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 중화위생살충약계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2781
- 国内刊号: 32-16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蚊香增效剂的应用现状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蚊香增效剂,重点讨论了蚊香增效剂在国内的新研究进展与增效机理.
-
陕西省白纹伊蚊的区系研究
采用人帐诱法和网捕法调查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调查显示陕西省有34个市、县、区有白纹伊蚊分布.初步掌握了陕西省白纹伊蚊的地理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
气雾剂产品在虫控专业的研究与应用
气雾剂在我国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在专业虫害控制领域应用较少,剂型形式也很单一,专业工作者很少使用.传统喷雾方法劳动强度大,无法适应虫控行业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专业气雾剂产品在虫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如专业杀飞虫气雾剂套装的应用等,可以部分替代目前常用的杀虫喷雾方式,丰富了我国专业卫生杀虫药械.
-
宁波市开展PCO市场化运作第三方评估的探索
对PCO提供服务的公共场所病媒生物防治市场化运作效果开展第三方评估的探索,建立评估机构、运作体系和评价标准,为服务方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估需求,体现了评估的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规范和提升PCO服务质量,确保政府财政投入收到良好的绩效,促进PCO市场化服务健康发展.
-
用PCR-RFLP法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L1014F突变快速检测与分型
目的 建立PCR-RFLP方法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L1014F(TTA-TTT)突变进行快速检测与分型.方法 根据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DNA序列,合成PCR引物,在上游引物3'端第二个碱基引入突变位点“C”,构建酶切位点,扩增后对PCR产物酶切,在电泳结果读取分型结果并统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结果 建立的PCR-RFLP方法能够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L1014F突变进行快速检测与分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98%以上.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实现了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L1014F(TTA-TTT)突变的快速分型,可以推广使用.
-
2005-2014年西安市蟑螂侵害调查分析
目的 掌握西安市2009-2014年蟑螂的种类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及侵害状况,与2005-2008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西安地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结果 2009-2014年共捕获蟑螂9 408只,全部为德国小蠊.总平均密度为0.41只/张,侵害率为18.99%;餐饮业总密度和侵害率高分别为0.62只/张、26.60%.其次是宾馆、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医院环境低分别为0.13只/张、7.13%.2005-2008年的监测结果餐饮业总密度和侵害率高分别为23.00只/张、93.59%,依次是农贸市场、居民区和医院,宾馆环境低分别为3.40只/张、65.43%.结论 西安市蟑螂种群结构已改变,德国小蠊已取代其他大蠊,成为绝对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季,餐饮业、宾馆、居民区侵害率和密度较高,应加强蟑螂监测和防治工作.
-
河南省鼠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
目的 了解和掌握河南省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鼠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结果 河南省2008-2013年共捕鼠l 983只,鼠密度为1.23%,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总数的61.93%.对2008-2013年逐月密度分析,鼠类没有明显的季节消长现象.结论 基本掌握了河南省鼠类的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今后开展有效的鼠防治提供了参考.建议加强鼠类高峰季节前的控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
-
2005-2014年新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新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5-2014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新乡市HFRS病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新乡共报告HFRS病例127例,死亡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长垣县、封丘县、卫辉市及红旗区,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6.93%;男女性比为6.94∶1,青壮年居多,以农民为主;发病呈春季和冬季两个高峰,11月为高发病月份.结论 新乡市HFRS总体呈低发态势,发病率不高,死亡率较低,但呈区域性和局部多发,建议下一步应加强鼠中病原学及人群血清抗体水平监测.
-
上海城区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研究
目的 掌握近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成蝇季节消长规律、种群构成,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3月下旬-11月下旬采用笼诱法对上海中心城区2个公园与1个居民区进行每周1次的成蝇监测,并与2008-2012年常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3年共捕捉成蝇5科40种共计8 004只,其中双重厕蝇为上海地区新纪录;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构成比为20.50%),成蝇高峰分别出现于6、8月,分别为140.00和100.60只/(d·笼),7月出现一个明显下降;2008-2012年常规监测,优势蝇种为丝光绿蝇(构成比24.48%),优势蝇种构成与2013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份的成蝇频数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187.923,P<0.01),且仅个别年份间的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上海中心城区蝇类侵害以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等为主,不同监测环境与监测方法间存在较大差异,蝇类侵害防控依然严峻.
