泪小点阻塞52例,治愈率96.2%、有效率98.1%;泪小管阻塞122例,治愈率90.2%、有效率96.7%.鼻泪管阻塞102例,治愈率90.2%,有效率98.0%.慢性泪囊炎68例,治愈率91.2%、有效率97.1%;两处以上复合阻塞76例,治愈率92.1%,有效率94.7%;总治愈率91.4%、总有效率96.9%.结论不同能量的高频电烧灼术联合抗生素凝胶灌注治疗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不同部位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43例分析
目的着重分析和讨论用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moder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方法行后房型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发生角膜水肿及角膜失代偿的原因.方法本组病例来源于408例435眼ECCE后房型IOL植入术所发生并发症.结果本组408例435眼中发生角膜水肿及失代偿43眼,其中角膜水肿42眼,角膜失代偿1眼.结论作者认为后房型IOL植入术所发生角膜水肿及角膜失代偿与下面因素有关:①与眼内灌注液有关,②与患者的年龄有关,③但更主要与医生的操作关系密切,手术操作时间长,机械性对角膜内皮损伤,导致角膜内皮部分功能丧失,终发生角膜水肿及失代偿,因此提高医生的手术的熟练程度是减少此并发症的关键.
-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的临床观察
本文对10例13眼开角青光眼患者行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情况,并对4例5眼分别于术后22、44、86及96天行手术区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随访时间短35天,长180天.结果:眼压:术前13眼平均眼压36.2士13.3mmHg,13眼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8.5士3.7mmHg,1个月眼压15.7士5.7mmHg,9眼术后2个月眼压16.3士5.6mmHg,7眼术后3个月眼压15.0±4.0mmHg,3眼术后4个月眼压13.0土4.4mmHg,4眼术后5个月眼压18.5土3.3mmH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UBM检查可见结膜组织疏松,减压腔存在,巩膜至脉络膜通道疏松.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单纯性非穿透小梁手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是一种对开角型青光眼很有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临床观察
对于炎症或外伤后遗留的角膜瘢痕及变性所致混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可以使患者在短期内复明的手术.角膜混浊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临床上非常多见,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手术,现将我院自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施行的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与同期施行的单纯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 PDR患者28例(32只眼),其中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8例(18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其中4只眼联合硅油充填术,14只眼行注气术,4只眼联合白内障摘除术,10只眼联合巩膜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8眼清晰可见视网膜平伏,无明显出血,纤维血管膜.24眼视力>0.02.有效率81.2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PDR具有疗效明显,安全,并发病少.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激光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