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摘要: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为提高患者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均使用相同处方进行治疗,所用药物种类、剂量以及疗程均相同,治疗完成后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断。之后对100例上呼吸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效果、原发疾病等。根据上述内容判断口服药物吸收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00例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经相同方法口服给药治疗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其中年龄60岁以下以及无原发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满意,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但男性与女性患者疗效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与患者本身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情况均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疗程及给药方式,从而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间窗的研究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时间.方法 82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4组,即手术距发病时间<6h组,6~12h组,12~18h组,用再出血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转归优良率等疗效评价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优良率:< 6h组,>6~12n组和12~1 h组>18~24h组(P<0.05),18~24h组病死率高达到30%(3/10).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6h内是微创穿刺术治疗的佳时机.
-
主动脉夹层18例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避免出现漏诊、误诊,为医院诊治主动脉夹层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回顾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5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CTA及心脏彩超检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性别与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无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患者中,典型胸背部剧烈疼痛者有15例,占83.33%,非典型胸部、背疼痛者如腹痛、胸闷有3例,占16.66%;CTA确诊100%、心脏彩超检查发现阳性率27.78%;均经内科药物联合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多有胸、背部部剧烈疼痛症状且合并高血压病,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且无高血压,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特别对于心动图正常患者,给予临床拟诊。主动脉夹层患者尽早CTA、床旁心脏彩超检查,使病情得到早期确诊;确诊后内科联合药物治疗并结合后期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以便提高远期临床诊治效果。此方法对于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基底节区巨大血肿脑溢血合并脑疝手术方案的临床研究
随着社会老龄化,脑溢血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内报道80/10万以上[1],并且死亡率致残率高,尤其是基底节区巨大血肿合并脑疝者死亡率致残率更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危害.本院自2005.1~2007.5收集此类病例40例,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64例丘脑出血的临床与CT分析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64例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6例,年龄46~84岁,平均68岁,全部经临床及CT确诊为原发性丘脑出血.64例均按脑出血常规处理,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根据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2例,无变化5例,死亡14例.结论 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应及时进行脑CT检查,及早明确诊断,以便采用积极有效措施,提高本病的临床治愈率,尽可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
坎地沙坦酯分散片对高血压的疗效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通过ABPM观察坎地沙坦酯分散片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效果及血压变异性.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整个研究过程包括2周停药观察期和8周治疗期.口服坎地沙坦酯分散片8mg,qd,在治疗1、2、4、6和8周末各随访1次.服药4周后若患者坐位舒张压(DBP)≥90mmHg,则增加剂量至12mg.在治疗开始时以及治疗期的第8周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服药后24h和白天、夜间收缩压(SBP)较服药前分别下降(9.74±9.35)/(9.75±5.98)/(9.72±8.91)mmHg,服药后24h和白天、夜间舒张压(DBP)较服药前分别下降(8.23±6.13)/(8.13±6.32)/(8.30±5.84)mmHg,P<0.01.(2)24h动态血压监测示服药后SBP、DBP的谷峰比率分别为84.15%、89.02%.(3)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4/65例).结论 患者每日一次口服国产坎地沙坦酯8~12mg治疗高血压持续24小时有效、血压变异性小.
-
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的远期疗效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以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4例颈椎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使用整体康复治疗颈椎病,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每组27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整体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结果 经过治疗对比观察,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44%,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 表明,整体康复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晚期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且大限度地进行肝保护治疗,治疗并发SBP显效60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结论肝硬晚期患者在肝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并发SBP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8月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35例患者行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鼻腔黏膜表面收缩麻醉1~2次,1%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局部浸润麻醉后,进行肥大的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全部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均用鼻内镜检查(参照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对下鼻甲进行分级)评分法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自我评分法评价鼻塞疗效。结果对术前术后鼻内镜检查评分和VAS评分数据比较,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作为临床微创治疗下鼻甲肥大所致鼻塞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延迟断脐对新生儿产后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将婺源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妇产科接诊的96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延迟组和常规组(n=48)。延迟组新生儿于分娩后90~120 s内结扎并剪断脐带,常规组新生儿于分娩后10 s内结扎并剪断脐带。观察2组新生儿身体健康情况,对比2组胎盘残余血量、脐带出血量以及Apgar评分。1周后检测2组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与胆红素水平,查看新生儿贫血、黄疸的发病率。结果延迟组新生儿胎盘残余血量(65.2±19.6)mL、脐带出血量(123±42.6)mL,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延迟组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为(176±18.5)g/L,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贫血发病率为3.6%,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1周外周血胆红素水平和黄疸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推迟断脐时间,能够有效降低胎盘残余血量,使新生儿充分接受血液灌输,减少脐带损伤出血量,大化地降低新生儿后期出现贫血症状的发生。此外,延迟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黄疸发病率和Apgar评分结果并无明显影响。由此得知,延迟断脐时间,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或对新生儿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双钢板固定方案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肱骨远端C型骨折中采用双钢板固定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肱骨远端CC型骨折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垂直组及平行组,各15例,平行组采用平行双钢板固定方案,垂直组采用垂直双钢板固定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平行组患者的固定困难率明显高于垂直组患者,额外髁间螺钉使用率也明显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等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平行及垂直双钢板固定均有较好的效果,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