-
驻山东部队营区重要病媒生物及媒介生物性疾病的调查分析
目的 摸清驻山东部队营区重要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和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发生状况,评估重要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鼠、蚊、蝇和蟑螂的种群密度监测依据《消毒杀虫灭鼠技术》实施,根据调查结果开展重要媒介生物风险评估.结果 部队营区共发现鼠类3科5属9种、蚊类4亚科5属19种、蝇类4科50属122种、蟑螂3种.鼠以褐家鼠为优势种,招待所鼠密度高;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在各部队营区均有分布,不同营区优势蚊种存在差异性;不同营区和同一营区的不同场所优势蝇种存在较大差异,季节消长呈单峰型;蟑螂危害较轻,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发生媒介生物性疾病7种,列前3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疟疾和恙虫病.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在农村部队传播的风险为高等风险,恙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为中等风险,丝虫病和疟疾为较小风险.
-
CO2诱蚊器与紫外光诱蚊器效果对比
目的 现场使用CO2诱蚊器与紫外光诱蚊器采集成蚊,对比2种捕蚊器的捕蚊效果.方法 依据病媒生物密度检测国家标准(GB/T23797-2009),于2014年8-9月以平均每周2次,连续2个月,在广州市蚊虫活动密集场所同时采取CO2诱蚊器与紫外光诱蚊器诱捕蚊虫.结果 2种方法共捕获成蚊3 282只,其中CO2捕蚊器捕获成蚊1 730只,紫外光诱蚊器捕获成蚊1 552只;CO2捕蚊器捕获的成蚊平均密度13.11只/(灯·h),白纹伊蚊为10.64只/(灯·h),紫外光诱蚊器成蚊平均密度11.76只/(灯·h),白纹伊蚊为6.74只/(灯·h).结论 CO2诱蚊器对白纹伊蚊诱捕效果优于紫外光诱蚊器,可用于日昼活动蚊种如白纹伊蚊的监测;紫外光诱蚊器对库蚊属(如致倦库蚊)、按蚊属(如微小按蚊)效果较好,对白昼活动的白纹伊蚊效果一般,适用于库蚊属、按蚊属的监测或作定点长期捕蚊灭蚊使用.
-
两种采样方法捕获稻田蚊虫效果的比较
目的 了解采样器采样和人帐诱法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蚊虫的捕获效果.方法 在蚊虫高发季节,使用一类两种新型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简称“大采样器”和“小采样器”),于宜兴太华农村稻田区域连续4日19:00-次日7:00时段每小时自动采集蚊虫,以了解采样器分时段采集蚊虫的效果;同期19:00-20:00蚊虫晚高峰时段,距离采样器50 m类似生境处,同时进行人帐诱,以评价两种采样方法对蚊虫捕获效果的优劣.结果 连续4日夜间12 h大、小采样器的捕蚊总量无差异(t=-0.14,P=0.8919);大、小采样器均能有效获得夜间12h的蚊虫活动大高峰、小高峰、低谷时段分别在19:00-20:00、04:00-05:00或05:00-06:00、02:00-03:00或03:00-04:00;捕获蚊种有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等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78.69%和81.59%.连续4日19:00-20:00时段,大、小采样器的捕蚊总量无差异(t =0.09,P=0.934 9);三带喙库蚊为大、小采样器捕获的优势种,其构成比分别为88.17%和90.25%;大、小采样器对应人帐诱捕获的蚊虫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分别为62.67%和42.55%,骚扰阿蚊的构成比分别为32.67%和54.24%,大、小采样器与对应帐诱对骚扰阿蚊的捕获效果均有差异.连续4日19:00-20:00时段,采样器和对应帐诱捕获蚊虫中,去除骚扰阿蚊后,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均在90%以上,大采样器的捕蚊效果优于对应帐诱,小采样器与对应帐诱的捕蚊效果无差异.结论 这类新型机动高效吸血昆虫采样器的大、小两种采样器样机均能有效实施对稻区蚊虫的分时段自动采样及获得蚊虫的活动节律,且蚊虫活动高峰时段的采样效果不差于对应人帐诱,可作为野外库蚊、按蚊等类群采样的推荐器械.
