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坐骨直肠间隙内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报告

田丹

摘要: 患者,男,63岁.排便困难伴疼痛4月入院.截石位直肠指诊:肛周距肛缘3 cm处2~6点方向触及肿物,约6 cm×6 cm大小,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触痛(+).直肠腔内距离肛门4 cm 2 ~7点可触及肿物,形状不规则,质中,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触痛(+).结肠镜检提示:距离肛门4 cm处见直肠壁外压性改变,表面有糜烂,病检未见异型细胞.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经筋手法配合电针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刘菲;阳乐彬

    目的 探讨经筋手法配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血清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血清中p38MAPK和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白细胞(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西大略和买马斯特大学KOA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和形态学(Lequesne)指数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WOMAC、Lequesne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38MAPK、NF-κB蛋白及mRNA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p38MAPK、NF-κB mRNA及NF-κB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TNF-α和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WBC、TNF-α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筋手法配合电针治疗KOA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发挥作用.

  • 三七总皂苷经VEGF-A抑制OIR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叶天航;彭芬;吴素英

    目的 在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中,观察三七总皂苷经PI3K/Akt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80只7 d龄C57BL/6J小鼠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OIR对照组、三七总皂苷(PNS)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各20只小鼠.正常对照组从第7 d到第17 d在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余下3组第7 d到第11 d在氧浓度为75%±1%的饲养箱中饲养,之后在正常空气中饲养至第17 d,PNS组第12 d玻璃体腔注射PNS 1μL,雷珠单抗组第12 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μL,所有小鼠在第17 d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的阳性表达;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3k,Akt,VEGF-A,FGF2 mRNA的表达.结果OIR组可见大量内皮细胞核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进入玻璃体;PNS组和雷珠单抗组见少量突破的内皮细胞核;OIR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NS组和雷珠单抗组明显低于OIR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IR组VEGF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多,PNS组和雷珠单抗组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IR组VEGF-A,FGF2,PI3K,Akt的表达上调(P<0.05),与OIR组比较,PNS组和雷珠单抗组VEGF-A,FGF2,PI3K,Akt的表达下调(P<0.05),PNS组与雷珠单抗组VEGF-A,FGF2,PI3K,Ak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NS经PI3K/Akt能够调节VEGF和FGF2抑制氧诱导的新生小鼠OIR新生血管的形成.

  • 卵巢早衰预测模型优化研究

    作者:吴妍;童玲;肖丽红

    目的 在神经网络构建卵巢早衰预测模型基础之上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输入参数筛选,以期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方法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卵巢早衰预测指标的多个逻辑结构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对各项预测指标进行权值设定,按权值大小筛选出有效预测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参数,再依据临床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后,对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 前7位高权值卵巢早衰预测指标分别为抗苗勒氏管激素、抑制素B、卵泡刺激素、窦状卵泡数、A型行为、妇科手术史和克罗米芬激惹试验;所构建的卵巢早衰预测模型实际值与输出的相关系数为0.9450,预测精度达到94.76%;验证模型泛化能力时,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的预测精度分别为97.62%、93.26%、92.53%;与多种预测模型比较,经层次分析法优化后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效力更佳.结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相融合的卵巢早衰预测方法(AHP-BPNN)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

  • 姜黄素对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雷志雄;郭鹏;汪晓;刘龙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姜黄素组及模型组给予TAA溶液腹腔注射造模诱导肝纤维化模型,2次/周,连续8周,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从第5周开始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姜黄素溶液灌胃(100 mg/kg,200 mg/kg,400 mg/kg),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4周.实验结束后,生化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Real time-PCR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HE切片显示模型组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破坏严重,可见变性、坏死的肝细胞,汇管区中心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姜黄素各剂量组肝小叶结构破坏不同程度减轻,肝细胞结构排列较为整齐,纤维增生减少,肝损伤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HA、LN、PCⅢ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各剂量组ALT、AST、HA、LN、PCⅢ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TGF、α-SM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姜黄素治疗组CTGF、α-SMA mRNA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姜黄素可缓解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干预CTGF、α-SMA的表达有关.

  • IL-38和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肖盼盼;付冰冰;孙雪茜;孙晓鹏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38(IL-38)和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RA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30例健康者IL-38和IL-17水平,统计并分析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IL-17、IL-3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活动组患者IL-17水平显著高于中度活动组和稳定/轻度活动组(P<0.05),中度活动组显著高于稳定/轻度活动组(P<0.05);IL-38水平随疾病活动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重度活动组患者IL-38水平显著低于中度活动组和稳定/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显著高于稳定/轻度活动组(P<0.05);RA患者IL-17水平与晨僵时间、DAS28、TJC、SJC、VAS、HAQ、ESR、CRP和RF、PLT呈正相关(P<0.05);与抗"O"、RBC、WBC无相关性;IL-38水平与晨僵时间、TJC、SJC、HAQ、ESR呈负相关(P<0.05),与抗"O"、DAS28、VAS、CRP、RF、RBC、WBC、PLT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38参与RA活动期炎症反应且可能通过发挥与IL-17相反的抗炎作用,从而抑制RA的进展.

