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脑梗死患者正中神经中、短潜伏期的比较

王建军;李乐加

摘要: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SSEP)与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N-MSEP)在脑梗死(CI)患者应用中各自的特点及其优势.方法:对37例CI患者与21位正常对照者进行MN-SSEP和MN-MSEP检测和比较.结果:①CI组中患侧MN-SSEP中N20波消失和MN-MSEP各波消失;②CI组中患侧MN-SSEP正常,MN-MSEP中N20、P25的峰潜伏期(PL)正常,而N35、P45、N60的PL延长,这些异常成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以N60的PL延长(异常)尤为显著;③CI组的健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20波的消失与皮层功能缺失或上传感觉通路阻断有关.N20波正常,而其后的皮层电位异常可能与皮层间的网络连接被破坏使传导受阻有关,N60波异常的突出表现可以作为观察皮层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的影响

    作者:贺海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品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生活品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品质.

  • 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猷;史向松;杜晓尧;陈袁;严鹏;王守勇

    目的: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来观察癫痫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脑结构性改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入组93例癫痫患者为研究组,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两组间结果,并结合头颅MR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B细胞抗原CD19、T辅助细胞CD3+ CD4+、NK细胞CD3-CD(16+56)+和CD4/CD8比值等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T淋巴细胞CD3+和T抑制细胞CD3+ CD8+,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②以MRI结果作为是否存在颅脑结构性改变的依据进行分析,未发现颅脑结构性改变与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结论:癫痫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均较健康人群增强,免疫性病因在癫痫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和癫痫的结构性病因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

  • 奥卡西平对学龄期癫痫患儿骨代谢影响研究

    作者:史向松;王守勇;杜晓尧;李洪亮;黄成兵;徐建洋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OXC)对学龄期癫痫患儿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研究组为36例单用OXC治疗的学龄期癫痫患儿,检测服药前和服药6个月后血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OC)、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碱性磷酸酶(ALP)、25羟基维生素D(25 OHD)、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2+)水平.对照组为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学龄期儿童.结果:对照组相比,服药前研究组PTH、OC和Ca2+均明显降低(P<0.05),而25 OHD则明显升高(P<0.05);服药6个月后,研究组PTH、OC和Ca2+明显升高(P<0.05),而25 OHD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学龄期癫痫患儿的骨代谢存在异常,并与癫痫发作相关,癫痫发作控制后,骨代谢异常指标也随之显著改善乃至恢复正常.OXC对学龄期癫痫患儿骨代谢无影响.

  •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应用阿立哌唑的疗效与生活品质分析

    作者:蔡业清

    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3个月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生活品质量表(SF-36)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及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PANSS阳性症状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HAMD评分、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都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常用药物,疗效突出.但是阿立哌唑在改善患者生活品质、PAN-SS阴性症状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更高.

  • 功能磁共振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脑损害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海玲;梁波;郑春妮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患者脑损害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将神经内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CSE患者19例作为CSE组,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磁共振波谱(MRS)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并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两组人群的记忆商值(MQ)及MOCA总分.结果:CSE组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NAA/C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SE组病变区、病变周边区Cho/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SE组患者双侧海马、杏仁核、丘脑背内侧核的翻转角(F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SE组的MQ及MOCA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MQ、MOCA与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NAA/Cr,双侧海马、杏仁核及丘脑背内侧核的FA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病变区、病变周边区的Cho/Cr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CSE患者病变区、病变周边区存在神经元代谢异常及部分脑区激活,经功能磁共振(MRS及DTI)检查可反映神经元代谢异常及部分脑区激活状况,实现评估脑损害目的.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作者:尚媛媛;陈香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肌电图特征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30例DPN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包括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测定、F波、H反射等项目.结果:DPN患者的肌电图检查结果感觉神经异常多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多于上肢;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运动及感觉神经异常,其中运动神经异常以远端运动神经损害多见.结论:在疑似DPN患者的诊断中,运用神经肌电图检测可提高确诊率,并可反映患者各条神经的异常情况,对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1例成人癫痫患者亚临床痫样放电有效性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罗雯怡;丁晶;彭伟锋;吴魁东;汪昕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1例成人癫痫患者的亚临床痫样放电(S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附文献回顾.方法:患者女,27岁,曾患West综合征,目前无临床发作,但合并精神发育迟缓及亚临床痫样放电.患者接受连续5d,每天一次2.0mA,20 min的tDCS,刺激部位为双侧额区.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脑电图(EEG)表现和成人智残评定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即刻EEG相较基线,双侧额区多棘慢波下降了61.6%,全导阵发性棘、尖慢复合波轻度升高了7.0%;治疗后4周EEG相较基线,双侧额区多棘慢波下降了47.3%,全导阵发性棘、尖慢复合波下降了33.3%.治疗后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中行走及交流功能有小幅提高.结论:tDCS可降低本例成人癫痫患者的局灶多棘波及全导阵发性棘、尖慢复合波等亚临床痫样放电,并且小幅改善患者的行走、交流功能.

  • 乌灵胶囊治疗癫痫伴有焦虑抑郁的近期疗效

    作者:郑文权;王淑梅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癫痫伴有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癫痫患者66例,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定,对其中伴有焦虑抑郁的27例患者在服用原有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在用药后的2、4、8和12周进行随访及评价.结果:27例患者服用乌灵胶囊12周时,有14例(5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15例(55.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乌灵胶囊后癫痫的发作频率较服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乌灵胶囊治疗可缓解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少癫痫假性发作的发生.

  •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2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开宇;郑钦亮;刘洪栋;娄磊;刘征;杨再兰;邓芸;陶静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例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结果:12例患儿中3例有前驱感染病史,1例有疫苗接种史,8例无明显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共济失调、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等.8例脑脊液常规、生化异常.12例头颅MRI均见多灶性病变,以白质受累为主.12例均予大剂量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好.结论:ADEM临床表现多样,MRI有助于发现病变范围,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早期及时予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预后良好.

  • 生酮饮食治疗婴儿痉挛症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花;欧阳梅;费凌霞;周青;张佩琪;金洋;胡湘蜀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治疗婴儿痉挛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11年4月~2017年9月进行KD的87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病例的资料,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并进行随访,分析KD治疗婴儿痉挛症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试图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87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中,男性54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10 d~21个月.患儿开始KD的年龄为3~84个月.所有入选患儿均坚持KD1个月,3个月保留率为93%(81/87),6个月保留率为63%(46/73),1年保留率为27%(17/62).KD治疗的有效率:1个月为64%(56/87),3个月为61%(53/87),6个月为53%(38/73),1年为29%(18/62).无发作患儿:1个月为11%(10/87),3个月为17%(15/87),6个月为18%(13/73),1年为18%(11/62),两年为17%(7/41).试图寻找影响患儿无发作的相关因素,比较了发病年龄、开始KD年龄、癫痫病程、KD前服用抗癫痫药物数量,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占18%,有5例患儿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用KD.结论:KD治疗婴儿痉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婴儿痉挛症患儿应尽早行KD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及ACTH失败的婴儿痉挛症患儿通过KD治疗仍可获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