-
郑州市医疗机构蟑螂侵害调查
目的 了解郑州市医疗机构内蟑螂侵害状况,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诱捕法捕获蟑螂,并进行计数及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556个房间,平均侵害率为44.78%,平均密度为1.34只/张.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民营医院、社区服务中心、诊所侵害率分别为67.78%、37.42%、18.28%、10.71%.医疗机构内各生境类型均有蟑螂侵害,其中食堂、病房、药房、门诊部、行政办公室蟑螂平均侵害率分别为72.58%、57.21%、44.18%、35.34%、17.64%.结论 医疗机构蟑螂侵害严重主要分布在食堂和病房,是构成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
上海市松江区蜱虫种类及分布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松江区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为蜱虫及蜱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工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逆毛捡拾法对不同生境和动物体表开展蜱类调查,并将蜱虫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野外环境仅在辰山上采集到长角血蜱30只,平均密度为0.06只/100 m;调查1 322只动物,38只动物体表(均为犬)带蜱,检出蜱虫236只,均为血红扇头蜱,动物总带蜱率为2.87%,其中有232只蜱从养犬场的犬体表检出,带蜱率高达l3.6%;居民宠物带蜱率和带蜱密度均较低;而宠物店的宠物和捕获野鼠体表均未检出蜱虫.结论 松江区不同生镜、场所及动物体表蜱虫的种类和密度分布不一.血红扇头蜱是松江区的优势种,养犬场蜱虫孳生较高,是蜱虫防治的重点场所,而野外环境和宠物带蜱较低.
-
泸州市三区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
目的 掌握并整治病媒生物孳生场所,制定分类处理措施,高效、有序强化病媒生物综合防治力度,努力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提高合格率,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方法 按照《泸州市病媒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有针对性地对病媒生物孳生地展开地毯式的摸底调查.结果 本次共摸底调查泸州市三区病媒生物孳生地10 978处,其中5 891处有蝇类孳生,阳性率为53.66%;2 716处有蚊类孳生,阳性率为24.74%;4 454处有鼠类孳生,阳性率为40.57%;2 549处有蟑螂孳生,阳性率为23.22%.城市病媒生物孳生地主要有公共环境类、垃圾类、粪便类与小型积水以及建筑工地等部分行业场所,孳生地数量多、分布广、孳生严重.结论 对城市病媒生物孳生地的改造要分门别类,突出重点,对各类孳生地进行室内室外卫生彻底大扫除,大力整治环境,消除病媒生物的孳生栖息场所.
-
十堰市城区蟑螂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
目的 掌握十堰市城区蟑螂种类和侵害状况,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激法和蟑螂密度测试板相结合的方法,对捕获的蟑螂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调查126个点,捕获各类蟑螂13 467只,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总捕获数的82.56%,新旧城区侵害率分别为80.00%和78.95%.结论 十堰市城区蟑螂侵害比较严重,应定期组织开展杀灭活动.
-
如皋口岸医学媒介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如皋口岸主要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夹夜法、笼诱法、诱蚊灯诱捕法和盒式诱捕法,对如皋口岸内的鼠形动物、蝇类、蚊类和蟑螂4类医学媒介生物进行密度监测.结果 如皋口岸的鼠形动物以黄胸鼠(32%)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28%);蚊类以三带喙库蚊(71.47%)为优势种,其次为淡色库蚊(23.95%);蝇类以丝光绿蝇(42.57%)为主,其次为大头金蝇(35.4%);蟑螂为德国小蠊(95.02%)和黑胸大蠊(4.98%).结论 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如皋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提高了如皋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和防控的能力.