  • 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白介素1β的影响

    作者:陈虎;王小云;袁小芳;颜学滔;陈凯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PWT)和热痛阈(PWL))的影响,以及对大鼠脊髓背角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腰5脊神经结扎组(SNL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先行L4-5鞘内置管,SNL组和DEX组大鼠行左侧腰5脊神经结扎,术后DEX组经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2μg/10μL,Sham组和SNL组经鞘内注射等容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给药1次/d,连续7 d,术前及术后第1 d、3 d、5 d、7 d检测各组大鼠PWT、PWL.7 d后处死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左侧腰5脊髓背角IL-1β的表达.结果 SNL组、DEX组大鼠术后第1 d、3 d、5 d、7 d PWT明显低于Sham组(P<0.05);DEX组大鼠在各相应时间点PWT明显高于SNL组(P<0.05);SNL组、DEX组大鼠术后第3d、5d、7dPWL明显低于Sham组(P<0.05);DEX组大鼠在各相应时间点PWL明显高于SNL组(P<0.05);SNL组、DEX组大鼠脊髓背角IL-1β蛋白表达高于Sham组(P<0.05);DEX组大鼠脊髓背角IL-1β蛋白明显低于SNL组(P<0.05).结论 脊髓IL-1β表达增高参与了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明显缓解神经病理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背角IL-1β表达有关.

  • 肝癌中CYP 27 A1表达的文献计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张孟之;管连城;柴艺汇;李文;高洁;秦忠;陈云志

    目的 总结肝癌与固醇-27羟化酶(CYP27A1)的关联性研究近况及发展趋势,探讨CYP27A1在肝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GoPubMed工具搜集文献资料,展开计量分析;基于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获取CYP27A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并依据The Cancer Genome Atlas内RNA-Seq数据集整理绘制CYP27A1高低表达情况在肝癌患者中的生存曲线.结果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PubMed中共收录相关文献13篇,整理后共得出20个高频研究关键词及主要作者信息、12个顶级期刊收录情况、1份研究地域分布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的CYP27A1呈现明显的低表达趋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YP27A1的高表达有助于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结论 二者的关联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CYP27A1可能是肝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与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作者:孙雅南;潘佳秋;张丽丽;刘禹彤

    目的 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水平与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初诊断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BMI≥25 kg/m2)30例为T2DM肥胖组,T2DM非肥胖患者(BMI<25 kg/m2)30例为T2DM非肥胖组;以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3组对象的一般资料,采集空腹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HDL-C,LDL-C,TG,TC),ELISA法检测血清TXNIP水平,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T2DM肥胖组、T2DM非肥胖组、对照组血清TXNIP依次降低(P<0.05);②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XNIP与HOMA-IR、BMI、FPG、HbA1C、FINS、TG、TC呈正相关(P<0.05),血清TXNIP与ISI、HOMA-β水平呈负相关(P<0.05);③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SI、BMI为血清TXNI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TXNIP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凋亡的发生.

  • 唑来膦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1片/次,1次/d,连续12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1次/d,连续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临床治疗有效率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BMD水平高于治疗前,β-CTX、BAL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BMD水平高于对照组,β-CTX、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691,P<0.05);实验组脆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496,P<0.05).结论 唑来膦酸能升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BMD水平,降低β-CTX、BALP水平以及脆性骨折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

  • 雄激素抑制蛋白激酶D1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

    作者:胡俊东;徐少光;黄超;杨根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D1(PKD1)在雄激素促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6代细胞,分别以100 nm/L,50 nm/L,10 nm/L睾酮处理后,分为100 nM组、50 nM组和10 nM组,并以包裹空载质粒或PKD1质粒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雄激素对PKD1蛋白表达的影响,侵袭小室法检测PKD1在雄激素促PC-3细胞侵袭中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睾酮(10,50,100 nm/L)处理PC-3细胞48 h,均能明显降低PKD1蛋白表达(P<0.05);睾酮(100 nmol/L)能显著促进PC-3细胞的侵袭数目(P<0.001);以PKD1质粒转染PC-3细胞,过表达PKD1后,睾酮促PC-3细胞的侵袭数目明显降低(P<0.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睾酮可浓度依赖性降低PKD1的蛋白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