-
植物提取物对德国小蠊种群数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植物提取物对德国小蠊种群数量的影响,为开发和应用植物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将植物提取物配制成药饵,饲喂德国小蠊,观察其死亡及孵化等情况.结果 在供试的18种植物样品中,有10种植物的提取物对德国小蠊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种植样品Ps-1和Ps-25的提取物饲喂德国小蠊时,卵荚死亡率分别为28.95%和76.95%,每只卵荚孵化的平均若虫数分别为15.22只和12.56只,效果为显著.结论 植物样品Ps-1和Ps-25的次生物质能有效抑制德国小蠊种群数量的增长,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
悬浮剂和杀蟑胶饵对蟑螂的灭效观察
目的 观察悬浮剂和杀蟑胶饵对部队伙房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选择沿海部队10个伙房进行现场灭蟑螂试验,其中5个伙房喷洒悬浮剂、5个伙房布放杀蟑胶饵.结果 10%顺式氯氰菊酯悬浮剂,用水稀释200倍按50 ml/m2剂量处理后,5d蟑螂平均密度下降率为99.38%、10~60 d密度下降率均为100%;1%氟虫胺胶饵按1 g/m2剂量处理后,5d蟑螂平均密度下降为97.40%、10 d平均密度下降率为99.69%、30 ~60 d后密度下降率均达100%.结论 两种药剂对部队伙房灭蟑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尤其是灭蟑胶饵使用安全、方便,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
毒饵盒灭鼠法与散投毒饵灭鼠法对鼠类控制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明确毒饵盒法与散投毒饵法对鼠类控制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 在济南和临沂两市共选择苏家、郭家、西彩石、郭黑墩和刘黑墩5村.苏家村平均每2间房间放毒饵盒1个,内放0.05%敌鼠钠玉米粒7份+小麦粒3份;郭家村散投0.05%敌鼠钠玉米粉7份+小麦粉3份的面团.西彩石村每间房间放盒1个,内放0.05%敌鼠钠小麦;郭黑墩与刘黑墩2村均散投0.05%敌鼠钠玉米粒6份+小麦粒4份.散投毒饵法均在每间房间放3~5堆,每堆5~10g,连投4d.采用格粉板法考核控制效果.结果 苏家村灭鼠后15、57、86、115、145、175和205 d时,灭鼠率分别为66.67%、95.58%、99.02%、99.57%、99.82%、99.14%和99.39%;郭家村灭鼠后15、57、86、115、145、175和205 d时,灭鼠率分别为77.75%、59.25%、79.63%、83.72%、75.41%、63.58%和-17.80%.郭家村仅15 d时灭鼠率高于苏家村(u =15.58,P<0.01),其他时间段苏家村均显著高于郭家村(u=82.19、62.96、55.39、71.96、87.25、165.86,P<0.01).西彩石村灭鼠后10、20和30 d灭鼠率分别为90.93%、93.17%和98.11%;郭黑墩与刘黑墩2村合计灭鼠后10和25 d的灭鼠率分别为89.79%和97.45%.结论 毒饵盒灭鼠法适合作为可持续控制鼠类种群密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
0.5%茚虫威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二次杀灭效果的观察
目的 观察0.5%茚虫威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二次杀灭的效果.方法 首先应用饵剂对德国小蠊若虫进行一次杀灭,然后用中毒死亡蟑螂尸体进行二次杀灭.结果 一次杀灭,LT50为1.77 d,7d杀灭率为100%;二次杀灭,12d杀灭率为77.70%.结论 0.5%茚虫威杀蟑饵剂实验室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良好.
-
气质法测定蚊香中4种有效成分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同时测定蚊香中4种有效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并且分析比较其中成分及使用.方法 采用Rtx-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EI源,对蚊香中4种有效成分即烯丙菊酯、炔丙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进行GC-MS分析,并对其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 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9,回收率为94.3% ~ 98.7%,相对标准偏差为1.96%.结论 用此方法检测了蚊香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分离效果非常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都非常高,快速而简便,同时达到了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的要求.
-
中华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及kdr突变
目的 了解江苏省洪泽湖地区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及钠离子通道部分位点突变情况.方法 2012-2013年8-9月,沿洪泽湖周边采集淮安、洪泽、泗洪、盱眙、泗阳等地区中华按蚊成蚊样本,圆球法检测击倒中时间(KT50).多重PCR法检测钠离子通道1014位点kd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5个地区采集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中华按蚊成蚊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平均KT50分别为16.92、16.53、22.98 min,抗性倍数为4.61、5.45和4.60,均为抗性种群.部分kdr基因发生突变,存在L1014C和L1014F两种突变类型,7种基因型(TTG/TTG,TTG/TTT,TTG/TTC,TTG/TTG,TTT/TTT,TTT/TTC,TGT/TGT)主要突变类型为TTT(或TTD),突变频率为72%~87%,其次为TGT突变12%~21%,敏感的TTG较少.结论 该地区中华按蚊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一定的抗性,钠离子通道kdr基因L1014位点出现高频率的突变,突变类型主要为TTT和TGT,提示该地区中华按蚊成蚊防治需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加强抗性治理.
-
几种化合物对蚊香增效活性的筛选
目的 寻找和开发高效的蚊香增效剂.方法 以淡色库蚊为试虫,采用GB/T13917.4-2009密闭圆筒法、Peet-grady方箱法、GB/T13917.10-2009模拟现场法测定了7种化合物对0.03%四氟甲醚菊酯蚊香和0.05%氯氟醚菊酯蚊香的增效活性.结果 采用密闭圆筒法初筛,发现5种化合物对四氟甲醚菊酯蚊香具有增效活性,其中马来酸二丁酯增效活性高,增效比为1.67;4种化合物对0.05%氯氟醚菊酯蚊香具有增效活性,其中水杨酸乙酯的增效活性好,增效比为1.53.采用Peet-grady方箱法复筛,发现水杨酸乙酯和马来酸二丁酯对0.03%四氟甲醚菊酯蚊香有增效活性,其增效比分别为1.11、1.10;马来酸二丁酯对0.05%氯氟醚菊酯蚊香的增效活性较水杨酸丁酯好,它们的增效比分别为1.18、1.06.后采用模拟现场法测试,发现水杨酸乙酯对0.03%四氟甲醚菊酯蚊香的增效活性较好,其增效比为1.08;马来酸二丁酯对0.05%氯氟醚菊酯蚊香具有较好的增效活性,其增效比为1.07.结论 水杨酸乙酯、马来酸二丁酯的增效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西藏羊八井某训练基地有害生物监测与喷雾器械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初步了解西藏羊八井某训练基地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喷雾器械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鼠夹法等调查有害生物危害;观察不同动力源喷雾器械启动应用情况.结果 鼠夹法鼠兔捕捉率高达10%;普通机动喷雾器械难以在当地启动应用,采用补氧法有助于启动.结论 当地鼠兔密度高,但未检测到鼠疫杆菌等危害.当地不适用普通机动喷雾器械.
-
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状况.方法 采用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现场种群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与文献报道的敏感品系试虫比较,吴忠市淡色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DDT、双硫磷抗性倍数分别为0.053、0.077、0.007、0.003和11.50倍,调查结果显示,吴忠市淡色库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DDT这4种杀虫剂均处于敏感水平,对双硫磷具有中等抗性.结论 对4种尚未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均可轮换应用于灭蚊工作中.
-
不同剂型气雾剂对蟑螂的药效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剂型气雾剂对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 点滴法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 测试了4种不同剂型气雾剂对美洲大蠊的杀灭效果,药效顺序为油基型气雾剂>油包水乳液型气雾剂>醇基型气雾剂>非乳液水基型气雾剂.结论 油包水乳液水基型气雾剂对蟑螂药效接近油基型气雾剂,同时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用于蟑螂防治的气雾剂剂型.
-
六安市中央公园林木白蚁为害情况及治理
目的 通过几种白蚁防治方法的综合使用,有效地控制六安市中央公园林木白蚁为害.方法 抽样调查白蚁为害树木情况,综合运用几种白蚁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结果 查明了六安市中央公园林木白蚁危害的情况,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散白蚁为害较轻;通过综合治理,蚁害率下降到10.91%.结论 中央公园林木白蚁为害情况较严重,须采取几种白蚁防治方法综合治理,移栽树木前应进行白蚁预防处理.
-
兵蚁比例与群体数量对台湾乳白蚁和黑胸散白蚁取食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兵蚁比例与群体数量对台湾乳白蚁和黑胸散白蚁取食量的影响.方法 用马尾松分别饲养不同兵蚁比例和群体数量的台湾乳白蚁和黑胸散白蚁,1个月后取出松木块并称重,计算白蚁取食松木块的重量.结果 群体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台湾乳白蚁在兵蚁比例为2%时个体日取食量大,为(0.139 5±0.007 4)mg,显著大于兵蚁比例为8% (0.084 5±0.008 7)mg和10% (0.081 8 ±0.006 0)mg时的个体日取食量.不同兵蚁比例的黑胸散白蚁个体日取食量并无显著差异.兵蚁比例为4%,群体数量分别为25、50、100、150和200只的两种白蚁群体中,台湾乳白蚁个体日取食量分别为0.1807、0.112 2、0.1101、0.0924和0.0825 mg,黑胸散白蚁个体日取食量分别为0.1692、0.1115、0.094 0、0.077 3和0.074 7 mg.结论 台湾乳白蚁和黑胸散白蚁在兵蚁比例保持不变、群体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个体日取食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台湾乳白蚁个体日取食量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对应群体数量的黑胸散白蚁,并在群体数量为150只时,台湾乳白蚁个体日取食量显著大于黑胸散白蚁个体日取食量.
-
白蚁诱杀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制白蚁诱杀装置,建立白蚁诱杀系统,控制白蚁危害.方法 采用饵料、饵剂同置于装置中,其中饵剂采用密闭封装的处理技术.在白蚁危害或需要控制白蚁危害的目标区域,按一定规律设置一定数量的白蚁诱杀装置,充分利用白蚁蔓延危害的特点引诱白蚁进入诱杀装置.结果 对危害房屋建筑的台湾乳白蚁和几种散白蚁防治效果为100%;能够有效控制园林、堤坝及目标区域的白蚁危害;对新建房屋建筑的白蚁控制年限平均达13年以上.结论 白蚁诱杀装置制约着白蚁取食饵料、饵剂的递进过程,具有一次性完成诱集杀灭白蚁的双重功能,保障了杀灭白蚁群体的可靠性.
-
白蚁诱杀技术的研究进展
白蚁诱杀剂是由引诱剂、毒剂和载体3个重要成分组成,其中,引诱剂和毒剂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诱杀剂的杀灭效果.此文主要从白蚁引诱剂和毒剂两个方面对诱杀技术在国内外的开展工作进行综述,从食饵引诱与信息素引诱有机结合的角度指出了未来寻找高效环保白蚁诱杀剂的对策与途径,供国内的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
-
两起臭虫咬人事件调查
近年来张家口市桥西区臭虫咬人事件呈上升趋势,2014年张家口市桥西区发生16起臭虫咬人事件,城区、郊区均有发生,多时1周发生3起.2014年7月20日张家口市桥西区医院皮肤科接诊2例被臭虫叮咬的患者,症状是咬伤处出现丘状荨麻疹,就诊时患处未抓破,瘙痒难忍.当时给予静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口服肤痒颗粒、息斯敏,局部擦拭艾洛松和无极膏,1周后丘疹消退,瘙痒减弱.
关键词: -
东北三省蠓科小志
目的 调查研究我国东北三省蠓科昆虫的种类分布.方法 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蠓类.结果 在东北三省31市县采获蠓类650 000余只,计4亚科14属140种,细蠓亚科1属1种,毛蠓亚科1属9种,铗蠓亚科3属27种,蠓亚科9属103种;吸血蠓3属91种.辽宁省已知4亚科6属56种,分布在23市县;吉林省已知2亚科3属44种,分布在10市县;黑龙江省已知3亚科13属100种,分布在21市县.结论 这一研究结果为我国东北三省蠓科昆虫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6种鼠类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目的 了解无锡市鼠类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COI)基因的特征和鼠类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 对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社鼠、白腹巨鼠的COⅠ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分析了基因特征、颠换率、遗传距离,在GenBank中对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利用MEGA4.1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 6种鼠类的COⅠ基因序列扩增长度为706~ 724 bp,GC含量为40.3%~42.0%;种内颠换率为0.00% ~2.17%,遗传距离为0.000 ~0.023;种间颠换率为8.82% ~ 15.02%,遗传距离为0.099 ~0.193;每种鼠类为单系群的支持值都为100.结论 鼠类的COⅠ基因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以用于鼠类的分类鉴别.
-
PCO企业技术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谈及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实业型企业主要指的就是企业的技术优势.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PCO企业的技术问题,但我国众多的PCO企业却连一支像样的技术团队都没有,使促进PCO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一句空话.基于多年PCO企业的经营实践及对本行业的技术特点、需求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尝试着分析、讨论了PCO企业内部的技术团队的建设、管理和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力争将理论上的PCO技术系统全面地转化到PCO的日常经营管理里面去,并使之转化成各个企业的竞争优势.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